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产业的成熟度往往由聚集度来体现,而产业聚集度往往又通过巨头的参与度来表明。对于物联网产业而言更是如此,中小型企业和传统行业从业者的参与者固然是落地重要力量,但要撑起万亿市场的规模体量,巨头的引领更有说服力。
物联网元年是哪年不好界定,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物联网巨头意识集体觉醒。无论是正式发布完整物联网战略的阿里、华为,还是重金投入物联网领域的微软、亚马逊,国内外的全球巨头都瞄准了即将爆发的物联网市场,不想输在爆发前的冲刺线上。今天,我们就以微软、亚马逊、阿里、华为等巨头为例,来盘点一下它们的物联网战略。
不难发现,互联网时代它们就在各自领域顶着耀眼光环,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基础与传统互联网技术密不可分,如云服务平台、连接技术等。而以上巨头,虽说业务范畴和技术优势不尽相同,但在投身物联网大潮的过程中,它们在定位上逐渐趋同、对物联网资源争夺愈加激烈,这场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领导力之争已经拉开帷幕,酣战正在进行。
国外物联网巨头亚马逊&微软
先来说亚马逊。从A到Z的野望在物联网领域也很明显。云+端两个方面的优势是亚马逊进军物联网的两个立足点。
在物联网公有云服务方面,亚马逊AWS长期占据着全球第一的宝座,IaaS层云服务的份额和技术齐头并进。最近发布的《物联网开发者调查报告2018》显示,开发人员在构建相应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时,亚马逊AWS一直是受访者们的首选。
在端侧的生态建设,亚马逊充分利用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优势,加上对物联网技术的前瞻性研发(如人工智能),为其业务拓展、行业伙伴的业务模式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如,以操作系统笼络物联网硬件阵营,亚马逊推出面向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FreeRTOS。再比如,在前两年语音交互、智能音箱成为整个智能家居、智慧生活场景切入口时,亚马逊Alexa智能语音交互助手一举俘获了全球大大小小硬件厂商们的芳心,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语音交互等技术开放给合作伙伴,与各行业的PaaS平台合作,深入各行业场景中,从传统的家居场景拓展到了办公领域、出行领域、大健康领域。
此外,亚马逊还深入具体行业进行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由近年大火的新零售引领的线上线下结合的趋势成为业内共识,于是Amazon Go的率先试点也成为同行及后辈争相跟随的范本。不止于此,亚马逊既然瞄准了线上下打通的大趋势,便大力推行Prime Air无人机送货计划。亚马逊随后又将无人机建在城市中心,亚马逊为配套全自动化的仓储机器人物流中心,让无人机在城市周围运送包裹时方便地进出,亚马逊的专利申请称为“多层次运营中心”。
如此看来,亚马逊的对于物联网趋势的判断和对新技术变现的创新能力是竞逐全球物联网的显著优势。
再来说微软。上个月,微软宣布将在未来四年大力发展物联网,投资金额计划达到50亿美元,正式进军物联网市场。如此巨资投资金额,必能使微软在物联网领域掀起不小的波澜。那么,50亿美元的去向将如何呈现微软的物联网整体战略呢?无独有偶,主要还是云与端。
物联网公有云领域能与亚马逊AWS比肩者,占据全球第二的微软 Azure当仁不让。2016年初,微软正式发布Azure IoT Hub,宣称可管理数十亿物联网设备,它是微软Azure IoTSuite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又收购Solair也是围绕着Azure这个核心在构建完善其基于云平台的物联网服务。虽然谷歌和微软都是全球顶级的物联网云服务提供商,然而优势和侧重也有不同。微软在提供IaaS层服务的同时,还擅长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这为云服务的完善、云与端的结合提供了 基础。如与各行业领先的PaaS层伙伴共探不同场景的物联网应用,工业物联网、智慧能源、智能零售、智慧地产均有上佳实践。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非常重视物联网云与端侧结合的重要性,他曾说过:“如果没有云,就谈不上移动体验。反过来,云计算能够让一切和谐有序地运行,但如果没有传感器或移动设备之类的移动终端,也同样无法给这个世界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
