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芯片史上最大收购案高通收购恩智浦为什么会失败?

描述

中国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高通收购恩智浦案交易最后期限已过,中国未宣布批准交易。这等于中国宣判了这笔440亿美元收购案的死刑。

中兴事件血淋淋就在眼前放着。合并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不符合世界人民利益。中国政府的决定是替天行道。

中国在美国解禁中兴和美航修改***标识完成的情况下,仍然不通过高通收购,这说明高层对美国谈判失信后正式放弃对其幻想,与之展开肉搏对攻;今后更会刀刀见血。

恩智浦

1

最后期限内中国未给允许答复 

高通收购恩智浦计划正式告吹

近日,高通(Qualcomm)收购恩智浦(NXP)的进展引发全球关注。

昨天中午消息,美国纽约时间7月25日晚上11点59分(中国北京时间7月26日上午11点59分),由于在最后期限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SAMR)并没有给出“允许”的答复,这场历时21个月的全球芯片史上最大收购案终于落下帷幕——美国高通公司正式放弃以440亿美元收购荷兰恩智浦的交易。

雷锋网消息,当地时间25日下午2点45分,知情人士称高通管理层将放弃收购恩智浦,转而回购股票。之后在高通发布的声明中,CEO Steve Mollenkopf表示:“如果没有任何变化,我们打算在今天到期时终止对恩智浦的收购协议。”

7月2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商务部例行新闻会上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说,高通收购恩智浦一案具体情况可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详细了解。高峰解释说,该案属于反垄断执法问题,与中美经贸无关。

此前,高通已经获得全球其他8个国家监管部门批准(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最后决定权落在了中国手里。收购前高通市值约为880亿美元,恩智浦市值约为360亿美元。

恩智浦

恩智浦

▲高通的两篇官方新闻稿显示,如果没有在美国纽约时间25日夜间11:59(中国26日上午11:59)获得所有监管部门批准,则会放弃交易并向恩智浦支付合约解除费用

此次收购不成功,高通需要向恩智浦支付20亿美元的解约费。高通公司CEO史蒂夫·莫伦科夫(Steve Mollenkopf)还表示,如果收购失败,那么高通将进行200亿~30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以此提振股价。

2

全球芯片史上最大收购案

如何被宣判“死刑”?

雷锋网了解到,此前高通计划对恩智浦并购案将在2017年底前完成,预计将动用海内外现金,以降低并购的财务杠杆,但仍需发行110亿美元公司债才能完成该并购案。不过,根据相关要求,高通如果想要完成这笔交易,必须要得到美国、中国、欧盟、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全球9个国家监管部门的批准。

欧盟首先对这笔交易增添了变数,由于担心高通和恩智浦合并后带来的垄断以及在基频芯片、移动支付安全芯片、NFC等的捆绑销售以及对车用半导体市场的垄断。2017年6月30日,欧盟表示暂停审查是因为高通和恩智浦未能提供相关的信息,在交易双方提供所需的文件之后,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将重启对这一收购交易的审查。随后的2017年8月17日再度暂停审查高通收购恩智浦交易,原因与六月份相同。再度暂停的审查意味着欧盟原计划在2018年1月17日之前作出最后决定的期限也将相应推迟。

当然,这笔巨额收购案的阻碍不止如此,正当高通努力通过欧盟的审查之时,2017年11月传出通信芯片厂商博通正在和股东密谋高价收购,并表示这笔交易可能超过1000亿美元,将成为芯片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收购案。11月6日,通信芯片巨头博通(Broadcom)提议以1300亿美元收购高通,不过在11月13日高通拒绝了收购提议,但12月5日博通强势提名11位董事候选人,以取代高通董事会所有成员。

正当高通和博通的博弈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时,高通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在欧盟必须做出决定的后一天也就是2018年1月18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我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在高通作出相应的承诺之后,这笔交易不再存在竞争方面的担忧。我们的该决定是有条件的,高通必须要遵守全部承诺。”

欧盟委员会所指的高通的承诺包括:未来8年内将继续以当前的条件(甚至是更好的条件)授权恩智浦半导体的MIFARE技术和商标,期间内高通还将确保其芯片组与竞争对手产品的互操作性。此外,高通将放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与NFC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以及部分非标准必要专利,这些专利将被转移给第三方,面向全球免版税授权3年。至于高通将收购的NFC相关的非标准必要专利,高通不会利用其打压竞争对手,并进行免版税授权。

不过,高通与博通的博弈还在升级:

2018年2月5号,博通再次增加收购筹码,在原方案基础上增加170亿美元收购;

2018年2月21号,高通提升自己对恩智浦的收购提议,整体收购规模增加60亿美元;

2018年3月6号, CFIUS介入这场跨过收购计划,命令高通股东大会延期30天;

