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综合报道
虚拟电厂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新型运行组织模式,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和电力市场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面临着调节压力增大、供需匹配难度提升等挑战,而虚拟电厂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分散资源,以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式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市场交易,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创新思路与有效途径。
从定义与功能定位来看,虚拟电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实体电厂,而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将各类分散资源聚合起来,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它的功能丰富多样,在系统运行方面,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有效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在需求侧管理方面,能组织负荷资源开展需求响应,实现供需的动态平衡;在市场交易方面,可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完善电力市场体系。这种独特的定位使其在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虚拟电厂的发展呈现出蓬勃态势,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发展现状而言,政策层面,国家层面近一年来出台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市场等相关政策中均提及虚拟电厂,山西、宁夏等多个省份也出台了专项发展规划和管理办法。
市场方面,《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将虚拟电厂单列为新型经营主体,部分省份已明晰其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等收益模式;实践中,发电集团、电网企业等均在加速探索。然而,在发展过程中,概念内涵尚未形成权威统一认识,缺乏全局性、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技术标准和建设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参与市场机制也有待完善,这些瓶颈制约着虚拟电厂的进一步发展。
在此背景下,相关政策的出台具有重要意义。由发改委、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我国第一份针对虚拟电厂的国家级专项政策,为虚拟电厂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系统指引。它通过量化目标牵引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明确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功能定位,规范运行管理,完善市场机制,形成了闭环政策体系,奠定了虚拟电厂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同时,该政策明确了虚拟电厂参与市场机制的基本建设原则,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发展提供了新助力,有助于带动需求侧海量主体参与电力交易,激发市场活力。在电力系统运行方面,政策明确了虚拟电厂的接入调用等运行管理关键问题,为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贡献了规模化调节潜力。此外,政策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虚拟电厂建设运营,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构建繁荣的产业生态。
在具体的发展路径上,虚拟电厂的推进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虚拟电厂发展方案,加快培育虚拟电厂主体,丰富商业模式。通过公平参与各类电力市场或需求响应获取收益,同时开展节能服务、能源数据分析等综合能源服务,拓宽收益渠道。
在建设运行管理方面,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明确项目建设、接入管理等流程,提升项目实施和运行效率。完善接入调用机制,根据参与业务的不同接入相应系统,并做好调节能力评估。提升资源聚合水平,确保虚拟电厂运营商具备监测、预测等信息交互功能,对聚合资源进行优化调控。
小结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虚拟电厂市场规模有望实现快速增长。有机构预测,2025 年我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达102亿元,到2030年有望达到千亿元。在“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动下,虚拟电厂将在助力电力安全保供、促进新能源消纳、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电力行业向更加智能、高效、低碳的方向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