因此,该平台将提供将现有的物联网支撑能力进一步下沉的能力。从边缘侧下沉到设备端,渗透到资源极为受限的硬件平台,提供极低功耗的操作系统支持。在边缘侧,微软的技术积累也值得一提,2017年5月11日微软推出的Azure IoT Edge就是一个容器,可将AI人工智能和高级分析功能提供给支持该服务的设备。因此,微软对端侧和边缘侧的全面支持包括各种传感器、Hololens、智能手机、智能网关和个人电脑等终端设备。
阿里巴巴
全面进军IoT主赛道
如果将视角聚焦国内,那么这家巨头的物联网战略是绕不开的。与微软、亚马逊相比,阿里巴巴的单项或难拔得头筹,但其物联网战略与两位前辈相比却更强调完整性。阿里不是起步最早的,却是想得非常清楚、十分了解物联网痛点的。自阿里巴巴在2018年的云栖大会首站深圳重磅宣布全面进军IoT主赛道后,其物联网整体战略逐渐显现,并不断血肉丰满。依托领先的云计算能力推出了物联网云平台及IoT生态,解决的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桥梁问题。
在物联网公有云服务市场,阿里因早期电商、大数据的属性和刚需占据了天然优势,率先慧识云服务的重要性,并毅然而迅速实现一次华丽转型。在公有云市场的争夺中,阿里云在国内一骑绝尘,跻身全球公有云市场top3,与亚马逊的 AWS、微软的Azure并称3A,在国内IaaS云服务市场占据明显优势,从“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到“上云就上阿里云”,无不显示其霸气和底气。
虽在IaaS底层云服务支撑上实力雄厚,但对于物联网PaaS平台这一战略要塞,阿里巴巴的起步稍微,在2017年云栖大会正式推出阿里云的Link平台。该平台主打以“智能”普惠产业伙伴,功能覆盖了从连接管理、设备管理到应用使能、业务分析,致力打造智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与集成开发环境,编程语言和AI,赋能整个生态。通过大数据平台、边缘计算平台、人机交互平台、设备端OS平台,结合阿里巴巴物联网场景规划能力,为物联网各层开发者提供智能决策能力、为各行业合作伙伴提供转型助力。阿里云的Link平台将重点赋能以下四个行业:智能城市、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生活。
再来看物联网管道层面。在通信领域的从业者眼里,可能一直没有把阿里巴巴当做同行,直到——2018云栖大会深圳站,阿里云祭出一个大动作——阿里云宣布与中国联通、Semtech达成合作,发布国内首个LoRa城域物联网试商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是阿里巴巴在通信领域的首次亮相。紧接着,阿里云趁热打铁,再推一个重磅***LinkWan LoRa核心网络平台。这两个动作紧密贴合,印证了阿里对低功耗物联网的决心。那么,阿里为什么看重LoRa阵营,LinkWan LoRa核心网络平台对于其物联网整体战略又有怎样的深意?
众所周知,低功耗物联网近年来大火,它是万物互联对全新网络通信内在要求的必然产物。其产业价值引得产业界争相青睐,阿里自然也看到了。然而,阿里之前鲜有对低功耗通信技术的直接布局,那么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以巨头的姿态聚合众力,与产业伙伴合力共掘低功耗物联网价值。对于低功耗物联网的两大阵营NB-IoT和LoRa,双方竞争互补已是共识,无论从哪个阵营切入都不会输。鉴于国内NB-IoT阵营已较稳定,而国内LoRa产业链还处于以中小型企业玩家为主的零散状态,于是选择将国内LoRa阵营玩家聚合起来,以项目串联上下游,以标准提升话语权,是更为合适的选择。事实上,阿里巴巴在国际LoRa联盟董事会占据重要地位,在LoRa发展成为全球事实标准过程中贡献了重要力量。基于这一思考,阿里发挥ICA联盟广建生态优势,聚集了一票低功耗物联网的企业(包括唯传科技、厦门四信、慧联无限、门思科技、拓宝科技、东信和平等等)。
ICA联盟在应对物联网碎片化方面,以标准化工作加速产业进程。目前,ICA联盟已成立连接标准组、低功耗广域网标准组、数据标准组、测试标准组、安全标准组,在广泛了解行业中已投入的成熟标准和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空白缺失,对于通用的成熟标准,ICA联盟直接采用,而对于标准缺失,则发动产业联盟和广大行业伙伴的力量共同制定,并在落地项目中大力推广,共同践行,力求击碎碎片化壁垒,实现物联网进程的大步伐迈进。
而云栖大会上发布的国内首个LoRa城域物联网试商用,是阿里在低功耗物联网领域布局建设以来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关于这张网络的建设情况,阿里云IoT事业部总经理库伟向物联网智库透露,它覆盖了杭州、宁波两个城市的主城区,行业覆盖了包含消防、表计、门磁、停车在内的低功耗生活全场景,参与建设该城域网的企业几乎涉及了浙江省整条低功耗物联网产业链。对于紧随其后发布的LinkWan LoRa核心网络平台,它的价值是什么呢?引用物联网智库CEO赵小飞的观点,LinkWan搭建一个LoRa网络核心网和运营支撑平台,提供的基站与节点等设备接入与管理,用户可自主搭建LPWAN网络,自由搭配终端和应用,形成完整解决方案。阿里云基于强大的生态和功能,在LinkWan平台上进行网络连接管理,商用后预计将支持更多物联网连接协议(如zigbee、NB-IoT等),结合阿里云PaaS服务可为用户形成完整方案。至此, LinkWan形成了对其他第三方LoRa云端服务平台的巨大优势。
