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了解吉利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未来的汽车必定是清洁环保且不牺牲性能的,似乎国内企业也看清楚汽车新能源该是一个怎么走,没有一味像飞蛾扑火那样投身纯电动车当中。作为国内品牌的龙头企业之一的吉利也能好好把握机会,联合科力远推出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其英文名为China Hybrid System,简称CHS,直译为中国混合动力系统。从名字上看到,这套系统似乎非常牛逼哄哄,实际上其工作方式是怎么样的?下面我们对它进行“煎皮拆骨”。

吉利

● China Hybrid System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有何来头?

首先这CHS称得上中国混合动力系统必定是来头不简单。实质上其与丰田的THS有着深渊的关系,且这个系统并不是完全由吉利汽车进行研发,而是与湖南的科力远合力进行研发生产。这一切都需要从18年前的开始说起。

1998年元月,科力远创始人之一的钟发平博士以及创业者开始了连续化带状泡沫镍的生产创业,创立了长沙力元新材料有限公司。功夫不负有心人,于同年5月便成功生产出符合客户要求的带状泡沫镍产品。力元生产的泡沫镍出口至日本、欧洲等地方。之后便进一步发展泡沫镍。力元于2003年上海A股上市。

同时与2007年力元被湖南科力远高技术有限公司收购(其实就是把左口袋东西,放到右口袋一样)。2007年-2010年期间与超霸集团、甘肃金川集团分别成立动力电池生产公司或基地,与此同时与美国PGX公司和韩国现代公司开发镍锌电池和动力电池等。

上面那些只是铺垫,科力远从力元建立起来至2011年都是为外国公司提供泡沫镍为主,换句话来说基本是电池的配套商OEM。科力远似乎看透镍系电池发展,欲望想插进一脚。于是抓紧机会一并收购了松下在日本湘南地区的镍氢电池厂以及技术,没错就是丰田混合动力系统中的电池生产的厂。这一收购让科力远在世界电池厂商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2013年在国内全面投产镍氢电池。其实这收购为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科力远有着湖南省稀土产业集团以及与国内国内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甘肃金川集团合作,从原材料就掌握着电池的命运。

同年科力远与PEVE、丰田汽车(中国)以及丰田通商株式会社等联合成立科力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其中科力远占40%股权。之后丰田雷凌双擎以及卡罗拉双擎的镍氢电池就在这家合资公司生产。科力远就顺理成章或者说或多或少获取丰田混合动力的技术。由于科力远拥有了丰田的电池生产技术,同时吉利欲想发展混合动力车,因此两家企业一拍即合,双方出资成立国内混合动力系统总成技术平台,落户在长沙。当然在这之前,恰逢科力美被反垄断审查,被要求再3年内向第三方即其他品牌销售镍氢动力电池产品。所以便会有这套CHS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吉利

CHS混合动力驱动系统是通过学习丰田混合动力技术,通过双排行星齿轮组以及电机布局,以达到规避丰田技术专利壁垒所研发出来的。搭载CHS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新帝豪将于年内上市。其内燃机部分将使用代号为4G18的1.8L自然吸气发动机。由于发动机并没有太出色燃油经济性表现,混合动力车型百公里油耗约为4.9L/100km。究竟这套系统在内燃机效率并不高的情况下,也能达到让人接受的油耗表现,实属让人不得其解。因此,下面主要对CHS混合动力驱动系统进行进一步解析。

● 核心布局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双排行星齿轮系是该系统的关键。两套的行星齿轮共用一个外圈。发动机直接与行星架连接,电机E2与大太阳轮连接,电机E1与小太阳轮连接。电机E2通过太阳轮与长行星轮啮合,电机E1与短行星轮啮合。通过这种啮合,电机E2可于发动机耦合,从而获得额外的速比,得到较宽的传动比从而降低电机制造要求,完美避开吉利电机制造薄弱一环。同时系统也有着两个制动器(锁止离合器),用来锁止发动机以及锁止电机E1,主要目的为降低调速控制中的复杂程度,同样也是吉利的技术薄弱处。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 四种动力模式

CHS混合动力驱动系统主要有着四种的混合动力方式,纯电动模式EV、混合动力A模式、混合动力B模式以及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可通过电机单独驱动车辆、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车辆、发动机单独驱动车辆以及电机制动能量回收。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吉利

● 总结

吉利和科力远这套系统的确有着不少的创新之处,两个制动器、两个并排电机、两个行星齿轮组,绕开的丰田的专利堡垒,性能与丰田有的一拼,也能达到较低的油耗水平,同时吉利和科力远也打算开放CHS系统,让更多的主机厂能共享这一成果。不过这套系统更多偏向吉利制造上,也能从结构方面看到吉利对电机电控温控等方面还存在薄弱之处,总体运行模式也不够丰田的THS细腻。不过成本上,得益于成熟的技术国产,想想也能做到非常有竞争力的售价,青山非常期待这套系统的车辆上市,以便我们进行测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