2018年3月12号,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行政命令禁止这场收购。

博通对高通的恶意收购最终因为美国总统的出手而终止,不过为阻止博通的收购高通收购恩智浦的价码在2018年2月增加后达到了将近 440 亿美元的规模,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在9个需要批准的国家中,中国一直未批准这笔交易,成为了收购案的关键。

消息称,2018年4月17日中国监管机构就高通收购恩智浦交易做出决定最后期限之前的几天高通应中国商务部要求撤回了此前提交的反垄断审查申请,并重新提交反垄断审查申请。不过高通方面表示不在打算再次延长最后期限,因此7月25日的截至日期就显得非常关键。

在中美贸易关系紧张的背景下,4月中国商务部发言人曾表示,商务部已对高通的这笔交易对竞争对手和市场的影响实施了初步审查,发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使消除该交易的不利影响变得很难”。

5月出现了转机,特朗普发推文表示正在敦促美国商务部对中兴的处理网开一面,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商务部已重新启动对高通收购恩智浦半导体一案的反垄断审核,恢复此前因中美贸易纠纷而实际陷入停滞状态的审核工作。

消息人士称中国有关部门一直在对这笔交易进行反垄断审查,并于5月28日就此事召开会议,高通法律团队也前往北京,针对恩智浦购并案进行后续讨论。

6月14日,《南华早报》援引消息称中国商务部已经批准了高通以44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并购交易。不过此后一直没有新的进展,直到今日高通CEO Steve的表态。

3

“合并”不符合全世界人民利益

中国政府“替天行道”

高通收购恩智浦如果成功,将使全球半导体行业基本完成向美国集中,极大地增强美国半导体产业实力。如果高通收购恩智浦后,市值将达到1417.8亿美元,成为继三星电子、台积电、英特尔和英伟达后全球第5大半导体企业。

2017年全球营收前十大半导体企业概况 

恩智浦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美国政府将我国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2017年12月特朗普政府发布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美国将我国定位为美国“战略上的竞争对手”,美国将继续寻求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美国政府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封锁中国在芯片技术领域实现突破,使中国在信息安全方面永远受制于人,阻止中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走向高端制造强国和创新大国的战略目标。

美国行业智库建议政府限制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2017年1月,美国总统科学和技术顾问委员会半导体工作组发表了《确保美国半导体的长期领导地位》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半导体的崛起,对美国已经构成威胁,认为“中国正在通过数百亿美元的补贴策略影响美国的市场优势,威胁到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竞争力和其带来的全球利益”,只有通过包括阻挡我国的产业政策等在内的一系列措施,才能减缓我国半导体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威胁,并保持美国半导体产业的领先。

美国频频阻換我国半导体企业对外投资和并购。在半导体行业全球并购整合频繁的近几年内,美国政府和总统连续多次阻挠和否决我国企业对欧美半导体企业的几乎全部投资并购,甚至威胁美国高校等研究机构停止与我国企业开展半导体技术领域的一般性研发合作项目;频繁限制美国半导体供应商向我国企业出口芯片时例行提交的产品出口许可申请,以试图战略性地全面封锁和阻击我国企业对高端制造业中最为核心的半导体技术与产品的获取和突破。

近三年间,我国企业对欧美半导体企业的全部 (共四起)收购都被美国商务部所否决。

恩智浦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表明,2017年国内共有约1380家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研发实力较弱。1300多家企业中只有500 多家企业盈利,在物联网、汽车电子、消费电子领域的设计公司多数为10人以下的初创团队,根本无法与高通收购恩智浦后的巨无霸企业竞争。

如果高通收购恩智浦后,全球员工将达到6.7万人,这一超强组合将基本封死本土集成电路在物联网、可穿戴、车联网、无人驾驶、无人机、机器人、工业、嵌入式、消费电子等领域的高端发展之路,导致本土设计公司只能局限在北斗导航、军 工、特种领域、农业发展等小众细分领域。

有人说,“这下麻烦了,美国会折腾中兴的,华为也危险了”。美国不一直在折腾中兴、华为?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做初一我做十五。黑中国不能不付出代价。不仅如此。全世界的芯片都让美国垄断了,那还让别人活不?

中兴事件血淋淋就在眼前放着。合并不符合中国国家利益,不符合世界人民利益。中国政府的决定是替天行道。

中国在美国解禁中兴和美航修改***标识完成的情况下,仍然不通过高通收购,这说明高层对美国谈判失信后正式放弃对其幻想,与之展开肉搏对攻;今后更会刀刀见血。

外交部发言人已经讲了,“中国不是吓大”。中国绝不会怂。这次不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推翻美国和西方那么多年的霸权欺凌主义。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复兴!

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

恩智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