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Molex为汽车应用采用的方法

描述

“汽车制造商要在整台车内提供电力、电子元件以及无线数据通信功能。”Molex 先进技术市场开发总监 Mike Gardner 表示。“以后不再是从这里开到那里那么简单;您必须在一路上获得娱乐、信息以及保护。为了使车辆互联,您的车辆必须取得良好的连接。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提供 Wi-Fi 和蓝牙连接功能,这就远远超过了车辆本身。”在一次电子邮件访谈中,他详细介绍了 Molex 为汽车应用采用的方法。

1   Molex的解决方案服务于汽车业的哪些细分市场?

Molex 关注于汽车信息娱乐系统、安全性、动力总成以及自动驾驶这些细分市场的发展趋势。机会来自于这么一种想法,那就是,这些趋势中存在着一些合力,都在争取着跨越各个领域来共享数据。这种领域架构和共享数据的趋势正在推动着对车辆架构内部进行联网的需求。

连接的可靠性至关重要,Molex 正致力于引领发展的道路,确保我们满足汽车设计人员及其客户的需求。Molex 将采用系统的方式,将所有这些网络整合到汽车通信当中。这就是我们在所服务的每个行业中所采用的产品以及所采取的战略。

2   Molex解决方案的独特之处在哪里?

今日的汽车系统主要服务于两个差别相当大的功能:改善车辆中的内部和外部通信,以及降低车辆的总重量。我们团队遇到的一个挑战就是,不仅要使连接器足够的稳健,而且还要使它们的重量更轻。随着车辆的尺寸越来越大,这些挑战也在日益的增大。

然而,这类系统还必须为驾驶员和汽车的维护团队提供诊断功能。Molex 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同时提供所需的连接与系统,将数据转化为有效的操作与知识。

3   您的客户面对哪些常见的应用问题、而您是如何帮助来解决的?

当今的互联汽车系统需要在线路不发生谐波失真、但是确保绝对的可靠性的情况下,同时处理供电与信号功能。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有相当多的数据输送到车辆中,因此,必要的一点是要在正确的时间向驾驶员提供正确的信息。

这里举一个例子:车辆上的备用摄像头可以向驾驶员的视频控制台提供图片。与此同时,无线传感器可以测量驾驶员所驾乘车辆的后保险杠与附近的每辆车之间的距离。如果驾驶员驾驶的车辆距离过近,则将发出声音提醒驾驶员;有的方向盘可以发出轻微的振动,更进一步的进行警告。所有这些有线和无线的通信都在不断的进行中,以几个微秒的间隔相互同步发生。

4   在汽车内传输高速信号时,如何解决可能发生的信号完整性问题?

这是一个事关确保无缝的芯片间连接的问题。在 Molex,我们对于连接器本身具有充分的信心,但是,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这只是验证流程的一部分。我们必须关注无线信号的屏蔽方式如何、系统的设计是如何对信号可靠性产生影响的,以及测试流程是如何进行的。自主驾驶和车辆间的通信蕴含着巨大的潜力,需要一定的测试与重新测试。

对于不同 OEM 的汽车系统,Molex 已经开展了很多的工作,并且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极高程度上进行管理的、高度可靠的差分对双绞线端接之类的技术现在的部署已经更加的广泛。对于复杂的系统来说,这些技术的数据速率更高,而电气放射也较低。电缆的生产和端接方法必须持续不断的获得评估与测试,而这类评估与测试的水平在汽车发展的过去几十年间是前所未见的。现在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期,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首要的责任在于安全,然后就是可靠性。

5   如何协助客户来遵守安全法规及相关法规?

我刚刚提到的测试流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在于,我们的工程师也在不断的研究并评估技术的变革可以如何应用到我们的产品上。

全球并没有单一的安全标准;如此一来,我们还必须确保这些技术在生产并使用汽车的地区可以满足有关标准。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而 Molex 则非常幸运,具备了内部的工程技术,从而能够定制解决方案,满足我们在全球各地所服务的每个地区的具体标准要求。

6   对于汽车连接来说,您认为在接下来的一年会有哪些趋势与挑战?

自动驾驶汽车时代即将到来,如果有一个单一的全球通信标准用于这类车辆,将会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我们在制造和通信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使我们相信,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是不可能的。使问题复杂化的另一方面在于,参与这一讨论的已经有许许多多各不相同的参与者:汽车制造商、搜索引擎公司、软件开发商,以及第三方的应用提供商。

与此同时,通信协议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无线宽带在不久的将来将迎来 5G 技术的时代,而汽车也将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简化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不容易,但是这里要提出一个想法:保持通信线路的畅通,长期以来一直未曾这样重要过。从车辆到车辆的安全通信,对于实现自主车辆的目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开始就抱有这样一种理念,就是汽车的通信方式必须做到安全、简单而又具有保障,那么有可能这一模式就会拓展到我们处理与汽车连接相关的其他问题的方法上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