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尚存不足,精准农业市场征途艰难

军用/航空电子

379人已加入

描述

这两年来,国内航空植保火热发展,业内人士认为,以省水、节药、高效著称的植保无人机将在2018年正式步入市场竞争阶段,市场格局由此开始形成。

的确,随着早期无锡汉和、安阳全丰、高科新农、珠海羽人等植保企业的艰难开拓与目前大疆、极飞等企业在植保领域的崭露头角。可以说,伴随着航空植保市场的不断变大与媒体的大肆宣扬下,似乎植保无人机已经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了。

但是,不说不代表就没有问题。众所周知,植保机械、农药与施药技术是植物化学保护的三大支柱。从宇辰网记者采访到的植保无人机企业、航空农药企业、一线飞手和专家学者等综合来看,航空植保产业链上还存在着诸多待解难题。比如:如何依据农情灾害实现变量“精准喷洒”?如何填补航空植保专用药剂这片蓝海?如何做到“减量增效”等都需要持续协力攻关。而且,如果痛点不除,终难成伟业。

如此来看,要想玩转现代化农业航空植保,还真不容易。

精准喷洒是谎言

2017年,植保飞防作业迎来了爆发季,这一年里无人机真正地进入了规模化作业。所以,植保无人机的未来也变得清晰了许多。尽管仍伴随着质疑声,但旺盛的市场需求、作业效率上显著的优势依然使得植保无人机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是,与美、日等航空植保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中国的农用飞机数量少,仅占世界农用飞机总数的0.13%左右,航空植保的耕地面积比例小,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70%;另一方面,农业航空配套技术及政策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业航空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能够撬开一片市场,许多企业前赴后继。我们看到,大疆、极飞、汉和、安阳全丰、高科新农等多家企业竞相推出植保无人机新品,价格比之前更为亲民,同时还联手金融机构,为用户购机提供金融、保险、培训等多项服务,解决后顾之忧,以促进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应用。

不过,中国农业大学何雄奎教授表示,大多厂家的植保无人机的高度、航速不稳定,重喷、漏喷情况严重。而且,植保无人机目前使用的喷雾系统比较落后,雾化效果不可控,喷洒的均匀性不一致,在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甚至会产生腐蚀的情况,影响防治效果。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教育部“海外名师”、国家精准农业航空施药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兰玉彬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无人机植保施药涉及到的装备与技术不单单是植保无人机本身,也涉及到施药系统的关键部件、装备、施药基础理论、施药技术、施药的标准规范及专用药剂助剂等。国内植保无人机行业毕竟发展时间短,虽然植保无人机产品发展很快,但相关的施药技术和装备尚未跟上,施药基础理论、专用药剂助剂及针对各种典型农作物的作业标准及规范还在研究试验。

那么,在现阶段,我们的植保无人机能做到何种地步呢?

汉和资深植保飞手费朝品表示,目前国内的植保无人机施药已经基本做到了变量喷洒,即可以根据无人机飞行速度调节施药系统喷头的流量,做到亩用药量基本不变。

但是,毫无疑问,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准喷洒”。

对于何为“精准喷洒”,兰玉彬认为,一是精准喷雾,在喷施农药时,有虫害的地方就喷,没有虫害的地方不喷;二是根据农作物所受病虫害的程度进行变量喷洒。简言之,就是在虫害严重的地方多喷,虫害不严重的地方就少喷。

在业内人士看来,要达到兰玉彬所说的变量喷洒牵涉复杂,仅从农作物虫害灾情、农药杀虫机理和亩用药量等问题来讲,没有植保专家协助解决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要说在短期内实现“精准喷洒”,其实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有机无药也难炊

与地面植保机械施药相比,业内比较一致的数据是,无人机喷药可减少20%—40%的农药使用量,节水90%以上。但是,由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药稀释倍数较低,这就对专用药剂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有业内人士表示,航空植保的效果不理想,并不全是植保无人机的错,很大程度上是市面上很难找到适用于无人机喷洒的专用药剂。

那么,我们目前的航空植保药剂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记者从费朝品处得知,现有植保作业大多凭经验或参考地面喷雾确定剂量与配置方法,往往因为用量或配置不科学影响了作业质量。

前不久,兰玉彬在“新农药新技术新飞防——航空植保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发言中指出了我国飞防专用药剂/助剂缺失问题。他表示,在日本,飞防药剂已登记有266种,占所有登记农药品种的6.2%;在韩国,飞防药剂已登记也有110种之多,占所有登记农药品种的3.6%。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国内已经登记的超低容量喷雾产品仅有13个,以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药剂为主,相关的超低容量液剂产品有9个,以广西田园为主,主要用于水稻螟虫、飞虱、纹枯病、小麦蚜虫等。

所以,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安阳全丰生物、河北威远生化、南京善思生物科技、广西田园、诺普信、江苏克胜、北京诺农国际生物等都在进行飞防专用药剂或助剂的研发。

南京善思总裁梁冰称,通过“善思”在航空植保专用药剂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我认为,纳米农药将掀起一轮药剂革命,飞防用药发展的趋势将会是:纳米化、水性化、缓控释、定制化,用户需求的发展将会是简单便捷的懒人模式。

对此,暨南大学教授张子勇表示,目前飞防专用药剂研究的一个方向是纳米制剂。因为,纳米农药在喷洒后,不会随着液滴中水分的蒸发形成农药的结晶聚集体,而会均匀分散为纳米微粒,而且由于加入了抗漂移剂,增大药液粘度,喷洒时一般可抵抗漂移的发生。

同时,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副处长傅桂平指出,目前飞防药剂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存在管理政策不明确、登记要求未制定、试验准则未形成、试验单位无条件等问题。同时,未批先用,或随意混配,各种助剂多,未必安全有效。

减量增效路漫长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着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精准农业的技术革命,下一步还将实施更先进的数字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反映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航空植保的发展潜力及应用前景已在世界各国达成广泛共识。

但是,航空植保施药的基本要求是有好的药效。所以,提高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也是对植保技术发展的刚性要求。

今年两会期间,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再次强调,2018年将重点抓好重点品种、新型经营主体和科技创新三方面,继续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可见,不管以何种方式喷洒农药,“减量增效”当是大势所趋。

资料显示,自2015年国家农业部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我国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经科学测算,2017年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农药利用率为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

不过,这个数字尚不足以令国人骄傲。农业部指出,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在50—60%,比中国高出11—20个百分点。

兰玉彬表示,我国目前植保行业的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过去50年代的水平,植保已成为农业种植与田间管理机械化中最薄弱的环节,植保机械是当前中国农业机械化的一大短板,这个现状亟待改变。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计数据,我国常年化学农药制剂使用量在100万吨左右。真实来讲,我国土地河流每年难以净化如此大量的农药,农药污染严重。

对此,何雄奎指出,农药利用率是由药液的雾化、沉降和分布决定的,而这几个因素又受到气象条件、喷药设备、药液本身所影响,延伸到航空植保行业,决定农药利用率的三大因素就是气象条件、无人机自身综合性能、药液本身。

所以,要真正实现精准喷药作业,以最少的农药投入量,实现防治效果并对环境的污染达到最小“道阻且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