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禁售令后迎来国际电信日,“5G先锋”影响力仍将持续

通信网络

647人已加入

描述

中兴在美国激活禁售令以来,迎来了第一个国际电信日。今年4月,美国商务部对中兴激活了拒绝令。中兴通讯遇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中兴事件以及更大范围内的中美贸易摩擦迎来明显转机。在这一场对垒中,业界不仅更加清楚地知晓了我国在多个领域亟待自强的现状,而且也意识到,中国企业在全球通信业发展中决不可小视的力量,以及对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的影响。

触底反弹,中兴事件再迎转机

几天前,特朗普一则推特让中兴通讯看到了新的希望:“我和***主席正在沟通为中兴通讯提供一种快速恢复业务的途径。中国有太多的工作岗位流失,我已告知商务部要尽快完成这项工作。”

近日,中兴通讯又迎来重磅利好,MSCI公布了半年度指数成分股调整结果,包括中兴通讯在内的234只A股被纳入MSCI指数体系。MSCI指数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股票指数,同时也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采用最多的基准指数,97%的全球顶级资管以MSCI指数为基准。MSCI 的市场地位决定了一旦某个市场被纳入其指数,就有可能获得大量资金的青睐。

“5G先锋”影响力仍将持续

电信日之际,媒体纷纷对通信业的技术、市场影响力进行盘点,在此次中美博弈的时间点上,中国企业在通信业发展中自强崛起的能力,成为今年电信日的亮点。

被外界誉为是“5G先锋”的中兴通讯对于我国5G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已被公认是整个ICT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与2G、3G、4G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不同,5G的意义不仅是全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它更大的意义在于其将推动让移动技术进入至通用技术的范畴。5G技术将使移动技术超越消费和企业级服务,拓展至行业领域。换而言之,过去几代网络只是致力于为消费者(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用户)提升用户体验,而5G则瞄准产业。在4G时代,优步、滴滴和Airbnb等创造出了“共享经济”模式,未来的5G时代,随着应用深入,将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模式。进而,5G所提升的移动技术有可能引发新的消费热点,从而驱动全球GDP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增长。

在实现了2G完全跟随国外标准, 3G提出TD-SCDMA标准,4G主导主流的TD-LTE标准后,中国在5G研发和商用上更加激进,运营商在5G部署上也比较超前。相对于美国运营商部分城市2019年的商用服务、欧洲2020年开始商用部署。中国三大运营商普遍将5G商用时间集体提前并趋向一致:2019年预商用,2020年正式规模商用。

5G到来将使移动通信的重心向中国转移,从而给国内上下游产业链带来机遇,通信设备国产替代化的进程大大加快。

而中兴通讯在5G高低频系列基站、5G承载、5G核心网等端到端解决方案,光接入旗舰、E-OTN,云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技术的标准制定、产品研发、商用验证和产业等多维度实现了世界引领。

毫无疑问,靠实力而获得“5G先锋”称号的中兴通讯,并不会因为贸易摩擦而减弱其全球影响力。

实力来源于积累

任何一家企业在某一领域获得备受认可的地位,都是源于其在技术和市场上的步步积累。

在标准/案例方面,中兴通讯从2011年起就开始了5G的标准研究工作,专门成立了标准研究和推进团队,在全球多个国家瞄准引领5G发展的目标开展工作,并陆续取得多项技术上的创新,迎来国际运营商不断加码的商业合同。

2017年初, 中兴通讯、高通、中国移动三家共同携手开展基于5G NR规范的互操作性测试和 OTA外场试验。 这是业界首个符合3GPP标准的低频IoDT测试。该试验基于3.5GHz频段展开,旨在推动无线生态系统实现5G NR技术的大规模快速验证和商用。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最亮眼的两个5G案例也一度惊艳全球:2017年11月,中兴携手合作伙伴,基于3GPP标准开发的5G方案和产品,成功实现了全球首个端到端的5G新空口系统互通。

2018年4月初,中兴再次联合合作伙伴在国内打通了基于3GPP5标准的首个5G通话,正式开通了端到端5G商用系统规模外场站点。

这足以说明,中兴通讯从系统到终端已经做好了准备,随时迎接商用挑战。

在专利方面,中兴通讯是中国唯一连续八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前三的企业,其中2011、2012、2016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兴累计拥有6.9万余件全球专利资产,已授权专利资产超过3万件。

对于整个产业链而言,中兴通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上中兴占据着约10%的份额,在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占有近30%的份额,与世界各国运营商围绕5G测试和试验网建设有广泛的合作关系。

可以说,中兴通讯既是中国通信产业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5G行业的领导力量。

虽然国际间贸易摩擦尚不能完全规避甚至还将持久存在,但经历过波折的中兴通讯更明白坚持初心和持续强化研发投入的重要性。布局5G和万物互联,中兴通讯不仅是现在,仍将是未来ICT领域的一个闪耀品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