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弱势究竟在哪?

描述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国产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下降6个百分点,降至不足27%,从而结束过去五年占有率的持续增长。

数据背后隐藏着让人更担忧的产业现状。为什么过去五六年国产品牌市场持续增长?一方面是国外品牌机器人热销卖断货,用户退而求其次,选择国内品牌替代;另一方面和国产品牌机器人采取的销售模式有一定关系,即厂家向渠道压货比较严重,事实上产品并没有卖到用户手中。此外,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非常快,大势之下带动国产品牌迅速上涨,也掩盖了部分问题。

国产机器人连续五六年快速增长的数据后面隐藏着一些泡沫。目前来看,国外品牌工业机器人价格也在下降,国产品牌的价格优势趋弱。更重要的是,国产品牌机器人大部分应用在搬运和上下料等低端领域,在品质和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上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并没有缩小。国产品牌长于组装、国外品牌掌握核心技术的整体格局并没有改变。

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迅速,却被国外品牌快速占领,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目前,全球工业机器人领域被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瑞士ABB和德国库卡四大品牌所占据,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这些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已有二三十年积累,技术已相当成熟。

而国内企业之前很少做机器人本体,大都集中在机器人集成应用层面,即把国外的机器人产品应用于生产线上,使用的绝大多数核心软件、关键装备都是来自于国外,整体表现为产业的空心化。从更深层次看,中国企业还不掌握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比如机器人伺服电机,因为这些核心部件和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周期都非常长。再向下延伸,机器人材料研发花费的时间更长,差距更大。

机器人技术复杂度高,投入巨大,国内很多企业不太愿意从事基础研发工作。但工业机器人具有国家战略意义。每台机器人都像电脑一样存在“后门”,在极端情况下如发生战争或者贸易战,核心技术的缺失都可能成为致命隐患,所以中国发展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势在必行。

中国工业机器人目前已被正式列入美国加征关税之列,可能会丧失价格优势,出口美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美国已经开始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一些华人背景的科研人员回国受到限制,甚至遭到美国FBI的调查。这意味着中国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交流可能会被切断,这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中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非常庞大,未来还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出于劳动力成本上升或者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将会大规模采用机器人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会从传统的汽车行业,向3C尤其是手机制造等行业快速扩展,造成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估计未来三年市场增长率仍将高达40%-50%。

国产品牌占有率下降是个危险信号。如果中国机器人企业只是擅长组装,将最终沦为国外品牌的代工厂。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特别关注。

一是对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倾斜和支持还不够。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着日德等国领先企业带来的充分市场竞争。其产品综合优势领先于国内品牌,肯定会成为用户首选。另外,在一些机器人领域的先进技术上,国外企业已经实现垄断,这需要给予国内企业更大力度的支持,鼓励他们在核心技术上寻求突破。

二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教育领域的差距。国内最近几年在机器人职业教育上投入很大,但大都以学习国外品牌机器人的操作维护为主,实际是为国外品牌机器人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工程师,无法替代高端研发型人才。国内高校的机器人研究方向大都着眼于应用,较少去触及操作系统、核心芯片、核心控制算法等。而美国如斯坦福大学等一流的机器人研究机构则会在机器人基础研究方面,如机器人操作系统、关键软件平台等上大力投入。

中国在工业机器人行业起步比较晚。但也要看到中国发展工业机器人的明显优势。国内的市场足够大,有市场就会有机会。中国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核心技术的研发,通过技术的慢慢积累,将带动高端技术的发展,从而赶超国外先进技术。

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沉下心来,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想法。在机器人产业发展过程中,更要摒弃通过上规模打价格战的想法,而忽视技术积累。工业机器人产品成功依靠的是产品的品质和信誉。只要产品质量可靠,性价比好,无论什么时候都会有用户买单。所以发展机器人产业不急于一朝一夕,要做长远打算,笑在最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