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7月11日,寻找中国创客向芯片学界、业界大佬发出十问。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芯片市场,但芯片自给率不足10%,媒体频频报道“中国芯片进口额已超过石油”。
奋起直追,阿里、百度、格力、云知声、出门问问、思必驰、Rokid、深鉴科技……相继公布了造芯计划,芯片行业俨然已成一片红海。
7月11日,寻找中国创客向芯片学界、业界大佬发出十问。
这些自研芯片水平如何?AI 芯片是否虚火太盛?人工智能真的是中国芯片弯道超车的机会吗?国产芯片与国际顶尖水平的差距有多大?中国能不能做出完全自主可控的高端芯片,不再被核心技术“卡脖子”?
在“AI 降临”寻找中国创客第四季夏季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芯原微电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中天微CEO戚肖宁、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吴慧雄、地平线智能解决方案与芯片事业部总经理张永谦、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Rokid平台研发负责人朱斌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1.芯片是个慢行业,发展起来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
2.芯片不同方面发展水平不同,在 CPU 方面,中国几乎没有可能赶超Intel。
3.初创公司可能要面临做出芯片但找不到买家的情况。芯片行业,品牌很重要。新生的力量要证明自己比较难。
4.大基金1000多亿人民币的规模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并不够。整个中国在集成电路方面的投资还不如 Intel 一年,大基金现在的规模还需要继续加大。
5.过去有“芯片民工”这个说法,是说做芯片最苦逼,智商最高的一批工程师去做了芯片,结果把芯片做成了白菜价,竞争又极其激烈。所以过去很多人不愿意做芯片,转行加入互联网公司做编程。
6.AI芯片各国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是中国的机会。
7.AI芯片其实是软件定义硬件,同时跟大数据紧密结合,中国大数据是最不缺的,机会很大。
张永谦:我觉得目前市场上面90%,甚至95%都是伪AI芯片公司。传统的芯片厂商说自己可以支持AI,这没问题;但在基于深度学习网络下的具体表现,目前看并不乐观。
AI芯片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首先,你必须有一个很强大的深度学习团队,去研究具体落地解决的问题,然后还要有一套适合的算法架构等等,目前看真正意义上能做到的公司还很少。
地平线智能解决方案与芯片事业部总经理张永谦
VS
朱斌:我认为不是伪概念,不论是AI芯片还是传统芯片,都是需求导向,除科研机构外,企业都是先提出应用场景、实际需求后,才会开始设计相关概念的芯片,AI芯片也是如此。
戚肖宁:我觉得有这样的倾向。中兴事件以后,马云就曾预言:再过几个月,国内就会有很多公司跳出来做芯片了。但任何时代都有泡沫,现在大家都发力去做芯片也是好事,商业规则和市场会对这些公司进行约束,大浪淘沙后,真正技术过硬的公司会活下来。Business is business(商业会回归本质)。
中天微CEO戚肖宁
张永谦:是,现在国内号称在做或者已经出来AI芯片的,国内大小有几十家,但是超过九成的产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AI芯片,因为有不少芯片只是可以跑一个AI算法,或者在芯片里面做一些基础的深度学习运算的支撑。
VS
陈宁:我倒希望芯片的热度能更高一些,有更多人力和资本去推动这个行业。过去这半年给中国提了个醒:除了互联网应用,我们也应该更多关注底层技术。过去有“芯片民工”这个说法,是说做芯片最苦逼,智商最高的一批工程师去做了芯片,结果把芯片做成了白菜价,竞争又极其激烈。
所以过去很多人不愿意做芯片,转行加入互联网公司做编程。而在欧洲、美国、以色列等国家,先进的芯片技术是无数专家学者坐了几十年的冷板凳做出来的。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去构建一个软环境,让更多从事底层技术研究的学者们能够静下心来“坐冷板凳”。
陈宁:跟芯片相关的产业主要有设计、生产(如中芯国际)、封装测试三个环节。从这三个环节来看,国内都还是处于追赶的状态,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差距。我认为AI时代是中国发展芯片产业一个比较好的契机。
云天励飞创始人陈宁
倪光南:中国芯片在设计方面比较不错,短板主要集中在制造方面,包括制造工艺、材料、装备、测试、封装等产业链各环节。举个例子,中国做集成电路制造最大的公司是中芯国际公司,但中芯国际在世界上只能排到第五名。
而且据我估计,这个公司用的装备只有不到20%是国产的。芯片项目周期长、投入大,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把中国的芯片产业搞上去,需要花一二十年的时间、至少几千亿人民币。我也在此呼吁投资界能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不要把资金都投入到短期见效的项目上去。
戚肖宁:各个不同领域的芯片有所不同。比如服务器方面,中国没有自己的CPU,跟 Intel差距相当大,现在追赶上还比较困难。但这不光是中国的差距,而是全世界跟intel的差距,甚至Intel自己内部想研发一个新的架构也失败了。
