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营收占比 34%,解读英飞凌 “在中国、为中国” 本土化战略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从 1995 年落子无锡至今,英飞凌已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走过三十载。作为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半导体领域的领导者,英飞凌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与成长。
 
在 “2025 英飞凌媒体日” 活动上,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潘大伟携多位高管,正式发布 “在中国,为中国” 本土化战略,深度融入中国市场新能源、智能汽车、AI 等核心赛道的变革。
 
英飞凌

中国是英飞凌重要市场

财报数据显示,英飞凌 2024 财年(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总营收为 149.55 亿欧元,利润为 31.05 亿欧元。回顾过去一年,英飞凌持续领跑功率、汽车半导体领域:汽车电子业务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13.5%,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 13.9%;功率分立器件和模块的全球市占率为 17.7%,连续多年蝉联第一;更值得关注的是,继拿下全球汽车 MCU 市场份额第一之后,英飞凌在 2024 年以 21.3% 的市占率首次登顶全球 MCU 榜首,重塑行业格局。
 
潘大伟表示,回顾过去一年,英飞凌公司的发展以 “稳健成长、市场领先、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 四大关键词定调,技术突破是领跑的核心引擎。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英飞凌科技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潘大伟
 
从硅基到宽禁带半导体,2024 年,英飞凌在功率半导体领域持续取得突破。在硅功率半导体领域,英飞凌推出全球最薄 20μm 厚度硅功率半导体晶圆,实现整体的功耗降低和成本降低,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和竞争力。该技术已经大量生产,且已通过客户认证,并应用于 AI 服务器的 DC-DC 转换器。
 
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英飞凌 8 英寸碳化硅(SiC)新晶圆厂在马来西亚投产,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且最具竞争力的 200mm SiC 生产基地;英飞凌在 2024 年推出了 “CoolSiC™ MOSFET Generation 2”,与第一代相比,其热阻和电阻更具优势,能够更好地赋能客户创新;发布全球首款 300mm 氮化镓(GaN)功率半导体晶圆,300 mm GaN的全规模化生产将有助于实现GaN与硅的成本在同一R DS(on) 级别接近,这意味着在未来,同级的硅和GaN产品的成本将能够持平,标志着 GaN 规模化商用拐点的到来。
 
2024 年,英飞凌大中华区市场在该公司全球营收中占比约三分之一(34%),是全球占比最大的单一区域市场。在英飞凌的业务体系里,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软件定义汽车、物联网、人工智能 / 数据中心是五大关键应用领域,而这些领域在中国市场都有蓬勃的发展。以电动汽车为例,统计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 1286.6 万辆,同比增长 35.5%;全年渗透率达到 40.9%,相较去年提升 9.3个百分点。
 

发布 “在中国、为中国” 本土化战略

为了更好地深耕中国市场,英飞凌正式发布 “在中国,为中国” 本土化战略。在低碳化与数字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英飞凌致力于成为中国创新的协同者、产业升级的赋能者以及绿色转型的同行者,与本土伙伴携手同行,共筑未来。
 
从战略细节来看,英飞凌 “在中国,为中国” 本土化战略包含了四个层面的 “本土化”,分别是:​
·本土化创新:开发符合客户和市场需求的定制化产品,提供灵活丰富的产品组合,为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高价值领域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本土化运营:培养本土人才、优化本土物流服务和客户服务。升级中国物流中心,提升本土供应链智能化运营效率。
·本土化生产:扩大 MCUs、MOSFETs 等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制造,拓展本土生产的汽车产品组合,并加强与本地代工合作伙伴及后道生产制造伙伴的合作,同时充分利用好无锡的后道工厂。
·本土化生态:丰富多元融合的本土创新应用平台,壮大以客户为中心的生态体系,同时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潘大伟介绍,当前英飞凌大中华区有超过 3000 名员工、10 个业务运营点、7 个研发 & 应用支持点、1 个制造基地(英飞凌无锡工厂)、1 个物流中心(位于上海浦东自贸区)。同时,英飞凌也在大中华区积极推动生态建设,比如和制造合作伙伴、生态伙伴、客户等打造创新应用中心;设立 “英飞凌大学计划”,该计划于 2003 年启动,迄今惠及 100 多所大学,3000 多名学生;并于 2024 年启动本土生态圈“蒲公英俱乐部”,聚焦新兴应用领域,促进汽车电子生态圈与产业进程深度融合。
 
