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上篇·辉煌过往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上篇·辉煌过往

提及“中关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买手机、买电脑,不管是科技达人,还是小白,都会选择在中关村相关网站上收集信息。以前的中关村,可不仅仅是线上,更多的是线下的电子卖场。

如今,虽说中关村电子卖场已不复存在。

但当年“南有华强北,北有中关村”的繁荣盛景不能被抹去。

对于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最重要的历史节点下诞生的“中关村”,特殊的时代背景让它很难再被复制,美国只有一个硅谷,而中国也只有一个中关村。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中关村”,从它的诞生到辉煌……

历史的发展总是惊人的相似:

1914年的硅谷还是一片果园,那个时候的中关村,也还是一片荒凉的坟场。

5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想法成就了今天的硅谷;80年代,因为清华北大等高校的产学研成果转化,坟场“中官村”发展成了今天的中关村。

1成就中关村的两条路:白颐路&知春路

硅谷和中关村都是围绕几条路开启了今日的辉煌。

硅谷有101公路和沙丘路,中关村有白颐路和知春路。

中关村的起点则是白颐路,白颐路因东南起白石桥,西北至颐和园而得名。

据资料记载,早年间的“白颐路”只有六七米宽,上世纪70年代经过改造,也只有10米宽。1982年再次改造拓宽,成为双向四车道。

1997年3月到10月,“白颐路”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一条宽阔的城市主干道替代了原来的乡村公路,而道路两侧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替代了那些高大的白杨树。

现在,只有从联想桥附近留存的一块麦田里,才能瞥见旧时的一些光影。

白颐路两旁便是是中国最顶端的学府,从马路东侧望去可以看见清华大学标志性的牌匾“清华园”。白颐路西侧,是另一座顶尖学府——北大。沿着白颐路往南跨过知春路再走几百米,就是人大。

如今,白颐路经过几次扩建后已经更名为中关村大街,并分为三条。

另一条知春路,扮演着中关村“沙丘路”的角色。不同的是,沙丘路上聚集的是VC,知春路聚集的是最早一批的科技企业。

远的从联想、新浪、搜狐、当当、联众、金山词霸、神州数码这些老科技牌企业,近的有小米、暴风影音,美团、UC、今日头条、36Kr、小猪短租这些新锐独角兽企业,它们都从知春路起家。其中绝大多数,像联想、搜狐、腾讯、今日头条到现在还驻扎在这条路两旁。

2请关键人物:陈春先

1978年,中国物理代表团访问美国的队伍中就有陈春先,他是中科院物理所核聚变专家。沿着波士顿128公路、旧金山硅谷转下来,陈春先看到数千家由教授、大学生、工程师创立的公司,以及由它们构筑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一位美国教授,仅靠一家20人的永磁体小公司,就能为NASA和全球核实验室供货。科技与商业的高度协同,竟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生产力。陈春先深刻认识到——这正是美国经济科技强大的终极奥秘。

60年代,中美研制第一台激光器的“时差”仅有半年;20年后,美国已拥有强大的激光工业,中国的科研成果还躺在实验室里。

联想起这些差距,陈春先的心隐隐作痛,脑海中浮现出了“中关村”。

当年,北京海淀区聚集着中国最顶尖的30多所高校、130多家科研院所,人才密集度不逊于硅谷。1980年,陈春先在向中科院、北京科协的听众讲述“访美报告”时,振聋发聩地表示“只要转变观念,我们也能做到”,并豪气冲天地宣布:要创办一家“硅谷公司”。

“文革”结束仅3年,陈春先敢说这样的话,有人觉得他疯了。

陈春先则比这些人想象的更疯狂:他定下一个“二不四自”的原则: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在后来成为无数中关村公司效仿的样板,但在当时,别说中科院,就是全中国都没这个先例。陈春先开公司的报告打到物理所,却石沉大海。

