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时钟频率计算公式_CPU频率计算方法详解

cpu

18人已加入

描述

  CPU频率,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简单说是CPU运算时的工作的频率(1秒内发生的同步脉冲数)的简称。单位是Hz,它决定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本文主要介绍cpu时钟频率计算公式及方法,具体的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cpu时钟频率简介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主频由过去MHZ发展到了当前的GHZ(1GHZ=10^3MHZ=10^6KHZ= 10^9HZ)。

  通常来讲,在同系列微处理器,主频越高就代表计算机的速度也越快,但对于不同类型的处理器,它就只能作为一个参数来作参考。另外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说到处理器主频,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外频,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

  主频、外频、倍频,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早期的CPU并没有“倍频”这个概念,那时主频和系统总线的速度是一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CPU速度越来越快,内存、硬盘等配件逐渐跟不上CPU的速度了,而倍频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使内存等部件仍然工作在相对较低的系统总线频率下,而CPU的主频可以通过倍频来无限提升(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外频看作是机器内的一条生产线,而倍频则是生产线的条数,一台机器生产速度的快慢(主频)自然就是生产线的速度(外频)乘以生产线的条数(倍频)了。厂商基本上都已经把倍频锁死,要超频只有从外频下手,通过倍频与外频的搭配来对主板的跳线或在BIOS中设置软超频,从而达到计算机总体性能的部分提升。购买的时候要尽量注意CPU的外频。

  

  cpu时钟频率计算公式

  主频,也就是CPU的时钟频率,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

  1、CPU的时钟频率也就是主频,简单地说也就是CPU的工作频率。

  2、一般说来,一个时钟周期完成的指令数是固定的,所以主频越高,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

  3、不过由于各种CPU的内部结构也不尽相同,所以并不能完全用主频来概括CPU的性能

  4、外频就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

  5、倍频则是指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

  6、主频用公式表示就是:主频=外频×倍频。

  

  CPU频率计算方法---PLL设置

  cpu时钟频率和串口波特率的计算公式

  S3C44B0的系统时钟设置公式

  Fpllo 为系统的主频,此处为60MHz

  Fin 为晶振的频率,此处为10MHz

  一、通过PLL输出时钟脉冲频率的计算:

  a)Fpllo = (m × Fin)/ (p × 2^s)

  b)m = (MDIV + 8) , p = (PDIV + 2), s = SDIV

  c)20MHz 《 Fpllo 《 66MHz

  d)Fpllo * 2s 《 170MHz (s应该尽可能的大)

  e)1MHz 《= Fin/p 《 2MHz (最好是Fin/p = 1MHz)

  f)如果PLL打开则:Fpllo = Fout

  g)这样计算出MDIV, PDIV, SDIV的值写入PLLCON寄存器中就可设置Fpllo的输出频率。

  根据 d)知道s=1

  根据 e)知道p=10

  再根据 a)就知道了m=120,注意2^s代表2的s次方

  再根据 b)知道MDIV=112, PDIV=8, SDIV=1

  根据44B0数据手册5-14页算出 PLLCON=0X70081

  注意:PLLCON的结果不为一!比如P可以取8 取7……

  注意:PLLCON寄存器是20位的 各个区域中间有空的

  比如MDIV是寄存器里19-12位,PDIV是9-4位两个中间有11,10位空,如果用2进制算就添0

  不过做过硬件的就知道 大可不必只要把MDIV, PDIV, SDIV用WEINDOWS自带计算机直接由2进制转换成16进制顺序写就行

  比如MDIV=112=0x70, PDIV=8=0x08, SDIV=1=0x1

  PLLCON寄存器就是0x70081(看到这 连手册都不用翻了吧?:))

  还得多说一句 不是0x700801,因为SDIV=1=0x1不是0X01,跟PDIV=8=0x08不一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