互联网造车成为汽车发展的新势力?能搅动整个汽车行业?

汽车电子

2375人已加入

描述

从2016年开始,互联网造车就已经开始成为电动汽车发展大潮中的一股新势力,每一家造车企业都希望可以成为搅动整个汽车行业的那条鲶鱼。下面就随汽车电子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目前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均在造车领域进行了投资布局,蔚来汽车、威马汽车和小鹏汽车正形成造车新势力中的第一梯队。

前景虽好,但市场是残酷的。乐视汽车的落败,标志着仅靠“PPT造车”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这些新势力到底如何才能实现造车愿景?未来交通时代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4月9日,威马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发表了精彩言论,我们择其要点,整理如下:

“机器比人开车更安全”

未来交通是什么样子?我认为一定是“出行即服务”,而服务基于汽车。汽车将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一个移动空间。这样的移动空间更强调出行效率、与人的互动与交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等。所以未来交通将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服务,一个就是移动空间。

技的伟大并不在于它的酷炫,而是在于普及。所以高科技如何量产并应用到用户所使用的产品中,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特斯拉,虽然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技术水平名列前茅,但它仍然是一款小众产品,并未普及。从技术来源的角度看,电动汽车是最复杂的智能硬件。将智能软件真正在汽车产品中应用并普及,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谈到无人驾驶的时候,不少人担忧其安全性。但我认为,如果未来能够做到数据完整,机器开车绝对比人更安全。

现阶段业内比较关注的是电动汽车的物理安全,即电池的安全性。客观来讲,电池比油箱更安全。但在现实社会中,“人咬狗”才是新闻,“狗咬人”并不是新闻,所以油箱爆炸没有人会去报道。事实上,中国电池标准比欧盟标准更为严格,所以在安全性方面无需过多担心。

此外,信息安全也是一大挑战。汽车的信息安全防护要比手机复杂得多。威马在找寻合作伙伴时发现,99%的信息安全工程师都只从事过手机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方面的经验几乎为零。

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在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已走在全世界前列。发改委、工信部已牵头制定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早于美国。

“特斯拉进不了中国市场,对我们来说是好事”

我不知道 “中美贸易战”会持续多久,但目前有一些媒体对于汽车行业的解读存在误区。“中美贸易战”对美国完全没有益处,通用、福特等美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收益远超其它国家。如果美国的汽车技术公司对中国市场封闭,他们将丧失中国的用户,那得意的将是我们这些造车领域的新进入者。

特斯拉如果进不了中国市场,那对我们来说当然是好事。贸易战争或将助推我们在中国这片沃土上更好地成长,与用户更贴近,从而做出好产品。所以“中美贸易战”对造车新势力来说并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

现在有很多人投资新能源汽车,看上去很热闹,甚至有专家提出“产能过剩”的观点,我对此完全不同意。不论是“PPT造车”、视频造车还是概念造车,谁能做到电动智能汽车年产十万辆,谁就最厉害,但目前还没有一家造车新企业具备这样的能力。

目前威马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能否按原计划在下半年实现大批量交车,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应对这一挑战。

个人认为,若想真正实现造车,每一位新进入者都至少需要经历四年的打磨。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行业不同,并不是仅靠技术或营销天才就能成功。汽车行业像是“打群架”,一批人需要奋斗三四年做出产品,交付用户后还要再等两三年才能知道产品是否能经得起考验。

放眼未来,智能交通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一定将呈现新业态。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目标市场将会以年轻人为主。未来的年轻人对于出行的需求并不一定是拥有汽车,而是更好的服务,例如汽车租赁和汽车共享。

此外,未来的用户会更加开放、年轻,愿意接受新技术、新品牌。未来威马能否深入并做好每个细分市场目前还无法确定,但至少我们现在应专注于其中一个细分市场,只有把产品做好才是最重要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