不过在“访美报告”现场就被陈春先圈粉的赵绮秋,她是北京科协咨询部负责人,一番“曲线救国”,先利用陈春先等离子体学会副理事长的身份,搞个“服务部”。

1980年10月23日,陈春先、纪世瀛等人把物理所一间废弃仓库收拾出来,成立了“服务部”。这一天,被公认为中关村的公司诞生日。

但与此同时,陈春先“腐蚀科技队伍,侵占公共房屋”的“小报告”,也打到了物理所领导那里,证明其腐蚀的证据是:每个扫仓库的人都多领了5块饭钱。

人们惊诧服务部赚钱了,也看不惯陈春先给员工多发7—5元的津贴,但是,人们看不到他的马不停蹄,跑美国、倒芯片、造核聚变电源开关、向待业青年传授电子技术。

不久,物理所领导开始公开批评陈春先、纪世瀛等人“不务正业,歪门邪道,腐蚀干部”,然后决定对服务部立案调查。

诽谤、查账、被拘接踵而来。人们意识到,陈春先不但要受处分,还可能蹲大狱。服务部的上百人一哄而散,只有纪世瀛几个铁杆跟着死扛。

后来,依然是那个被圈粉的赵绮秋帮了他,陈春先的遭遇登在了1983年1月6日《国内动态清样》上。

这份直呈中央领导的机密内参,逆转了陈春先的命运。第二天,陈春先的审查即被制止,服务部的做法赢得了中央的赞赏和鼓励。

1983年4月,陈春先干脆胆子再大一点,创立“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及下辖的“华夏电器公司”,彻底冲破了体制阻碍,成为中国第一家“技工贸”企业。

但历史赋予陈春先的使命,似乎到此就戛然而止。

此后,陈春先创办了20多家公司,历经项目失败、贸易纠纷、非法拘役等无数磨难。不但未积累起财富,还因为下海失去了体制内的福利待遇,晚景颇为凄凉。

2004年8月10日,70岁的陈春先溘然长逝。他捐出眼角膜,留下了把“光明留给后人”的遗愿。

这位大智大勇的“中关村第一人”并不富有,却率先打破了时代坚冰。当中国人的头脑还被禁锢在幽暗中时,他以自己的目光和勇气,照亮了中关村的未来之路。

3另一个标志性人物:王洪德

与陈春先差不多同时“揭竿而起”的,还有一位标志人物:王洪德。

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反叛”,才有中关村“两通两海”的时代。

当年,王洪德“五走创京海”,轰动北京城。

这也是憋出来的释放和爆发。

1979年,为了解决知青就业,王洪德在中科院计算所知青社拉起一支人马,专做计算机房工程安装,一年大赚60万,轰动中科院,也引来了工商局和纪委的审查。

他声泪俱下地“交代”:“我们这些新产品,都是填补国家空白的,不然就要从国外进口。既创造了效益,又解决了就业,我何罪之有?”但纪委坚持追究到底。

1983年8月,46岁的王洪德忍无可忍,于是怒创“京海”,而他的创业则比陈春先要顺利并且成功很多。

他从知青社借款1万,刚在银行开了户,就拿下北大一个计算机改造项目。中科院计算所、中国计算机公司等中字头大牌都来竞标,但北大的人却只信他王洪德这个人。

这个项目让京海大赚9万块,从此一发不可收。凭借工程质量过硬,国家远洋、国家计委、北京军区等大工程订单纷至沓来。1987年,京海总产值突破1.3亿,坐上了中国机房行业的头把交椅。

陈春先、王洪德的创业壮举,刺痛了中科院和海淀区,“科技人员能办企业,官方为什么不能搞?”眼见着科研经费被削减,中科院计划局与海淀区决定合作,从“新菜田改建基金”中刨出10万,创办官民合办的“科海”。

但因为企业和化学所“彼此嫌弃,怎么都谈不拢”的心态,让科海很快就没了。虽然,它推出了中国最早的电脑汉字装置、空气加湿器、财务管理系统等,夺得了不少中国第一,也赚了些钱。

但京海、科海的先后尝试,却让更多科研人员的心眼活泛起来。他们想下海,但却没资金,把他们的蠢蠢欲动看在眼里、也想搞一番产业的海淀区四季青乡,决定出资合作。

1984年5月16日,四通在四季青乡会议室宣告成立,乡里出资2万,请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当名誉董事长。“四”取自四季青,“通”有“四通八达”之意;英文“Stone”意为石头,有人解释为:干好了成钻石,干不好就甘当铺路石。

四通的第一单生意,来自中科院计算中心一批打不了中文、又卖不掉的日本打印机。他们花400块请了个程序员,写了套打印中文软件,结果迅速脱销,公司大赚20万。

1993年7月,四通电子成为北京赴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第一股。

一度与四通同台共舞的,是信通。这是中关村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由中科院计算所、科仪厂、海淀区各投100万,于1984年11月开业。

信通的第一桶金,来自于中科院计算所的抗干扰稳压电源。靠着把这项荣获科学大奖的技术产业化,当年就赚了12万。

信通并非一家富有远见的企业。

而在90年代初,因为一桩7000万的走私大案,在中关村第一个轰然倒下。

4中关村的“拐点之年”

八十年代初,中国大地上最热的词便是“下海” 。

1984 年,北京中关村里充满着躁动,一批批科技人员 “下海”。当时的中关村已经有 40 家科技企业,并在北京城里拥有了“电子一条街”的名声。

(1984年,联想创业时的小平房)