他强调:“未来,英飞凌会继续朝着‘卓越运营、创新应用、本土制造、整合生态’这四个方向更进一步发展。”​
 

英飞凌本土化业务更新

在此次 “2025 英飞凌媒体日” 活动上,英飞凌各位高管也带来本土化业务更新。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英飞凌科技汽车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曹彦飞主要分享了英飞凌汽车业务在中国市场如何坚定推进 “在中国、为中国” 战略。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中国本土汽车走向国际,也就是赋能中国生产的汽车 “出海”;其二是国际芯片供应商厚植中国市场,2024 年英飞凌全球汽车电子元件交付超 94 亿片,在中国服务超过两千家客户。同时,英飞凌汽车业务也在积极推动本土化生产、本土化产品定义和本土化生态圈。其中,为更好地服务中国汽车市场以及中国客户对 MCU 不断提升的需求,下一代 28nm TC4x 产品将实现前道与后道的国内生产合作。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英飞凌科技汽车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曹彦飞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英飞凌科技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分享了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最新情况,其中新能源市场主要围绕风电、光伏、高铁、储能四大关键领域展开。在风电领域,2024 年,全中国有约95500台风力发电机里面的核心功率器件都采用了英飞凌的产品,发电量可满足 4.6 亿人 / 1.8 亿家庭的用电需求;在光伏领域,2024 年累计装有英飞凌核心部件的光伏发电机组达到约 315GW,装机容量约等于 14 个三峡水电站装机量;在高铁领域,到 2024 年有三千多列搭载了英飞凌产品的高速列车飞驰在大江南北,大概一年满足超过 21 亿人次的出行需求,相当于每天与 570 万人同行;在储能领域,2024 年英飞凌的产品应用在约 33GW 的新型储能系统中,装机容量约等于 2 个白鹤滩水电站装机量,可满足 480 万家庭的用电需求。这些数据说明,英飞凌半导体产品所创造的新能源成果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英飞凌科技工业与基础设施业务大中华区负责人于代辉
 
潘大伟分享了消费、计算与通讯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最新进展。在计算方面,英飞凌的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降低计算能耗;从应用市场来看,英飞凌聚焦AI、物联网、机器人等领域。在此,他着重分享了 AI 和机器人领域的相关情况。在 AI 方面,2025 财年,英飞凌 AI 相关业务的营收预计将达到 6 亿欧元;2026 财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达到 10 亿欧元;当前,英飞凌已经和 NVIDIA 等 GPU 或者 OEM 厂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在机器人方面,英飞凌的方案能够帮助客户打造高集成、高效能、小型化的机器人方案。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英飞凌无锡总经理范永新分享了英飞凌本地供应链方面的情况。作为英飞凌在大中华区唯一的自有生产基地,英飞凌无锡致力于成为全球卓越运营标杆,以中国速度、精进创新和德国质量为客户持续提升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其推进的 Easy 产线自动化项目预计到 2026 年将实现 70% 自动化率,人员效率可提升 40%,数字化运营水平将迈上新台阶。
 
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高级副总裁、英飞凌无锡总经理范永新

结语

从硅基到宽禁带半导体的技术突破,到汽车、新能源、AI 等领域的深度布局,英飞凌正通过创新、运营、生产、生态的全维度本土化,与中国产业变革同频共振。三十载深耕中国市场,“在中国,为中国” 本土化战略的发布锚定了英飞凌大中华区业务的未来发展坐标,在助力产业升级的同时,亦书写着跨国企业与中国市场共生共荣的新篇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