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CloudBU,担任着历史使命

移动通信

299人已加入

描述

作为世界的科技创新工场,谷歌最早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此后的十几年间,云计算这一概念起起伏伏,甚至一度被人遗忘,但如今看来,它就是未来。

2017年3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华为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正式成立CloudBU。在CloudBU成立之前,华为专注于三大业务,即EBG(企业业务)、CNBG(运营商业务)和近年来风起云涌的CBG(消费者业务)。全新的CloudBU表面上或许可以看做是企业业务分离出的一个新物种,但同年,CloudBU升为一级部门,与三大业务并驾齐驱,徐直军也对外公开了CloudBU的使命——努力做好公有云,跻身全球五朵云之一。

至此,这个新物种的战略意义已经昭然若揭。

无论在全球市场还是在国内,华为云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后来者,全球市场上已经有AWS这样的超级霸主,国内公有云市场也有阿里云、腾讯云在前,华为云想要做一个后来居上者绝非易事。

不过,近期全球权威调研机构佛瑞斯特研究公司(Forrester)发布了《TheForresterWave™:Full-StackPublicCloudDevelopmentPlatformsInChina,Q32018》报告,从战略、产品和市场三个维度对中国主流公有云厂商进行了全面评估,仅仅成立一年的华为云已经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闯入领导者象限。

这一报告不仅对当前中国公有云市场做了清晰的梳理,同时也指出了整个公有云市场的发展态势。不止Forrester,此前Gartner数据也预测,2018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1864亿美元,增幅达21.4%,公有云市场已经迈入快速增长期。

而从Forrester的领导者象限成员中可以看到,除微软和亚马逊外,华为云、阿里云、腾讯云这三家本土强者正逐步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HAT”新格局,这其中尤以华为云的成长速度最快。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云收入同比增长7倍,云市场新增上架应用872个,合作伙伴增长45%。

支撑这一发展态势的,或许正是华为云的创新加速策略,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华为云2018中国行西安站活动上,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也再度强调了这一成长。他透露,早在十年前华为就在西安投入了18勇士开始云计算预研项目,并在今年陆续推出了EI智能体,裸金属服务器、容器、智能数据湖等黑科技,可以说已经在创新的路上加速奔跑起来了。

不止华为云,放眼整个华为,创新研发也是其一直坚守的战略制高点,从每年公布的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到,华为每年的研发投入都不低于销售额的10%,近年研发投入占比更是达到15%左右,创新力已经成为驱动华为飞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创新力的不断注入也让华为云越走越轻盈,这种“华为速度”也成为当下阿里云和腾讯云最为忌惮的威胁。

顺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云服务已然成为当下企业用户最为渴求的资源,尤其在AI能力的注入上,企业缺乏该领域Know-How人才,难以真正享受AI带来的福利,而这或许正是企业制胜未来的关键点。因此对企业而言,能够从云服务上获取AI的能力,自然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华为云的考量是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这一思路也展露了华为云真正的野心。当厂商将云看做是高高在上的资源,等待天降甘霖时,华为云却做出了另一种承诺,所谓黑土地已经超越了传统“平台型”企业的局限,对华为云和其企业用户而言,黑土地意味着开放、共赢,一定程度上也是一荣俱荣。

在2018软博会上,徐直军对黑土地的深化解读也进一步透露出这一最年轻BU的战略思考,退回到软件行业来看,当下云服务的商业模式已经逐步确立,SaaS的普及将全面翻新软件产业,在“HAT”眼中,这是下一个十年500亿美元的大生意,这一机遇甚至不存在什么艰难的挑战,唯一要紧的是自身的定位和当下转型关键时期的行业卡位。

在描述战略上,华为提出的黑土地可谓形象又生动了,这一重要概念是任正非在2017年终的内部邮件中提及的,也是华为云未来使命和愿景:“我们实质是通过聚焦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一块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黑土地’”。精妙的是,这一概念既是未来方向也明确了华为云的边界,在这一历史转型过程中,华为云将聚焦在IaaS层和PaaS层的基础能力和底层能力,再将自身的AI优势能力开放给更多企业用户,并明确“不碰数据、不做应用,不做股权投资“的“三不”界限,让企业能够安心、踏实,真正自由的耕耘自己的业务。

事实上黑土地不仅仅是华为的“野心”,同时也是自身的承接,面向未来,华为云在成为行业“底座”的同时,也必将成为自身的坚实底座,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看做华为未来的“根”,只有这个根扎的足够深,才意味着未来。巧合的是,“有技术、有未来、值得信赖”也正是华为云现在传播的核心信息,这或许是华为云对华为本身而言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