从云到管还不足以撑起物联网战略的整体性,意识到智联网的大势所趋,阿里不断加强在边缘侧和端侧的布局,将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方面的成果不断下沉。阿里真正切入边缘计算领域是从今年云栖大会宣布的边缘计算产品Link Edge。借助Link Edge,开发者能够很轻松地将阿里云的边缘计算能力部署到各种智能设备的计算节点上。 Link Edge融合了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可将语音识别、视频识别等AI能力下沉至设备终端,让设备拥有“天然”的智能。截止云栖大会当天,已经有16家芯片公司、52家设备商、184款模组和网关支持阿里云物联网操作系统和边缘计算产品。
阿里还以操作系统串联上下游、衍生生态,拓展端侧生态。开源了面向IoT领域的轻量级物联网嵌入式操作系统AliOS Things,后又开源AliOS Lite,并联合合作伙伴发布开源参考硬件平台,帮助开发者更快地落地智能硬件的研发。目前已经有包括英特尔、恩智浦、联发科技、展讯等主流芯片厂商的加盟。此外,端侧芯片也是阿里重点布局的一环,在中美科技竞赛的大背景下自主造芯的重要新再次凸显,阿里巴巴也在不久前收购国产芯片公司“中天微”,立志实现中国芯片“自主可控”,打造真正的“中国芯”。
华为构建万物智联的世界
华为在2018新年致辞的时候就提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愿景。那么这家通信起家、在ICT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多个年头的巨头,如何依据传统管道优势,向上下延展,从而实现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愿景呢?完整的物联网战略依然是必不可少的,“1+2+1”的云管端全面布局也逐渐清晰成型。
云的世界已是全球巨头激烈角逐的标地。华为在公有云市场虽起步较晚,但自2017年的全联接大会上,轮值CEO郭平提出“全球五朵云之一”的雄伟目标后,奋起直追,一路扩张,大有让国内乃至全球云市场重新洗牌之势。此外,物联网时代的云服务市场,公有云与私有云的融合也是多数toB类企业的刚需,而华为正好具备这一融合能力。华为在私有云方面积累深厚,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私有云的优势足以在物联网时代安全挑战的课题上大显身手,尤其当面对政务云、金融云等高安全级别的需求时候。而关于公私两朵云的融合,其都采用了统一的架构、统一的服务、统一的API、统一的生态,平滑选择、线上下协同也成为华为云的一大亮点。
在IaaS层云服务高歌猛进之时,华为PaaS物联网平台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寓意着海量联接的华为OceanConnect IoT平台从莆一问世就提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原则,而是以“平台的搭建者、连接的创新者、生态的推动者”的定位来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为南向设备和北向应用的开发者提供专注于业务创新的沃土,赋能行业伙伴,加速其智能化进程。
OceanConnect IoT平台立足物联网PaaS平台的几大难题,如物联网集成与开发挑战、产业生态构建挑战、安全与数据隐私挑战、端到端全面运维挑战等,从而提出联接来出承上启下,实现四大能力强化:快速便捷的设备集成能力、灵活敏捷的应用使能能力、安全可靠的联接管理能力、高效精细的端到端运维能力。在南向,通过强大的开放与集成能力降低设备的接入门槛,加之自有的终端朋友圈实现海量接入;在北向,提供强大易用的开发工具简化应用开发难度,依靠广泛的行业伙伴和养了多年的开发者社区,缔造开发者的芳华时代;借助行业积累和大数据决策,可为合作伙伴提供五大场景的技术支持,包括NB-IoT场景、边缘计算网关场景、家庭网关场景、OceanConnect IoT平台场景、LiteOS场景。其平台赋能的四大重点领域包括公共事业、智慧家庭、车联网、智能制造。
再来看物联网通信层。这是华为的强项,30年深耕ICT、并做到全球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的华为,在物联网通信领域有着绝对话语权。物联网时代,通信技术的关注对象逐渐由人转向万物,人与物、物与物对通信要求的巨大差异,华为是最敏感也是最先洞察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通信全球无差异,万物互联时代物物的通信简直要上天,不同场景需求迥然。举几个简单的栗子,家居环境wifi够了,市政(水气表、公共照明、停车)领域则需要低功耗物联网网络覆盖、车联网环境又需要实时、高可靠的通信能力,工业环境在实时传输的基础上还要高度稳定绝对安全。因此,物联网通信整体向着多需求、低功耗、广域覆盖、大连接等方向演进,无论是5G还是LPWAN技术都是物联网时代催生的产物。无疑,华为在通信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核心元器件制造等领域已有长久布局,随之而来的生态圈也更健全。
