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中美争端发生以来,在制造领域“卡脖子”已成为美国试图“制衡”中国的主要手段。很多过去不太关注国内制造业的人突然发现我国不能造的东西怎么这么多,而且往往还是感觉比较重要的产品。***用他疯子般的行为,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美在技术领域的巨大差距。
面对严峻的形势,有的人失了志,感觉看不到希望。而早就失了志的少数人,热衷于连篇累牍的发布基调比较低沉的文章。还有少数蹭风口的人突然什么都想造也什么都能造了。而还有更多怀着希望的人试图了解中国能造什么,中国造过些什么。
这就难怪在知乎“中国有哪些引以为傲的发明?”“有哪些中国人创造的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大量使用的创造品?”“现代中国有哪些不摸苏俄和美国过河而是自己摸索思路的发明?”等问题最近一月突然再度火了起来。
笔者是支持这样的“回顾”的,因为这有助于从历史的角度使人们树立自信,也有助于吸取经验教训走好未来的路。其中有一个在以上问题都出现的高票回答很有意思,这就是朗科发明优盘(U盘)的例子。
朗科是谁?朗科为什么能搞出号称“信息化浪潮里面,中国唯一一个有分量的硬件发明”的U盘?为何在风头过去之后,朗科声名不显以至于今天人们所知不广?
朗科发明优盘搞的主要还是模式创新
朗科总裁邓国顺出生于湖南常德市石门县的一个普通篾匠家庭,年幼时努力读书求学,最终进入中山大学计算机系读书。大学毕业时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进入中国科学院读研深造,学的是当时还非常先进的计算机并行处理的内容,这为他后来发明优盘奠定了技术基础。
后来邓国顺被新加坡的一家多媒体公司招到了新加坡做软件开发,数年后自己单干成立了一家外包软件公司。由于业务的需要,公司需要与客户进行频繁的数据交换。而当时主流的存储方式还是3.5寸软盘,容量只有1.44MB,而且在新加坡这样的热带气候下,经常发生损坏事故。邓国顺于是就想发明一种新的移动存储器以替代难用的软盘。
一同在新加坡打工的他的好朋友成晓华也认为这个方面的市场很大,值得冒险一试,于是两人各凑了15万元人民币于1999年回国创业,成立了朗科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经过两个人艰难研发了不到一年,类似于我们现在所用的usb闪存盘就问世了。
1999年8月23日,两人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优盘”作为注册商标,并在同年11月14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随后朗科公司开始寻找投资人,但这个过程并不顺利。国内300多家机构几乎没有认识到闪存盘会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美国的投资则提出了很苛刻的条件。
(当时两位朗科创始人申请的专利)
1999年10月,深圳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会中不需要驱动器可以直接挂脖子上的优盘表演了三米高跌落、usb接口热插拔等“绝技”引起了轰动。
会后深圳市政府提供了12万元创业资金和250万元科研经费扶植朗科的发展。2000年3月,朗科又在德国CeBIT电子展上复制了这样的成功。朗科作为世界usb闪存盘的发明人从此完全被确定下来。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朗科做得非常不错。不过我们也要实事求是的看到,朗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创始人商业眼光和战略的成功,技术上的进步只是次要方面。
朗科的成功一是在于他们大胆的设想,他们并不是闪存技术或者usb技术的发明人,但是他们瞄准市场需要组合到了一起。二是他们抓住了科技展这样的机会,敢于面对面的推广自己。几乎在同时,有以色列的团队做出了几乎一模一样的产品,但是以色列的团队不擅于推销自己,面对市场反应太慢太学术派。三是有非常可贵的专利布局意识,申请了许多国家的专利。
因为研发时间短、研发经费有限以及商业推广的考虑,朗科使用的是成熟的usb通道,闪存芯片也是直接购买国外的产品。可以说朗科造优盘就是一种模式创新,即对成熟的技术进行组合,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种创新方式。
