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
长久以来,科技进步一直被视为医疗改革的利器、治疗一切医疗弊病的良药。然而,当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临床医生开始广泛使用计算机提供数字医疗服务时,人们才发现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甚至还可能造成致命的失误。读完美国著名医生作家罗伯特瓦赫特的新书《数字医疗:信息化时代医疗改革的机遇与挑战》,不仅使自己耳目一新,而且大有醍醐灌顶之感。该书讲述的是一个数字化凭借微小的希望打破和重组医疗的故事,是这个让人痛苦、具有历史意义又充满危险的医疗转型时代行医治病的真实写照。瓦赫特正是通过精心选择的美国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中的上百个人物和故事,以他特有的医生、特别是临床安全专家的视角,生动准确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发生的起因、艰难的成长经历以及日趋发展壮大的过程。尽管书中的场景和故事都发生在美国,但我们几乎对所有事件均感同身受,无疑是值得读者借鉴的他山之石。本书的写作轻松活泼、引人入胜、寓教于乐,对很多生命攸关的主题能做到既严肃认真又趣味横生。笔者以为,无论是医生、患者、软件工程师还是决策者,一定都会开卷获
作者指出,本书讨论的问题毋庸置疑是全球性的。因为我们都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勠力同心地奋斗:如何使医疗卫生服务变得更好、更安全、更方便、更便宜。书中讨论的是在医疗信息化初期,我们所面对的种种问题。作者以叙事性的写作手法,结合历史研究和调查报告,通过几十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观察入微地描述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刻地呈现出令人信服的研究结果。书中向读者展示了过去近15年中医疗信息技术发展的艰辛历程,无疑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数字化成果连接的权威记录。瓦赫特不仅拥有深厚的医学造诣,而且对一日千里的技术发展具备深入的了解。他知晓数字技术具有的强大力量,也意识到要将它们融入复杂的高风险医疗环境中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排斥显而易见,因为这个环境中充满了不喜欢接受电脑指令的人。尽管未来医疗的信息化肯定会发生期待已久的“颠覆式创新”,但今天它只在3个方面产生了明显的颠覆性:医生与患者的关系、临床医生间的专业交流和工作流程,以及评估和优化医疗质量的方式。我们之所以感到失望的部分原因是,除了医疗领域,其他行业的信息技术普及度都相当高。但作者毫不怀疑医疗卫生的信息化终将从青涩的青春期走向成熟期,收获硕果累累,我们现在只需要让它少受些挫折、顺利成长。
作为患者安全和医疗健康行为的领导者,在科学创新和医疗信息化的实践中,作者极富洞察力和公信力,是带领我们前行中不可或缺的先锋,他关于数字医疗的远见卓识,已经对医疗政策的制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坦言:经过10余年的磨合,硅谷的科学家们终于开始理解发展好医疗信息技术的艰难,了解并重视医护人员想法是多么的重要。要想成功地实现医疗信息化,需要技术团队与医疗团队和衷共济地通力合作。作者认为医疗卫生信息化需要经过4个发展阶段:(1)实现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2)不同的医疗信息系统间实现互联;(3)充分发挥医疗大数据的价值;(4)创造技术工具,完善医疗制度,建设医疗机构,改进医院文化,在前3个阶段的基础上提升大众健康和改善医疗质量。今天美国即将完成第一阶段,正在解锁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奠定基础,也初步涉及第四阶段。目前的电子健康档案供应商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医疗数据,并与医院、诊所建立了稳定的关系,但他们通常缺乏后续阶段所需的专业知识。真正的机会潜藏在第二到第四阶段:整合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数据数字化中,进而创造能够改善医疗质量的新工具和新算法。作者毫不怀疑数字医疗的发展尽管道路坎坷,但必将日趋成熟,从作者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既有理想主义情怀又有脚踏实地作风的乐观实践者。
