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红外线预警、黑匣子,“智慧工地”高科技多

描述

重庆市一“智慧工地”上,技术人员正使用3D测量机器人进行扫描,获取工地内精确的空间三维信息

提到建筑工地,你能想到的是什么?漫天飞扬的尘土、胡乱堆放的建材、暗藏危机的角落……经过高科技、数字化武装后的工地,绝对不是你想的那样!

7月6日,重庆市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暨“智慧工地”现场观摩会在两江新区“智慧工地”示范项目龙湖昱湖壹号工地举行,重庆日报记者得以进入这个到处都是高科技的“智慧工地”一探究竟。

人脸识别、红外线预警、黑匣子,“智慧工地”高科技多

要进“智慧工地”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容易!门口的电子门禁需要特殊密码才能通行。这个特殊密码一是人脸,另一个就是安全帽。人脸识别加上安全帽上的电子芯片合二为一双重验证,通过验证之后才能通过门禁走进工地施工区。

进个门还需要双重验证,搞得跟进保密单位一样?原来,这种严格认证方式既可核实在岗工人数量,还能确保工人着装符合安全规范,也能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走进施工区域,正前方是一块电子监控显示屏,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当日工地上PM2.5、扬尘、噪音等实时监测数据。“万一扬尘超标了怎么办?”重庆日报记者忍不住问。

“如果扬尘超标了,工地上安装的自动喷淋装置就会喷洒水雾进行降尘,噪音超标也会发出警示。”龙湖昱湖壹号工地相关负责人回答。

转弯处,悬挂着几个高清摄像头。一名工作人员为了演示,有意将安全帽取下。广播里立即响起了警告声:“请注意,你没有佩戴安全帽!”与此同时,一条预警短信也发送到管理人员手机上。

工地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像这样既能“抓人”还会“说话”的摄像头在工地一共有9个,它们能“揪出”不戴安全帽的不规范着装者。

电梯井是工地上最危险的地方之一。只要有人进入非安全区域,红外线监控仪就能侦测到,及时发出警报。至于电梯、塔吊这些大型特种设备,不通过指纹识别,你休想让这些大家伙听从指挥。

同时,塔吊还配备有“黑匣子”,一旦操作过程中数据有偏差,“黑匣子”也会发出预警……“过不了多久,无人机、测绘机器人将代替人工,实行全面自动化监测。”该工地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字化管理建筑空间,让工地拥有“超级大脑”

昱湖壹号工地的设备、设施让人大开眼界。一项项看得到的高科技,让这个工地成为真正的“智慧工地”。

近年来,随着工程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智能化、BIM(即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等集成应用与施工现场深度融合,“智慧工地”应运而生。

依托数据化管理平台这个“超级大脑”,“智慧工地”从项目设计、建造、运维,全周期智能化介入,将每一个建筑单元标签化,依托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将建筑图纸电子化,并利用大数据精细化管控建造过程,实现每一户建造数据可追溯性。

这就好比给整个工地装上了智慧大脑,让它长出“眼睛”“耳朵”“鼻子”,看得见违章、听得见噪音、嗅得到隐患。

四个APP,在“超级大脑”指挥下管理工地

在“超级大脑”指挥下,“智慧工地”的管理还与工程管家、工序管理、工程检查、实测实量这四个APP息息相关,它们都是龙湖的“秘密武器”。

工程管家APP是名副其实的“管家”,工程管理人员通过手机就可以监控整个施工进度,相当于把整个工程都掌握在手机里,随时可查看进度,了解情况。

工序管理APP则让施工单位通过手机拍照方式对已完成工作发起验收,监理人员手机即会收到待办,验收完成同样以拍照方式上传。整个验收过程,手机APP都会记录在案,管理人员一目了然。

工程检查APP像一位严厉的“老师”,通过问题检查、派发、整改、销项等程序,实现对现场质量风险、安全文明的整体把控。

实测实量APP更像一位“安检员”,将每一个建筑构件的实测数据与标准数据进行自动比对,不合格的地方将自动标记并匹配责任人,同时限定整改期限,实现自动化追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