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GB运行内存的iPhone比4G内存的安卓机运行还流畅

便携设备

121人已加入

描述

安卓手机起步都是2GB内存,高端或顶配机型会配备3GB甚至4GB内存,不过大多都是LPDDR3,而非最新的LPDDR4。厂商只提DARM容量不说标准,意图像多核处理器一样制造营销方面的卖点。理论上说内存容量越大越好,但真的能在体验上胜过iPhone吗?

vivo在水立方举行了新品发布会,推出了全金属手机X6及X6 Plus,主打“够快才爽快”。然而整个发布会厂商没提处理器的具体型号,只是标明了8核64位。从之前安兔兔泄露的信息来看,vivo X6/X6 Plus搭载的是联发科MT6752(双4G版)或骁龙615(全网通版),处理器还是去年千元机的水平,完全不够看啊!

4GB内存标准:LPDDR3还是LPDDR4?

看来vivo所说的“快”,应该指的是4GB RAM带来的提速。根据官方的说法,4GB运行内存可以同时运行更多的APP,还能带来更快的程序启动速度,相较3GB或2GB运行内存的开启速度有明显的优势。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那为什么配备2GB运行内存的iPhone 6s感觉流畅度更胜一筹呢?

除了iOS和Android采用了不同的内存管理机制外,手机内存规格也是影响启动及运行速度的重要因素。这里所说的内存规格,除了容量外,还有频率、带宽等,具体可以参考JEDEC固态技术协会公布的标准。

目前手机内存最新的标准为LPDDR4,但支持的仅有骁龙810、三星Exynos 7420及苹果A9等高端处理器,大多数手机用的还是LPDDR3内存,包括年初登场的华硕ZenFone2以及最近刚发布的vivo X6。

LPDDR4内存效能:带宽翻倍,功耗降低30%

上一代LPDDR3的最高频率为2133MHz,而LPDDR4直接从3200MHz起步,最高甚至可以达到4266MHz;LPDDR4的架构也被重新设计,从每die单通道16bit升级到双通道16bit(共计32bit);电压则从上一代的1.2V降至1.1V。简单来说带宽是上一代的2倍,功耗降低了30%。

带宽翻倍是什么概念?以最新的主机为例,PS4和Xbox One都采用了8GB内存,但前者为5500MHz GDDR5,后者是2133MH DDR3。结果就是Xbox One只能以720p/900p分辨率运行大部分游戏,而PS4却能实现1080p,游戏性能更强。手机使用LPDDR4内存,相当于主机或者PC从DDR3跨入GDDR5时代。

LPDDR4内存现状:成本高处理器支持少

既然LPDDR4速度更快,功耗更低,为什么还没普及呢?要知道去年年底三星就量产了8Gb(1Byte=8bit,即折合1GB) LPDDR4-3200内存颗粒,制程工艺20nm,自家的Galaxy S6/Edge已经用上了。另一家SK Hynix也在今年2月宣布自家的8Gb LPDDR4内存有手机使用(可能是LG G Flex2)。LDDR4内存正式商用差不多一年了,但只有少量旗舰机型配备,有点不科学啊!

实际上除了支持的处理器型号比较少外(骁龙810还曝出发热问题),成本还是最大的制约因素。目前DRAM芯片的生产商主要三星(45.1%)、SK Hynix(27.7%)、美光这三家,不论是手机、平板使用的LPDDR内存,还是PC搭载的DDR内存,国内基本上都是依赖进口的。使用LPDDR4内存要承担20nm工艺带来的风险和成本,代价会比较昂贵。

相比使用新技术,国内厂商更愿意增加LPDDR3内存容量,先不说用户体验方面有多少提升,营销方面就可以增加一个卖点,成本还不高。毕竟用户喜欢大内存,同多核处理器是一个道理,无论是否有用。君不见在vivo X6以及华为Mate 8的新品发布会上,厂商只强调4GB运行内存,但没有说明是LPDDR3还是LPDDR4。

手机RAM趋势:6GB以上内存明年杀到

安卓手机起步都是2GB内存,高端及顶配机型才会配备3GB/4GB内存,不过大部分都是LPDDR3,并不是最新的LPDDR4,可见成本上还是有压力的。不过根据业内人士的看法,继处理器(跑分)之后,厂商要拼内存了,明后年手机内存可能会到6-8GB容量。此前三星也完成了12Gb LPDDR4内存颗粒的量产,四组就能达到6GB,很可能会在Galaxy S7或Note 6上使用。再回头看看PC,貌似还是一直在挤牙膏。

其实随着Android版本的更新,5.1之后内存管理的效率相比之前已经有不少改进。遗憾的国内的流氓应用太多,而且是组团上阵(比如某全家桶),眼看要被杀掉了队友立马给奶了一口…这也难怪即便是用了3GB RAM以上的手机,很多用户还是会频繁清理内存(强迫症)。只能期待明年Google回归之后,情况会有所改善吧,要不然上6GB或8GB也不够折腾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