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诺奖得主齐聚西湖,马云竟听了半天的座谈会?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这两天,杭州一口气聚齐了多位诺奖得主,他们在西湖畔开了两天闭门会议,讨论人工智能、平台经济等关乎未来的很多问题,据说,吸引得马云也去和他们开了半天座谈会。

有网友笑称:他们的到来,让整个杭州的智商都被拉高了。

那么,他们这几天都讨论了些啥?

1、Thomas Sargent(托马斯·萨金特)

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2011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关于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会不会放大偏见,造成所谓的人工智能歧视?其实,机器并不会自己独立学习,是我们告诉机器学习什么,机器根据我们的暗示在学习。

所以,当我们讨论会不会有人工智能偏见,本质上要谈的是,我们不能够带着偏见和歧视去教机器学习,我们给机器输入数据的时候,要去除偏见。

我觉得阿里巴巴也在努力去思考这个问题,减少数据偏见,这也是我们给机器提供数据之前要先做的,也是我们每个人要努力去做的。”

2、BengtHolmstrom(本特·霍姆斯特罗姆)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201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世界末日。我认为,年轻人应该对人工智能更乐观。”

3、Alvin Roth(阿尔文·罗思)

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201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4、Christopher Pissarides(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201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历次的工业革命中,技术变革都会使就业带来结构性调整,但从来没有导致失业率上升。

技术对不同的行业改变是不一样的,被替代的工作不一定是“低端”的,但是它们是机器和人工智能通过基于大量数据的学习能够解决的。

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会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医院、餐厅等行业会吸收很多从制造业转移出来的就业人员。”

5、熊伟: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及金融学教授、2015年获孙冶方金融创新奖。

“很多人说很在乎隐私,但很多现场实验的结论显示:当给一点小甜头,很多人就愿意放弃自己的隐私,这让隐私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为加入对人性洞察的部分。

到底他们真的是不是在意隐私,还是说只是口头上很在意?这需要进一步探讨。”

6、Markus Brunnermeier(马科斯·布鲁纳米尔)

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Bendheim金融中心主任。

7、许成钢: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2013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在每次产业革命、新技术大规模到来的时候,都会造成产业结构的基本变化,会有很多的人失业。但同时,又会造出许多新的行业出来。这并不是新的现象,不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

8、魏尚进:美国哥伦比亚金融学和经济学教授、2014年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2000年至2014年期间,尽管来自中国进口的直接冲击使美国制造业就业每年下降0.17%(在劳动年龄人口中的占比),但是,对于非制造业就业则产生了每年高达1.51%的拉动作用,体现为年均1.18%的就业增长。

中美贸易并未导致美国整体失业率的上升,反而促进了行业结构调整,使美国的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非制造业转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