这是因为Intel 的 CPU 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生态,全球很多系统都是基于这款 CPU 开发的。比如微软就跟英特尔绑定,成就了“Wintel”(微软和英特尔)帝国。
而在 IoT 方面,还没有一家建立起护城河,中国跟其他各国处于同一起跑线。
硬件跟软件不一样,依赖经验,芯片的发展是有过程的。Intel 已经有五十年历史了,NVIDIA(英伟达)也有二十五年历史了,他们在早期的时候也很艰难。
张永谦:在AI芯片领域,国产芯片和传统国际巨头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而且中国有大数据优势,起步很好。
通用芯片的话,坦白说中国整体差距相对比较大,尽管国内有几家发展不错的企业,但是总体规模小,在整个半导体产业中所占比例小,影响力还是少。
宋春雨:在自动驾驶领域,现在没有一颗芯片是我们自主生产的,而自动驾驶是未来的大趋势,这个新领域中创业公司会跟巨头有同等的机会。
联想集团副总裁兼联想创投合伙人宋春雨
陈宁:两方面。一方面,从国家信息安全角度,必须加大投入去做自主可控的底层技术研发。另一方面,芯片是一个世界格局的产业链,世界各国各有分工,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把芯片从 CPU 的研发、到操作系统产业链条的构建、到芯片的设计、到底层的生产封装、测试甚至设备工艺的研究,全部做到自给自足。而随着中国加大投入芯片产业,中国自主可控的话语权应该越来越重,跟各国相互制衡。
朱斌: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起步较晚,想要赶上别人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第二,专业人才较少,国家应该更加重视对芯片作为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这足以影响未来的尖端科技;第三,在工艺上面,企业要懂得坚持,芯片是一个需要五年、甚至十年才能看到成效的领域,不能太着急。
戚肖宁:对于初创公司来讲,有可能出现做出芯片但找不到买家的情况。芯片行业,品牌很重要,尤其是在自动驾驶这种对可靠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下游买方倾向于选择老品牌。
新生的力量要证明自己比较难,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都是坎儿。但也不是没有机会,他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芯片做出来。投入使用才能迭代,迭代才能改进。
戚肖宁:大基金做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芯片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时间,需要定力。而且国人都以为中国不差钱,但其实大基金1000多亿人民币的规模对于芯片行业来说并不够。
张永谦:半导体行业是高门槛的产业链,而这个链条上面每一个环节却都非常重要,想要发展好需要很高的协同效应,而目前国内芯片市场的产业生态并不完整,主要集中在设计层面,很多方面还是依赖于进口。
宋春雨:我认为想要赶超巨头,公司和国家应该重视芯片核心团队的人才,比如政府要有芯片人才回家计划。在芯片行业,没有15年经验、没有流过几个片,是做不出来的。
戚肖宁:IoT就是中国的大机遇。中国在应用方面的创新很多,物联网时代,中国依然能够享受人口红利。
张永谦:如果把芯片分为数字类和模拟类的话,目前来看,我认为跟数字类相结合的芯片可能有更多机会,出结果的速度也会快一点。因为数字类芯片更多是靠逻辑,我们在深度学习、大数据等方面优势明显。
宋春雨:我认为有三方面,一是人工智能,以前是亚终端,因为智能终端会有很强大的人工智能需求,所以会诞生强大的人工智能需求和芯片公司;二是5G,它有原来没有的场景,比如工业,低延时、高带宽的场景,5G作为基础设施会带来很多新场景;三是万物互联物联网时代的机会,比如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交通基础设施和车辆之间的互动也是前所未有的新场景和新需求。
戚肖宁:马云说过,直道都跑不赢别人,怎么能保证弯道可以超车?芯片没有捷径可走。AI 芯片领域并不是弯道的问题,大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差距没有 CPU、GPU 那么大,中国是有机会的。我们有希望推动下一个二十年。
吴慧雄: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市场,而芯片企业想要突围在于如何帮市场解决问题。我们有市场、有资本、有人才,接下来我们需要的是时间,不仅要长期聚焦,也要一点点进步,不能冒进,不要指望一夜之间可以解决很多问题,迟早会有非常大的成就。
紫光展锐高级副总裁吴慧雄
朱斌: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机会,因为随着人工智能逐渐进入和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也就变得五花八门,而芯片企业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市场真的足够大。
Rokid平台研发负责人朱斌
张永谦:AI芯片其实是软件定义硬件,同时跟大数据紧密结合,中国大数据是最不缺的,机会很大。
张永谦:最大的市场在这,最大的数据的产生地也也在这里,人才、资本都有,国家极其重视。具体多久我不好说,但我觉得应该很快。
戚肖宁:要看具体的方面。在 CPU 领域,中国包括世界其他国家的公司,基本没有可能赶超 Intel。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