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谈及 5G,用户最直观的感受或许是其下载速率相较于 4G 有显著提升,5G 的下载速率可达 4G 的 10 倍左右,这便是网络的下行速率。不过,随着智能驾驶、多模态交互、工业自动化等新兴应用的迅猛发展,网络的上行速度同样值得重点关注。
近日,浙江移动携手华为等单位于杭州完成全国首个 F/A SUL 大上行外场规模组网验证。此次验证中,商用终端单用户上行峰值突破 1Gbps,充分彰显了 F/A SUL 技术的强大上行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商用规模组网验证筑牢根基。
传统网络长期以来存在 “重下行、轻上行” 的资源分配模式。以 5G 初期的 3.5GHz 频段为例,其上下行时隙配比多为 7:3,即整体资源 70% 的时间用于下行传输,30% 的时间用于上行传输 ,由此导致下行单用户速率可达 1.5Gbps,而上行速率却仅有 280Mbps。
随着终端应用场景对上行带宽和时延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大上行技术已然成为通信网络演进的关键方向。在智能驾驶领域,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 “移动的智能终端”,需要实时传输海量、高频的路况数据;在多模态交互场景中,AI 视频通话、数字人实时交互等应用同样依赖高上行速率的支持。尤其是当视频分辨率从 1080P 跃升至 4K/8K 时,上传图像和视频所需的带宽更是大幅增加。
本次验证过程中,浙江移动与华为采用业界首款 F/A SUL 大规模天线阵列 AAU 基站解决方案,并配合存量 4.9GHz 设备,通过华为 Mate X6 商用终端进行测试。结果显示,4.9G+F SUL 较 4.9G 上行性能增益提升 52% - 115%。
据了解,F/A SUL 技术属于新一代 5G-A 上行技术。该技术通过对高低频段上行资源进行灵活联合调度,构建起 “频谱立交桥”,极大地拓展了无线通信上行能力的边界。在实际实现过程中,F/A SUL 借助智能调度算法,将低频段作为覆盖增强层,高频段作为容量承载层,打破了传统 TDD 上下行时隙配比固定的限制,能够动态调整上行资源分配,在 100MHz 带宽下实现 1Gbps 上行峰值速率,相当于每秒可上传约 125MB 数据,可支持 8K 视频的秒级上传。随着产业链协同推进,预计到 2028 年,F/A SUL 技术将撬动超万亿规模的信息消费市场,有望成为 AI 时代网络的 “标配”。未来,该技术还将进一步与 AI、空天网络深度融合,为智能社会打造更强大的连接底座。
事实上,在 5G 时代,3GPP 就始终致力于优化上行速度。在 R15 版本中,3GPP 引入了多种上行增强技术,包括 SUL(补充上行链路)、CA(载波聚合)和 EN-DC(E-UTRA - NR 双连接) ;在 R16 版本中,又引入了 Uplink Tx Switching 功能,即超级上行技术。在 SUL 场景下,超级上行技术使终端能够通过时分复用 NUL(正常上行)和 SUL 载波,有效解决了传统 SUL 同一时刻只能进行单载波传输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在 LTE-NR 双连接场景中,终端可在 NR TDD 上行时隙切换至 NR 载波,并使用 UL MIMO(上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进行传输,从而提升传输速率。
未来,5G-A 将持续深化超级上行技术,目标实现上行 1Gbps、时延 4ms@99.999%,以支撑工业 PLC 南向控制等严苛场景的应用需求。进入 6G 时代,6G 网络将融合超级上行与空天一体、通感融合等技术,能够支持全息通信、广域厘米级感知等前沿场景,同时引入 AI 技术实现网络的自主优化,网络上行能力有望实现进一步突破。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