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益新时代
互联网对公益行业的改变是如此的深刻,以至于确立了“人人公益”的互联网公益模式,并获得的迅速的发展,尤其是“慈善法”在2016年实施,使得互联网公益进入了法治慈善的规范阶段。
目前互联网公益已经进入新的阶段,即商业与公益行为不再相互排斥,而是有机有创意的融合,国内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大多采取的模式是连接“个人”与“商业机构”,通过公益项目展示、个人捐赠与企业捐赠连接起来,实现商业机构、受助人、捐助人的多方共赢。
互联网公益在2017年获得了诸多现象级的高度关注,比如腾讯99公益日中的“一元画作”、阿里巴巴的蚂蚁森林、央视的公益圈活动,代表着互联网公益平台的公益活动走向与商业机构联合、与用户连接场景化。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互联网公益运作的不规范,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公益行为,比如罗尔事件、非洲小朋友视频事件。给互联网公益造成了不良影响,让用户对善行产生了质疑。
尤其是在善款资金的流向和使用上出现的问题,更是颇受公众质疑,以至于引入区块链技术成为主流呼声,比如阿里巴巴就把区块链技术引入了互联网公益项目中,开始出现“智慧公益”这个名字。
运营商携差异化资源优势涉足互联网公益
互联网公益的发展,不但引起了互联网巨头和创业公司的关注,其实作为拥有用户规模优势和大数据优势的电信运营商也是重要的玩家。与其他的互联网公益平台不同,电信运营商介入互联网公益还是以自身资源为基础,实现差异化。
此前中国联通联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的公益主题活动“1M流量向留守儿童捐赠生活包”就颇具运营商特色,这是一个为贫困地区和处在困境中的孩子,提供所需生活及学习用品的活动,用户每捐赠1M流量,赞助企业捐赠0.01元给儿基会赞助,已有192万用户参与了此项活动。
把流量作为捐赠品,这是典型的运营商特色,也符合目前互联网公益中,非现金捐赠和场景化捐赠越来越主流的趋势。
流量公益是中国联通流量银行的一项公益创新产品,是一个面向14亿手机流量用户的互联网公益平台。其核心的运营方式是“围绕手机流量用户的特性,以个人捐赠流量,企业对应捐赠善款的模式运行”。
在电信行业,中国联通在创新方面,尤其是互联网创新方面始终走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前列,从微博时代的红围脖,微信时代的微信卡,到今天的B2I2C战略和风头正劲的腾讯大王卡,每一次互联网的新变革,都可以看到联通在利用互联网势能方面的创新性动作。流量公益的创新有什么不同和看点
流量公益产品可能是电信和互联网两个行业的交叉创新。
流量银行产品就是中国联通在流量经营上的首创,通过流量货币化,连接广告主和手机用户,这是在4G时代开始的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主流方式之一。
时至今日,随着流量不限量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迫切需要流量经营的价值创新,而互联网公益显然对于流量经营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景。原因有三:
一是流量已经成为刚需,流量货币化趋势明显;
二是不限量流量使得用户手中拥有了多余的流量;
三是流量作为通用货币其所有具有的用户基础比任何互联网应用都大。只是比三大运营商用户数的总和略少一点。
对流量银行来说,其创新流量公益的逻辑是自然的——本身就是连接企业和用户的平台,以前只不过是企业付费替用户支付流量费用,用户看企业的广告,现在则是逻辑略作转化,把用户的利益诉求转化为慈善公益的诉求。
所谓流量公益,其具体的概念是由中国联通负责公益产品的规划开发和公益产品运营,对上游通过整合赞助商、公益基金、公益信息发布平台,为赞助公司提供公益营销服务,为公益信息发布平台带来用户活跃,为公益基金带来善款。其中主要涉及四个角色:
角色1:合作方,即公益赞助公司,主要是通过赞助公益慈善资金,获得公益营销服务和公益证书;
角色2:公益基金,获得善款和项目曝光机会。
角色3:流量银行,负责公益产品的规划开发和运营,并整合赞助商、公益基金、公益信息发布平台,为赞助公司提供公益营销服务,为公益信息发布平台带来用户活跃,为公益基金带来善款;流量银行也负责整合三大运营商资源,将公益产品推广到自有用户。
角色4:用户,即受助者,获得善款资助。
而发挥连接作用的则是流量这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通用货币,用户把自己的多余流量转化为企业的赞助,从而帮助用户实现慈善行为。
但是互联网公益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整个行业所面临的挑战。而流量公益产品在创新方面,就不得不考虑如何应对前文所述的互联网公益问题,还要发挥电信运营商的资源禀赋优势。对流量公益这个产品略作分析,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其在创新方面,确有可圈点之处:
一是在运营模式上是主流的互联网模式,轻行为公益,手指公益,非现金公益,这三大特点,用户可以把多余的流量转化为慈善行为。
一是降低了用户的公益门槛;
二是增加了用户的公益获得感,尤其是流量公益产品还通过公益金、社会荣誉等模式为用户在互联网建立口碑和品牌,提升用户的公益影响力,满足用户在公益精神层面的需求,更是互联网化的运营模式。
二是发挥电信运营商的数据金矿优势,让公益行为更加精准。
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具有实时性和实名制带来的准确性,流量银行通过运营商大数据,对流量公益精准赋能,可以帮助用户和赞助者以及公益项目之间建立更加精准的匹配,让互联网公益走进精准公益时代,这是电信运营商所具有的优势。
其实数据+公益也是目前互联网公益发展的趋势之一,阿里巴巴曾推出了“天天正能量”公益平台,是国内首个公益领域首个大数据开放平台。此外玛娜基金会也推出了“方舟平台”和“公益机构信用评分系统”。
三是引入区块链技术,让每一个慈善行为都可以溯源。
流量公益产品的底层采用类似区块链技术,为用户捐的每一笔钱在每一个节点打上唯一的标签,最后到达受捐人手上。这使得流量公益的整个过程具有透明、可追溯、难以篡改三大特点。
其实从互联网公益行业角度看,区块链作为一种解决信任危机的技术,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流量公益引入区块链技术,应该是运营商参与互联网公益的首创。
客观的说,流量公益这个产品,有其卖点,比如流量已经很普遍了,可能比认可其他非现金品都普遍,所以用户参与公益会更简单,通过公益金、证书等玩法,公益会更有趣,是一个典型的符合互联网经济激励模型的业务。
作为国企的运营商应该承担更多公益责任
自十九大之后,民生七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成为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改革基本指导方向。而当下互联网的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模式和路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互联网公益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中国联通的流量公益产品中,可以看到电信运营商就数字创新转型在新时代方面的探索。
这与中国联通的企业文化其实一脉相承,在2017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我们可以读到这与一句话,“中国联通……开启互联化运营转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信息生活需求,引领美好智慧生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践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上作出了积极表率。”其实看一组数字或许更直观,通过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物资盘活利用价值 8431万元;开展共建共享,节约投资逾 6.4亿元;承担1.6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建设任务。
结束语
人才短板需要靠混改体制解决才能有运营商一席之地
最后再说两句,用流量做公益,是具有运营商特色的互联网公益,国企有品牌优势、大数据优势和用户优势,但是在互联网人才和运营上是短板,这方面,恐怕中国联通还需要通过更灵活的人才机制和运营机制,才能在互联网公益领域站稳脚跟,或许混改的体制优势是破解难题的关键。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