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联网三巨头ATM时代来临,阿里巴巴针对物联网的三大策略

物联网

776人已加入

描述

针对物联网发展,国内几家厂商已经积极参与,许多媒体也认为互联网时代已经过去,过去的中国BAT三巨头,将演变成以阿里巴巴、小米为核心的ATM三巨头,而在稍早,阿里巴巴针对物联网又再祭出三大策略,要用最快的方式,成为物联网世界的领头羊。

根据CES Asia大会公开第三方调查数据指出,预计在2050年,全球2/3的人口都会在智慧城市中生活,不过中国大陆将会在2030年就会达到相当程度的智慧城市发展,而观看全球排行31大的城市当中,有83%都在积极建设智慧城市,在31个城市当中,中国占了6席而且是由中国政府当局主导,100%投入智慧城市的建设。

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总经理陈丽雪表示,在中国市场,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在短短四年内发生急剧变化,四年前中国大陆整体Wifi模组出货量不到十万片,现在出货量已经超过上亿片,从用户视角来说,透过App控制智慧家庭产品需求已经发生。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来临,过去十年来在风的互联网产业BAT三巨头,在蚂蚁金服通过C轮融资之后,宣告BAT三巨头时代正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物联网三巨头ATM时代的来临。

阿里巴巴首席技术长张建锋日前在公开场合当中层明确指出,在IoT当中,物联网、新一代人机交互、人工智能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以往用户可能关注产品功能的创新、参与的设计,现在可能将演变成协同设计。

阿里巴巴

陈丽雪指出,天猫精灵天生是为人机交互而生,现在的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已经连接非常多服务,包括帮忙叫快递、购物、儿童陪伴等等,目前已经可以连接超过200个品牌、800种设备、42品项、123个IoT平台。最新数据指出,天猫精灵智能音箱销量已经突破300万台,在中国大陆已经连接5000万台设备,至今每天执行成功的IoT指令已经超过700万次,是全球第三人机互动的品牌。

阿里巴巴

为了从手机1.0时代,升级为以语音交流2.0的IoT时代,陈丽雪也代表阿里巴巴公开接下来有关物联网的三大策略:

一、与联发科合推蓝牙芯片、扩大天猫精灵AI联盟体系

首先要成立“天猫精灵AI联盟”,阿里巴巴目前已经透过蓝牙mesh技术的自建物联网、秒配、低功耗、低成本,免加密特色,创造更流畅的连接体验,目前合作的产品并不多,仅有灯泡、插座、红外线遥控器、墙上开关面板、电风扇、小夜灯,但是阿里巴巴认为这些产品才是民众升级智慧家庭的根本。

CES 2018期间,阿里巴巴除了公开IoT Connect连接协议,还与联发科合作开发IoT芯片,稍早也宣布这个蓝牙mesh模组已经开放量产,这个模组可以做到静默升级、具备更好的穿墙能力,并且有高性价比特色,售价仅要1美元,除此之外,阿里巴巴还携手联发科推出蓝牙mesh模组奖励计划,前1,000万片会有优惠合作内容。

实际应用上,只要搭载这组蓝牙mesh芯片的物联网产品,都可以快速跟天猫精灵适配,用户只要说“天猫精灵找队友”,就可以找到有什么设备可以跟天猫连接

二、天猫精灵握手计划:

“天猫精灵AI联盟”当中的产品,很多可能都只是代工厂生产,产品都挂著阿里巴巴或天猫精灵的logo,借由官方渠道上架,而阿里巴巴的这个计划是鼓励品牌一起加入整个智慧物联网生态圈,由双方共同联名开发新的品牌,导入天猫精灵ID、跟AI人工智能能力,然后在双方品牌通路共同销售,甚至还有资本上的合作,目前参与这项计划的已经包括美的、海尔等国内大型家电厂。

三、天猫精灵大脑阿里精灵(AliGenie)开放项目

这个概念跟开源不尽相同,主导权仍在阿里巴巴身上,该公司最终目的当然是希望所有物联网产品都能采用“天猫精灵”,因此除了“天猫精灵AI联盟”、“天猫精灵握手计划”,还开放阿里精灵给第三方合作厂商,宣布目前已经跟市场上所有主流芯片适配。

实际应用方面,像是比较热卖的几个智能产品“火火兔”、“超级飞侠”、“托马斯”、“坚果投影仪”,都具备人工智能的能力。

阿里巴巴希望跟品牌厂商联合打造客制化商品,或者提供更深入的合作,借由开放人工智能技术、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获利,最终目的当然就是要推动整个产业升级。

陈丽雪认为,现在的物联网会演变成智联网,当中的“智”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去学习。“联”:讲的就是连线能力。“网”:提到的是共享的生态服务。阿里巴巴希望透过天猫精灵促进未来生活,让孩子因为接触智慧产品而有更多创造力跟想像力,长辈不用学习就能够操作智慧设备、享受高科技,年轻人可以因为智慧产品解决生活琐事,而花更多时间为梦想努力。

如今随着 5G 时代来临,许多解决方案包括连网能力、人工智能语音、连网芯片等基本元素的成熟,这次的主题论坛中也看到,即使是起步较晚的阿里巴巴,现在也结合品牌力量,以阿里巴巴精灵大脑为核心,站上整个物联网生态系的风口上,或许你可能还会觉得“有钱就是一切”,但若不是看准商机、全力投入,再有钱也是没用,是吧?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