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轮胎竞争拉开帷幕 或成为物联网真正抓地力

物联网

775人已加入

描述

正如Jessica Twentyman所报道,智能轮胎的竞争大战已经拉开帷幕,各大厂家都在依靠物联网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提高燃料利用率并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行驶中的车辆如果轮胎磨损或充气不足非常危险。据负责维护和改善英国高速公路的国有公司英国高速公路(hightways England)称,2016年,英国公路上与轮胎有关的事故导致8人死亡,120人重伤。

政府数据还显示,重型货车每12个轮胎中就有1个轮胎充气不足,汽车每8个轮胎中就有1个轮胎充气不足,这可能导致汽车碰撞引起交通拥堵,甚至是严重的灾难性事件危及生命。

总的来说,轮胎需要变得更智能。好消息是,目前这一领域正在开展大量研究工作,像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大陆等知名轮胎制造商都在尝试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和软件平台测量和监控轮胎性能。

例如,3月下旬,美国大陆轮胎宣布推出ContiConnect平台,这是一种面向商用车队的新型数字轮胎监控平台。 目前,它仅适用于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车队运营商,但该公司表示将逐渐推广到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

传感器、读取站和软件

ContiConnect平台由三部分构成,首先是轮胎传感器,安装在轮胎内衬上以测量轮胎压力和温度。“智能轮胎”从大陆轮胎公司购买,可用于卡车、公共汽车和装有传感器的运土车辆,但也可以对现有轮胎进行改装,无论哪种方式,它都使用沃达丰的物联网SIM技术。

该系统的第二部分是车场读取站,相当于安装在公司场地上的“网关”,以供商用车辆定期通过,例如,它可以安装在洗涤车间、加油站或安全检查站等,车场读取站是轮胎传感器与大陆公司软件平台之间的“桥梁”,当车辆通过时,能够读取传感器上的数据并将其发送到后台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是基础软件,这包括门户网站,车队运营商的员工可以使用该门户来监控轮胎。例如,它会显示轮胎的历史记录,让他们能够进行回顾性分析。

而且,当发现特定问题并需要维护时,系统将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向车队经理发送通知。大陆公司美洲地区商用车辆轮胎执行副总裁Paul Williams表示,这意味着车辆正常运行时间更长、需要维护的时间更少。

他说:“车队不再需要对数十、数百甚至数千个轮胎逐个进行胎压检查,有了ContiConnect平台,他们回到车队后会立即知道是否有轮胎压力过低,利用物联网可以保护轮胎,节省车队的时间和资金,并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性。”

越来越智能

监测轮胎压力和温度仅仅只是开始,智能物联网轮胎还可以收集例如道路状况或驾驶员行为等数据。这辆卡车上次行驶时碾过坑洼了吗?这个司机有频繁急刹车的行为吗?另外,智能轮胎还能够调整轮胎的压力和宽度,以适应不同的驾驶条件,例如根据暴风雪路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虽然许多商用车辆已经安装了一些轮胎压力监测系统(TPMS),而且通常是车辆制造商提供的,但许多系统只能应对灾难性故障,例如轮胎扎了钉子或坑洼导致爆胎。物联网方法对其提供的持续数据以及数据范围都有意义。

因此,创造更智能轮胎的竞赛正在进行。例如,在日内瓦国际汽车展上,倍耐力推出了Cyber Car战略,这种方法使每个轮胎能够与车载计算机交互,以实现更安全、更经济的驾驶。倍耐力声称,第一批安装了Cyber Car系统的轮胎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一些汽车制造商已经在努力将该轮胎的新技术集成到他们自己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

同样在日内瓦展会上,固特异走得更远,展示了未来概念轮胎“oxyne”,它内部生长着活苔藓,这些苔藓可以依靠轮胎面的独特设计从马路上吸收水分,并且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相结合,在太阳的照射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空气中。

有趣的是,据说轮胎使用光通信(LiFi)来提供高容量移动连接,将轮胎连接到物联网,并使其能够与车载计算机交互。

oxyne可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今年早些时候,固特异推出了Tire Optix,这是一个基于订阅的轮胎管理计划,与continconnect平台一样,它集成了传感器、移动应用程序和基于云的平台。

业界观点

不仅仅是轮胎制造商希望用新的智能轮胎改造车轮,微软(Microsoft)上周宣布,它打算未来四年在物联网项目上花费50亿美元,该软件巨头还透露,印度一家轮胎快递初创企业正在利用Azure IOT平台为车队运营商提供服务。

微软公告称:“新的物联网平台有助于实时监控轮胎性能,帮助客户采取适当行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他还指出,在轮胎压力低于正常压力20%的情况下驾驶车辆,燃料消耗将增加5—10%,轮胎寿命将缩短15-20%。

这对于车队运营商来说非常重要,轮胎成本通常仅次于燃油成本,一项能延长轮胎寿命、提高燃油效率还能提高安全性的技术一定不会让车队运营公司失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