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揭开了中国的“缺芯”之痛。在重资产、高技术门槛、国际巨头垄断的半导体产业环境下,中国创企还有机会吗?从近两年的形势变化来看,答案是肯定的。
CPU、GPU等通用芯片产业今已发展成熟,而新技术应用的出现总能催生新的IC芯片设计需求。首先,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爆发,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异军突起”创造了机会。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了智慧安防、自动驾驶等新兴技术应用,催生了边缘计算的需求,也直接创造了“AI芯片”的设计生产需求。2014年后,国内迅速成长起一批芯片企业,在亿欧智库此前发布的“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100强榜单”中,有五家开发AI芯片的企业入选:寒武纪科技、云天励飞、西井科技、深鉴科技和地平线机器人。
此外,AR/VR、工业机器人、区块链等各类新技术背后,也蕴含新IC设计需求带来的商业机会。以比特大陆为例,其研发的ASIC矿机,2017年创造了25亿美元规模的营业收入,比特大陆一跃成为仅次于华为海思的大陆第二大IC设计厂商。
除了抓住Qualcomm、NVIDIA、联发科等IC设计巨头尚未盯上的领域,中国企业的“Follow-on”创新模式也值得关注。美国苹果公司自2007年发布第一代iPhone至今,一直引领全球智能手机设备的创新风潮,为安卓手机市场提供创新借鉴。从指纹识别,到3D人脸识别,国内部分技术厂商正是抓住了历次Apple的颠覆式创新技术,通过高投入和快速研发,填补安卓手机市场的空白,获得可观的商业回报。
指纹识别功能,现已风靡各大安卓手机品牌,用于解锁、支付等安全验证环节。该功能最早应用于智能手机,是摩托罗拉在2011年推出的ME860手机。而将这一功能引向风潮的,是苹果公司于2013年推出的iPhone 5S。而就在2012年,苹果公司以3.56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球最大的指纹传感器及芯片与模组供应商AuthenTec,奠定了技术基础。
iPhone 5S的指纹识别功能一经亮相,一年后华为推出的Mate 7便上线了该功能。华为考量了多家指纹识别方案提供商,最终选择了瑞典FPC公司进行合作。尽管此芯片每颗增加了成本100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由此获得支撑的用户体验和安全需求的满足,让当年的Mate7大卖,成为此后一段时间里竞相模仿的对象。FPC公司凭借Mate 7的大卖,迅速拿下国内多数市场份额,自身体量两年内实现了20倍增长,占整个安卓市场70%的市场份额。
也正是在2014年,中国企业汇顶科技敏锐察觉到这一商业机会,调整公司战略,集中指纹识别业务,利用本土之便与FPC“近身肉搏”。2017年第一季度,汇顶科技已超越FPC成为全球安卓阵营最大指纹IC提供商;2017年全年营收达到近39亿,今天已经砍下70%的市场份额。近两三年的时间,局势彻底颠覆。
去年九月,苹果公司发布颠覆性产品iPhone X,用3D人脸识别技术将指纹识别彻底淘汰。早在2010年,苹果公司前CEO乔布斯就认为,面部识别可能比指纹识别更值得研究,所以收购了一家15人的瑞典小公司Polar Rose,这家小公司当时研究的就是人脸识别技术。2013年,苹果公司以3.4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以色列的3D移动传感器公司PrimeSense。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可谓是深度摄像头技术的先驱。之后成立的深度摄像头厂商,几乎全部被微软、英特尔、Google、苹果等巨头公司收购。
不同于通常我们所说的人脸识别,3D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深度摄像头来实现,除了能够获取平面图像以外,还可以获得拍摄对象的深度信息,也就是三维的位置和尺寸信息,使得整个计算系统获得环境和对象的三维立体数据。该技术的难点之一,在于将主芯片做成ASIC芯片。
在苹果收购PrimeSense之后,2015年停止了所有对外的授权和供货,其他海外厂商也大致如此。于是,国内陆续出现一批开发3D人脸识别深度摄像头的企业,包括奥比中光、华捷艾米等等,为安卓手机提供产品。以华捷艾米为例,今年已与小米、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商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智能电视盒子、服务机器人也是该技术重要的落地场景。以奥比中光为例,其为创维、TCL等电视设备厂商,以及优必选等服务机器人厂商提供技术服务。
从指纹识别和3D人脸识别两项技术的发展变迁,我们在佩服苹果公司引领全球智能手机技术风潮之余,也看到了一批国内创新企业走出的Follon-on式创新模式得到验证。跳出芯片领域,在其他人工智能新兴领域、VR/AR、新药研发等各个领域,都有该模式的影子。
整体而言,底层技术突破虽在国外,但核心市场还在中国,把握趋势很重要。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