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行业迎来更高速的发展

描述

自2015年1月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之后,基因组学和基因产业在中国开始风起云涌。随着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将“大健康”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精准医疗行业迎来更高速的发展。基因产业作为精准医疗的一环,同样发展迅猛。

致力于推进精准医疗发展,努力为患者提供早期、精准的诊疗信息的鹍远基因(Singlera Genomics)在此背景下诞生。公司于2014年在美国圣地亚哥成立,又于2015年在国内成立了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鹍远”)并入驻“张江药谷平台@蔡伦路781”。创始团队实力强劲,由高远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张鹍教授(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联合CEO张江立、COO刘强、CTO刘蕊博士共同组建。鹍远期望利用公司创始人在液体活检技术的深厚积累可以在癌症早筛中取得重大突破。

鹍远董事长 高远

鹍远董事长高远有着十分“传奇”的经历。他曾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工程系副教授,在NIPT、DNA甲基化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方面都有开拓性创新。翻开他的履历,会发现有多个重要转折点牵引着他与基因检测行业结缘、扎根,并有所建树。

2002年,主攻生物信息学,有着生物化学硕士、计算机博士双重背景的高远获得了哈佛医学院著名遗传学家George Church教授的青睐,开始了博士后生涯。“博士后阶段正好赶上了第二代测序技术(NGS)测序仪的开发,我与基因检测的机缘由此而正式打开。”高远回忆道。

2007年,已经是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计算机系和生命科学系两系助理教授的他在科研生涯迎来了又一个重大转机。香港中文大学卢煜明教授联系上高远,希望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新生儿唐氏综合症进行无创诊断,降低胎儿感染和流产的风险。早在1997年,卢煜明教授发现胎儿会释放DNA和RNA到母亲的血浆之中,这意味着可以通过分析和度量母亲外周血中游离的胎儿DNA,实现非创伤性产前诊断。为了实现设想,高远教授与卢煜明教授团队合作,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开创出NIPT技术,并于2008年在《PNAS》期刊发表文章,由此奠定了DNA无创产前检测技术的基础。这一创新性技术在2008年被《时代周刊》杂志评为当年的年度十大医疗突破之一。

2009年,高远与当时同在George Church教授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的张鹍教授合作,共同开发了首个大规模DNA甲基化靶向测序技术,相关研究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被评选为该杂志过去5年内最重要的五篇文章之一,并入选该杂志过去25年每年挑选一篇的Hallmark文章中。

2014年,高远、张鹍联合其他志同道合的伙伴走上了创业之路。他们在美国圣地亚哥成立了Singlera Genomics公司,并于2015年回国成立了“上海鹍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作为一名工作轻松、收入优渥并且受人尊敬的大学教授,过着很多人所期待和向往的生活。对于已经“功成名就”的他,毅然走出“舒适区”开始选择创业也是一件艰难的抉择。高远也谈到:“当时确实很困难,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之前是一名教授,突然出来,连人都招不到。在2013年想要招聘计算机人才还是很难的,计算机、AI当时也没有很火。现在每一个人都在讲AI,那是因为Alpha Go改变了世界,在那之后人们才开始觉得,AI的确是能做事的。但是在当时做这些事很不容易。”所以鹍远的创始团队几乎都是由他关系圈子里面的人组成。

近年来随着国内生物医药市场环境在逐渐增大,国家政策也在不断鼓励和引导生物医药行业的创新发展,高远也是基于此选择回国创业。“我回国创业主要有三点考虑,第一是发现中国市场庞大,比美国还大。第二,更重要的是中国鼓励创新,尤其是在医疗方面,相较于美国没有那么艰难。中国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领导和政府敢于尝试和创新。但美国倾向于保守。所以在美国,想要把一项新技术带向市场,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如果说在中国这个过程需要2~3年,在美国就需要5~8年。所以时间也不等人。第三点来讲,美国的癌症要比中国存在着高出一倍的生存率,而且中国治疗癌症的药也很少,诊断也很少,所以我们想要把更多美国的做法带到中国来。尤其是如果真正实现了癌症的早筛,大家才不会谈癌色变。这三大因素促使我们回到中国创业。”他说出了自己回国创业的原因。

高远扎根基因检测行业也是有多重“机缘”,在学术上的机缘是在George Church教授实验室做博士后,临床上的机缘是跟卢煜明教授合作开发了NIPT技术。然而,真正将这些技术实现产业化,是源于与张鹍教授等联合创始人有着共同的目标。而公司的名称也正是来自于此。“鹍远”分别取自高远教授和张鹍教授的名字,同时有着“鹍鹏展翅,志存高远”的寓意。

作为一家基因公司,对肿瘤的筛查诊断是鹍远的目标和使命。他介绍道:“我们讲的是‘助力精准医疗,聚焦癌症早筛’。我们主要是做肿瘤的早筛和早诊,在病人发病之前就诊断和治疗。我们的靶向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同时也提供液体活检、指导用药、术后复发监控等,这是我们公司在做的事情。”

目前,精准医疗的发展可谓是“风生水起”,然而对它的批评和争议也在不断上演。2016年9月,《Nature》、《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先后发表两篇讨伐“精准医疗”的文章。文章中“肿瘤的精准治疗仅仅是一个待证明的假说”、“精准肿瘤治疗的前景很不乐观”的观点引发了一场关于“精准医疗泡沫”的行业大讨论。

对此,在高远看来,精准医疗的泡沫确实存在,但是方向是正确的,它预示分子病理学时代的到来。行业产生泡沫主要与市场监管、资本投入有关。精准医疗最终的受益方一定是患者。同时他也强调:“基因检测行业的门槛其实很高,是一项需要对生命负责的领域。它不仅是利用仪器对样本进行测序那么简单,后续还包括数据分析、临床报告、临床验证等工作。市场鱼龙混杂、乱炒概念股造就了泡沫。我们应该怎么做?唯有攻坚技术,规避风险、抓住机遇。”

作为鹍远的董事长,高远再一次提到了公司的愿景:未来,鹍远会以技术为根本,加大研发创新,开发人类常见疾病的检测和诊断产品,推动精准医疗事业的大发展。最重要的是,利用液体活检攻克癌症早筛这个世界性难题!这也正如他的名字,在推动科研事业上应当“志存高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