同样是 1984 年,柳传志带领 10 名已届中年的科技工作者们,怀揣着 20 万人人民币启动资金和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坚定信念,在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 2 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20 平方米的传达室里创办了联想集团的前身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几经困顿,被骗14万,路边摆摊等,眼看就要没了,无意间被中科院“救了一命”,赚取了联想的第一桶金,也是中关村龙腾虎跃的传奇之始。

5“中关村”正式诞生

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正式诞生。

压抑了十余年的创业热潮就此喷涌。

1988年,王莘毅然辞别联想,靠在中关村倒卖软件攒下第一桶金。1993年,他联手中国最顶尖反病毒专家刘旭,创立了一家尽人皆知的公司——瑞星。

1986年,当倪光南的联想汉卡卖疯时,“中国第一程序员”求伯君也来到了中关村。他先进四通,后入金山,历经三次肝病爆发,却在病床上凭一己之力做出WPS,横扫整个文字软件市场。之所以这么玩命,只因他认准一条死理:“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愿意把作为信息产业灵魂的软件产业,完全建立在他人的智慧上。”

1995年,瀛海威将“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的广告牌竖起,宣告互联网降临中关村。

这一年,搞出“中国黄页”的马云,朝圣般来到瀛海威,拜会偶像张树新,却只受到会面半小时的接待。出来后,马云凝望着瀛海威的广告牌说:“如果互联网有人死,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

随后,他找到体委的人说,奥运会马上要开了,我们中国的网页不能是空的;但勉为其难接待他的人,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只是特别强调:不预约就上门,这不符合规矩。

而人们对网络的实际体验,更多来自煤矿工人王跃胜的飞宇网吧。大学生在网络和游戏面前彻底沦陷,巅峰时期,1800台电脑日夜收割,成就了中关村“飞宇网吧一条街”的盛名。

几条街外,刘强东把刚租下的柜台打扫干净,卖光盘刻录机的“京东新媒体”悄悄开了张。

刘强东的光盘还没卖几张,1999年,李彦宏跑去了旧金山走街串巷地拉风投。期盼100万美元创业的他,却被人强塞了120万美元。是年圣诞,北大资源宾馆挂出个牌子,上书两个大字:百度。

也是这一年,苏启强把连邦软件的加盟商王峻涛(网名老榕)请到中关村,搭建起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8848”,但后来,8848分崩离析,马云真的把万吨巨轮推上了珠穆朗玛。

多少人曾大胆设想,倘若8848成功,今天的阿里又将何去何从?也曾不断追问:为什么8848没成,马云却成了。

但这就是中关村,这就是高科技。

6中关村电子市场,开始声名鹊起

90年代,火热的生意把中关村堵得车水马龙。

1997年,北京市政府下狠心砍倒大片树木,刚刚拓宽了路面,村里就开出科苑、中海、硅谷、海龙、太平洋等一批电子商厦。Pentium处理器+Windows操作系统成了电脑标配,电子市场也进入了奔腾年代。

进城农民、下岗职工、贫困大学生、落魄技术员……人们涌进中关村,把破落的小柜台变成崛起的英雄地,梦想着成为“冯五块”。

那是个炸裂般成长的年代。

1999年5月,中关村的海龙大厦刚开盘,商铺就遭人哄抢,转眼迎来日均三四万的客流。水泄不通的人潮中,任何品牌、任何配件都应有尽有,不论是攒机赚辛苦钱,还是转手倒商铺,月入数万数十万的大有人在。

汹涌的人流、高涨的租金、火爆的市场,为中关村电子市场赢得了“中国硅谷”的盛名,却也渐渐堕落成了骗子大本营。

网友自发总结的《中关村防骗手册》,还是不能起到太好的作用,真水货、假内存、翻新机防不胜防。

自作孽不可活!2011年,太平洋正式关门,敲响了电子卖场的丧钟!它们的掘墓人,正是从那里走出的刘强东!

1998年,24岁的刘强东来到了中关村,以货真价实赢口碑,靠卖光盘刻录机起的家。2003年非典来袭,他不得已转型线上,创立京东商城,却招招击中了电子卖场的要害:你价格欺诈,我价格透明;你假货横行,我正品保障;你暴打客户,我包退包换……

刘强东最终把京东搬离了中关村,并留下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不是京东革了你们的命,而是你们自己!扪心而问,你们做了多少偷梁换柱勾当?卖了多少水货假货?暴打了多少客户?这是因果报应!”

“卖场”中关村逐渐远去,没人再愿意去电子市场采购电脑。电子商务早已取代纷繁乱杂的大卖场。1999年为起点,15年时间,中关村书写了一部缩微史,里边写满了激情,也写满了骗术。

虽然如此,“中关村”的发展过程和思路还是值得每一个政策的制定者和创业者去思考和学习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