作者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尖锐的分析,揭露了医院、诊室、药房等复杂环境中电子健康档案所导致的利弊。瓦赫特指出,电子健康档案不仅是医疗史上最具颠覆性的创新,而且也将成为医疗改革的工具,它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现金。尽管逐渐普及的电子健康档案为人工智能系统和形成大数据提供了大量素材,但医疗大数据要体现其价值,不仅需要数据量大,还要考虑数据本身的质量。时至今日,通常我们会把电子档案带来的问题归咎于拙劣的软件、并不严格的落实、荒谬的规则和糟糕的因果联系等。作者坦言:数字化给医生带来孤独感,计算机和医学很难成为相处融洽的伙伴。实行电子档案以后,医生只有12%的时间与患者交流,而超过40%的时间在处理与电脑相关的事务,电子健康档案已经成为医生抱怨、不满的最主要源头。不仅如此,作者也目击了医疗数据泄露的严重后果:一些医院因黑客侵入信息系统而被迫停业,甚至遭到敲诈;更有甚者,这些人还会侵入患者的静脉注射泵、心脏起搏器和重症监护室的监视系统。作者坦言:要想实现美好的未来,不仅需要掌握医疗和技术,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患者及其需求,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在“ 以患者为中心” 的时代,患者积极参与对自己的健康医疗数据的访问和自我管理,也必将是大势所趋。
美国每年有10万人因医疗过错死亡。本书记录了医疗行业从模拟阶段向数字化转型中发生的一例痛定思痛的经典案例。采用了最先进的电子处方系统后,作者所在的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中心,这是美国的一家顶级医院,竟然会给一位青少年患者开出了常规用药39倍的量。16岁的患者因患有一种会导致终身反复感染的罕见遗传病,每天要服用15种药物。本来应该只需服用1片复方新诺明,护士却监督他服下38.5片药物。究其缘由,医生开出的是5 mg/kg,按体重计算应该是193 mg甲氧苄啶,而1片复方新诺明中含有160 mg甲氧苄啶;药剂师核准时要求医生改为160 mg甲氧苄啶,医生未加思索就将5 mg/kg改为160 mg/kg,即38.5片复方新诺明;随后由于报警系统的疲劳,核查人员未对160的单位进行核对;总价700万美元的药房机器人忠于职守地照方抓药;值班护士尽管心存疑虑,但出于对计算机系统的高度信任,严格执行了医嘱;患者由于平时大量服药,对这种异常情况也习以为常。正是以上这些机缘巧合,导致患者最终在服药6小时出现昏迷后呼吸暂停,幸亏抢救及时才起死回生。作者通过这个贯穿全书的经典案例反复提醒读者:患者安全不仅关乎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管理。我们需要睁大双眼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努力避免因转型而产生的医疗伤害。如果要实现医疗信息化,就必须加强医护、医患之间的沟通,而不是简单地让机器取代医生。
作者在序言中坦言:撰写本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理解为何我们误解了医疗信息技术,并引导人们思考如何让其回归正途。要想让它不偏离轨道,就需要在医生和计算机科学家之间、护士和决策者之间、患者和企业家之间构建一种新的协作模式。作者指出,数字医疗早已不是医疗数字化那么简单,它关乎社会、经济、普罗大众的健康与寿命。一方面,全球的健康医疗体系都面临着在普惠、低成本、高质量3个变量之间获得最佳平衡的难题,都在从按数量计费转向按质量计费的模式过渡,所以“价值医学”似乎逐渐成为一种全球共识。另一方面,医疗在公益性与营利性、开放性与隐私性、科学性与人文性、垄断与创新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本书真实地呈现了在技术推动下医疗转型的新纪元,讲述了美国医疗信息化改革背后的那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和政治风云,从华盛顿的医疗改革大背景到数字化进入人们生活的小细节,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信息技术将如何改变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仅如此,作者还分析了数字医疗的社会背景、阻碍进步的力量,以及今天借助技术创新全方位变革医疗健康行业的可能性,从阅读中,你将会窥见数字医疗的美好未来。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