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工新规范再翻新 协作机器人正式走出围篱

机器人

524人已加入

描述

政府近年虽积极推动智能机械、智能制造等产业方针,但令人诟病的是政策却不同调。人机共工趋势促使协作型机器人需求大增,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也早已针对协作型机器人的安全性发表新规范。

不过先前***在新规范释出后却慢半拍,造成协作型机器人无法合乎使用需求,反而让业界绑手绑脚。所幸今年***正式修改标准,而此举也有望加速协作型机器人普及,并加快产业智能化的脚步。

一旦协作型机器人走入人类工作空间中,便会涉及人类安全问题。对此国际标准组织(ISO)在2016年初时就曾释出ISO/TS 15066新规范,以做为原先着重于传统工业型机器人ISO 10218安全标准的补充。在新标准释出后,许多国家也纷纷开始依循此订立最新针对协作型机器人的相关安全规范,包括,日本、美国、欧盟等先进国家等。

但业者指出,***在今年以前却仍未针对协作型机器人修改相关安全规范。因此形成一种吊诡现象,即***业者近年在使用协作型机器人时,仍必须秉持传统工业型机器人需关在围篱中的使用规范。

然而在市场需求涌现下,政府重新审视协作型机器人的重要性,也对此因应ISO新规范,将原先依据ISO标准所制定的CNS 14490「工业机器人危害预防标准」修改部分并释出最新安全规范,也让台厂内的协作型机器人可望正式走出围篱。

根据劳动部于今年修正条文,其将工业用机器人增设「协同作业」及「协同作业空间」定义,并针对此修改或订立新式相关安全规范。前者泛指工作者与机器人之间具有共同合作之作业,后者则广义包含工作者只要与机器人身处同一个空间,便无论工作者是否直接与机器人有所接触。

即便政府修订条文让协作型机器人可在无围篱的情况下使用,做到真正的人机共工,但业者仍须遵守必要规范。其一是业者所使用的协作型机器人本身就必须通过国际安全标准认证,其二是业者必须按照职安署安全评估要点进行风险评估,确认工作者在人机共工的空间中得到充足的安全保障。但基本上只要第一关不过,机器人走出围篱便无望。

原见精机董事长苏瑞尧表示,像***电子产业现在一方面面临毛利低,有提高产能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急需解决缺工问题,在两两迫切需求下,业者非常希望藉由智能制造改善生产,因而业者对协作型机器人有一定的需求。

过去因法规问题,业者导入协作型机器人却必须将其置放在围篱内,虽然此举具有绝对的安全防护效果,但却也因此额外增加产线空间,或是无法充分发挥人机共工的优势,而政府此次修改规范或能有效解决现阶段产业所面临的问题,让协作型机器人更快导入到产线中。长远看来也有望因此加速协作型机器人普及、并加快产业智能化的脚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