从这个角度讲,朗科的创新放在现在就相当平凡了。共享单车、网络快车、网上送餐等商业模式都是模式创新的结果,BAT等后来者其实技术创新上并不输于朗科。当然这种模式创新忽略了深层支撑技术的构建,这也为朗科后来的籍籍无名埋下了伏笔。
搞“创新”不能只满足于田野里的遗穗
前文回顾了朗科是怎么造出优盘的,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中国唯一一个有分量的硬件发明”的成功是很偶然的,这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首当其冲的就是竞争对手不给力,与优盘同时代存在着很多的高容量小体积的移动存储方案,其价格和体积也并不比优盘逊色,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投资人不看好朗科的优盘的原因。当时被认为会是以后移动存储主流的是类似于sd卡的储存棒,还有微型***也曾经广泛应用。但是这些产品接口的特性很不统一,这就不受主板和机箱的供应商的欢迎。
(存储棒和微型***曾是优盘的有力对手,图示为IBM和日立的微型***)
其次是队友usb标准制定组织太给力,在授权费增加不大的情况下,速度提升了很多倍还保证兼容。而主流CPU的带宽也是成倍提高,这就能使电脑提供更多的usb接口。
因此,笔者认为朗科成为主流计算机硬件之一的发明人具有很强的偶然性。而朗科后来的衰落也就不难解释了。
朗科面临的直接挑战就是商业模式的问题,是卖专利授权还是卖产品?朗科一开始主要卖的是产品,2002年朗科售出闪存盘138万片,实现收入2.5亿元。2003年还与IBM合作,IBM台式机捆绑销售朗科的闪存盘。
可是做产品发挥作用的主要是上游生产和下游市场,这两者朗科都不具备。朗科不生产芯片,无法挑出芯片中速度比较低的芯片直接制成优盘以节约成本。没有成本优势,也就很难打开优盘的最大市场——美国。事实上,朗科的优盘甚至比当时的紫光和清华同方的类似产品还贵,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也不高。
于是朗科开始走向靠收取专利费和进行国际专利官司以获取赔偿的道路,很长一段时间内国际巨头(金士顿、闪迪等)都要给朗科交专利费。而不愿意交专利费的华旗、索尼、PNY也在专利战中落败。其中与美国主要usb闪存盘品牌PNY在美国打官司并最终胜诉的故事,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曾为人津津乐道。
(朗科美国维权成功开新闻发布会报喜)
收专利费本来也是一种可靠的盈利方式,而且比较舒服。像高通甚至在3G时代因为不合理的专利授权方式还闹得满城风雨。而与usb闪存盘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相比,其授权费用就少的可怜了。这主要是其与usb标准紧密绑定的原因所决定的,优盘的授权费总不能比usb的授权还贵吧?要知道同为闪存产品的sd卡的价格和体积一向是比优盘具有优势的,朗科能赚的就是优盘价格与sd卡+带usb线的读卡器差的一小部分而已。
朗科作为一家小企业而言,其实做得已经很好了。至于为什么闪存和usb标准的制定不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能说这真的不是朗科可以做到的。唯一可惜就是朗科虽然后来积极的开发存储主控芯片,但在固态存储主控的竞争中还是落败了,于是曾经发明过优盘的朗科终于变得默默无闻。
其实不仅是朗科,凡是基础技术不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企业,哪怕通过逆天的创意组合出流行的产品,最终也是守着专利坐吃山空。虽然日本人发明了方便面,但制作方便面的便宜原料以及冻干、辐照技术日本公司都不占优势,最终日本公司在方便面市场的份额并不大。
这种模式创新如同鸟儿捡拾农民收获后落在田里的谷子,可以支撑起个人或者小公司的梦想,但是无法承载更大体量的崛起。最可怕是秋末储藏了满满一树洞谷子的鸟儿嘲笑来年春天的农人:“我们现在的谷子可比你的多多了”它们看不到农人仓库里的米和面,也看不到田里的种子,而这才是农人源源不断的谷子来源。
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不能靠“捡谷子”富裕起来,但是我们能在这伟大土地上播种开拓,代代生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