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Gbps!6G网速新纪录:50GB文件下载只要1.4秒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6G 是指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是继 5G 之后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其核心目标是构建全域覆盖、智能泛在、绿色低碳的通信网络,推动人类社会向 “人 - 机 - 物 - 灵” 深度融合的智能时代迈进。

 
根据当前的技术预研目标,6G 大多数性能指标相比 5G 将提升 10 到 100 倍。近日,6G 在网络传输方面迎来最新突破,美国 Keysight Technologies(是德科技)公司携手日本电信巨头 NTT 及其子公司 NTT Innovative Devices,宣布在亚太赫兹(sub - THz)频段创下 6G 无线数据传输新世界纪录 ——280Gbps 传输速率。
 

6G 的核心技术特性

从技术的发展进程来看,当前 6G 还处在标准制定阶段,有望在 2030 年迎来落地商用。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全球主要的技术团队都在积极研发 6G 相关技术。在我国,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 “培育 6G 等未来产业”,标志着 6G 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技术特征来看,6G 将会带来全域网络、更高的速率和更低延迟。当然,在实现这些特征的过程中,6G 有很多核心特征与技术突破。
 
首先是通感一体与内生智能。也就是说,未来的 6G 除了能够提供通信能力外,还具备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6G 打破传统通信与感知的边界,实现通信与环境感知的同步融合,通过对目标物体、事件或环境的感知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和应用。同时,6G 还将 AI 技术和通信技术深度融合,形成 “内生智能” 能力:网络不仅能传输数据,还能自主学习、优化资源调度,并支持智能体之间的高效协作。
 
第二是超高速率与超低时延。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划,6G 的理论峰值速率将达到 1000Gbps,也就是 1Tbps,这一速率是现阶段 5G 速度的 100 倍。即便是在用户侧,6G 的速率也能够达到 10 - 100Gbps,时延降至 0.1ms 以下。这一时延水平比 5G 缩短一个数量级,能够支撑全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极致场景。为了实现这种超高速率与超低时延,6G 也会扩充频谱资源,将利用太赫兹频段(0.1 - 10THz)和 6GHz 中频段,其中 6GHz 频段通过全球协调已成为 5G/6G 的核心资源,兼具广覆盖和大容量优势。此外,6G 还将引入智能超表面(RIS)等创新技术,RIS 技术通过可编程电磁调控,可提升频谱效率。
 
第三是全域无缝覆盖与空天地一体化。这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太空、天空、陆地、海洋的全维度信息网络。空天信息网络作为 6G 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正以卫星通信、遥感监测、导航定位等技术为基石,推动通信技术从地面向太空延伸,最终形成覆盖沙漠、海洋、极地甚至深空的立体网络,实现 “全球无死角通信”。6G 的这一特性对航空航海、应急通信、物联网、智能交通等领域至关重要,这些领域对通信网络的广域覆盖、高可靠性、实时性等要求越来越高。
 
最后是安全可信。6G 网络的开放性、能力的多元化以及业务的日益复杂化,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和挑战。ITU - R 在《2030 年及以后 IMT 未来发展的框架和总体目标》中指出,安全 / 隐私 / 弹性是 6G 的核心设计原则之一。因此,6G 将采用量子密钥分发(QKD)、区块链等技术构建内生安全体系,同时通过网络切片、绿色能源基站等设计降低能耗,响应全球碳中和目标。
 

6G 的广阔前景

在是德科技和 NTT 的测试中,采用 300GHz 频段,使用 Keysight Vector Component Analyzer 设备,其核心为 N524XB 系列 PNA - X 微波网络分析仪,通过频谱数字预失真(DPD)技术消除信号干扰。另外,采用了 NTT 的 InP 基 J 频段功率放大器,以 256 - QAM 调制技术实现 35GBaud 速率,饱和功率达 + 9.1dBm。
 
最终,此次测试在亚太赫兹频段实现了 280Gbps 传输速率,超越 2024 年大阪大学团队 240Gbps 的记录。280Gbps 的速率意味着 50GB 文件只需要 1.4 秒就可下载,相当于每秒传输 2 小时 4K 蓝光画质电影。该成果在国际微波研讨会(IMS 2025)上正式发布。
 
不过,6G 的技术潜力绝不仅仅是用来更快速地传输文件。华为在 6G 白皮书中指出,新应用和新业务是 6G 发展主要驱动力之一,6G 时代将涌现更多的应用,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 XR)云服务、触觉反馈、全息显示有望成为主流应用。单设备流量的指数级增长以及对时延和可靠性的高要求,使得大容量将成为 6G 网络设计的首要挑战。
 
同时,白皮书还指出,伴随着物联网设备数量的快速增长、为学习算法提供大数据的无线感知新能力的出现,AI 将成为各类工作的自动化引擎。大数据将成为 6G 网络吞吐率数量级提升的重要驱动。此外,高性能工业物联网应用在确定性时延和抖动方面对无线性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并且可用性、可靠性必须得到保障。这些都要求实现极致、多样化性能,而极致、多样化的性能也将成为 6G 的显著特征。
 
在 MWC 2025 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与 5G 相比,6G 不仅在速度上有了巨大飞跃,更关键的是它将为构建智能社会奠定基础。未来,6G 将深度融合 AI,支撑智能体自主通信与协作,作为物理与数字世界的交互 “神经网络”,推动 AI 在实体经济落地。未来通信发展可能不再严格遵循 “十年一代” 模式,而是更灵活地依需求和技术突破演进。
 
张平教授的观点和华为在白皮书中提到的普惠智能概念较为相似,都认为 6G 的原生智能或者说是内生智能将成为未来商业和经济模式的重要基础。
 

写在最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6G 推进组组长王志勤透露,6G 技术标准研究将于 2025 年 6 月启动,2025 - 2027 年完成技术研究阶段,2029 年 3 月完成第一个版本的技术规范。对于这个具有颠覆性的通信技术,相信大家都已经迫不及待,但技术的研发和标准的制定需要稳扎稳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 6G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