技术研发方面,华为对研发力度的投入向来以碾压著称。用最新的数字来说明,华为2017财报实现6036亿全球营收,而2017年研发投入达897亿元人民币,近十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3940亿元。在2018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未来10年华为将会保持研发费用投入不低于收入15%的增长速度。
标准制定方面,华为近年开始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行业标准的制定,截至 2015年底华为加入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开源社区达 300 多个,3GPP、IETF、IEEE、ITU、BBF、ETSI、ATIS等,其中华为专家担任重要职位超过 280 个。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专家在 2016 年成功当选IMT2020 FG 主席,引领 5G 承载网架构制定。华为在权威组织的提案数量和质量都可以用巨目来形容,引领全球标准势不可挡。
核心元器件方面,华为除了传统通信设备优势,还在有着“半导体国之重器”之名的芯片领域建树颇丰。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是国内最大的NB-IoT芯片原厂,2017年,Boudica120、150两款芯片莆一问世就形成头部优势。5G方面,华为的研发进度更为惊人,在2018 MWC前夕,华为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华为首款符合3GPP标准的5G商用芯片——巴龙5G01,和配套商用终端——华为5G CPE。并放言称,5G时代华为已经有能力真正对各个核心环节实现掌控,并非空穴来风。
生态建设方面,最为亮眼的莫过于华为NB-IoT庞大生态圈,这个朋友圈里既有各领域领军企业,也有拥有具体行业经验的垂直领域隐形冠军,还有广泛的中小微创新创业企业。华为占据了核心元器件芯片的绝对掌控,又借标准助推和政策春风,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更是精中选精,可以说华为的NB帝国轮廓已逐渐清晰。他们共同造就了NB-IoT产业链的繁荣,发展势头强劲。
完整的物联网战略还包括边缘侧和端侧:
通过在具体行业的实践经验和展望,华为对智能能力的下沉也有着清晰的认识。华为注重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联手计算巨头英特尔、行业伙伴航天云网等成立边缘计算联盟,并提出“无边界计算”理念。在华为在工业、能源、城市等多行业解决方案中,都有对边缘计算技术的实践,主要聚焦在海量联接与自动化运维和实时联接。
同时,华为虽不碰行业别的具体应用和垂直设备,但“以核心元器件和行业标准聚集伙伴”的思路在端侧发挥着重要作用。华为海思芯片已撑起NB-IoT的主场,同时适用于物联网场景的操作系统LiteOS也是吸引诸多设备厂商和开发者选择加入华为生态的又一个原因。
至此,不难看出华为以云平台、管道、端侧的物联网优势高度集成,以Huawei LiteOS + NB-IoT + OceanConnect的综合能力提供给合作伙伴和开发者。
结语
相遇在物联网时代,阿里和华为,对于彼此而言,都是物联网时代的值得尊重的对手。
虽然基因不同,一家出身通信,一家起身电商,但在中国这个最大也极具特殊性的物联网市场,若要实现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的愿景、践行物联网强大基础设施提供者的使命,完整的物联网战略和良性繁荣的物联网生态似乎是必然的选择。阿里和华为在物联网这一以“多浪重叠”为特征的科技浪潮中,都具备全能选手的能力。在传统优势环节不断强化、巩固以取得绝对优势地位在物联网时代的延续;而在薄弱环节,则通过自我提升、外界补足、策略结盟的方式积累新势能。
胡厚崑在2018新年致辞时说:
2018年,华为三十而立,风华正茂。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面向新的时代,华为立志: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这既是激发我们不懈奋斗的远大愿景,也是我们所肩负的神圣使命。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云栖大会上说:
阿里云将做的是物联网基础设施的搭建者,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连接100亿台设备。万物智联的实现也离不开“三驾马车”——IoT、AI和云计算。
这是科技(物联网技术)与时代(物联网时代)碰撞的必然结果。这是物联网巨头的愿景,也必然是全球科技圈的大同愿景。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