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集成电路作为智力密集型产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显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按总产值计算,到 2020 年人才缺口预计将达到70万人,所有半导体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机遇。
7月23日,由南京江北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2018集成电路人才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隆重召开,从产学研不同角度对集成电路人才需求、培养进行解读。
集成电路人才短缺,如何破?
清华大学教授、微电子所副所长吴华强在《无处不在的集成电路与人才需求》的演讲中,分享了清华大学王志华教授对我国集成电路人才需求量的估算:依据世界先进集成电路企业的年人均产值,2017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约4200亿美元,人力需求大致67~135万人之间。若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产业销售10000亿人民币,以人均产值140万元计算,需要70万人的规模。
吴华强教授强调,我国微电子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而集成电路人才缺口巨大,需要加大力量,多种力量培养集成电路人才。
集成电路人才最大的来源便是高校,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珂分享的一组数据深刻反映了高校集成电路人才输出量难以与需求量匹配的情况。以2015年全国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生为例,本科毕业生19192人,硕士8084人,博士679人,相比于实际的人才需求,差距巨大。尽管这两年高校新工科相关专业进行了扩招,微电子专业扩招情况尤为突出,但仍然难以与企业的需求相匹配。
此次人才发展高峰论上,嘉宾一致认为,企业在集成电路人才的培养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校企合作是当下培养集成电路人才的有效方式之一,但该模式也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
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显示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主任汤勇明表示,集成电路领域产学合作有其内在动力,首先是高校的需求,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行业对人才的工程素质和能力要求,可以接触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工具;另外就是企业的需求,包括产品/技术的推广,后备员工的培养和选拔,以及潜在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隐忧,即可持续性,具体表现在是否具备双赢模式、是否有稳定运行机制、是否有稳定运行的团队等。
浙江大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所长、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人张明表示,国家非常清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高校培养的人才对于企业需求和产业发展是脱节的,所以,国家才提倡新工科建设,提倡专业学位,专业学位和企业联合培养,围绕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成长为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但是近些年,一直存在一个问题:老师觉得学生是培养给企业的,企业希望和学生签三方协议,但是学生不愿意,企业觉得是在白培养。因此,需要明确目标,而目前没有相应的考核指标。如何培养,需要企业、高校、政府合力破解。
对于集成电路人才短缺的问题,Linkedin大中国区产品方案总监陈琛认为,建设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队伍,除了建设好自身的人才培养体系外,也需要引进海外人才。据悉,领英全球半导体人才有68.3万,其中有中文语言能力的有11.6万。其中,华为每年有6000技术人才的招聘通过领英完成。
此外,关于集成电路人才的成长,新思科技人力资源总监Helen Bao表示,政府、行业、大学、人才要联合在一起,才能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对于留住现有员工以及吸引新的员工加入,Helen Bao认为,企业要有好的企业氛围&创新实践,Synopsys设立了三维人才发展实践地图,以综合评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行为表现,最终落实到业绩和贡献上来。
南京集成电路实力&育人之术
目前,各省市区都在支持并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南京江北新区便是其中的典型的代表,台积电落户江北,带来马太效应。据悉,截止到今年五月,整个江北新区已经吸引了集成电路企业140余家。
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女士表示,江北新区正全力打造“两城一中心”,其中“芯片之城”的建设目标,就是以台积电等龙头项目为支撑,以展讯通信、Arm、Synopsys等顶尖芯片设计企业为引领,以现有14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为基础,构建IC设计为引领的集成电路完整产业链,努力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
南京集成电路企业的聚集对于人才提出了“质”与“量”的要求。据悉,于2017年成立的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在集成电路人才供应上扮演着先锋的角色,与高校联盟、专业机构合作,培养实战型、应用型人才,并对接企业需求引进高端人才。
在本次集成电路人才发展高峰论上,还举行了ICisC人才实训基地启动仪式、龙芯行业应用拓展中心暨华东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同时,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东南大学、赛灵思共同签署“全国大学生FPGA暑期学校”合作协议,并且针对暑期学校的十佳团队以及优秀学员进行颁奖。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