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在医疗市场领域前景可期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2013年,智能穿戴设备在国内兴起。短短几年,中国的智能穿戴市场需求便呈现大幅度增长之势,各类运动、娱乐、生活、通信的产品更是层出不穷,智能穿戴设备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和青睐。

根据6月20号由IDG发布的《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8年第一季度》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200万台,同比增长15.9%。

尽管如今的智能穿戴设备似乎恢复了往日的生气,但是此前也是从一阵萧条中走来的。当下,智能可穿戴市场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正在泡沫退散,开始逐渐细分到对可穿戴刚需的垂直领域,医疗就是一个增长趋势非常明显的方向。

随着医疗电子、无线通信、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及云端数据平台对医疗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医疗领域逐渐成为可穿戴设备最具潜力的市场领域,以“智能健康”为概念的产品在医疗细分领域相继诞生,各领域巨头也都陆续布局。继苹果、三星、华为等企业进入智能穿戴领域后,康佳、联想、太尔等企业也纷纷加快进军这一市场。

显然,能满足医疗健康需求的可穿戴产品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能,加之资本的入局更是推动着市场上更多产品的出现。纵观最近几年,医疗领域的可穿戴设备可谓层出不穷,如大众所熟识的可以检测心跳、心率的智能手环和手表等,而智能血压仪等较为专业的医疗设备也逐渐进入普通消费市场。

与此同时,大健康理念也推动着医疗领域的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其中,与健康相关的可穿戴设备大致可以分为医用和非医用两大类,比如可携带式血糖仪就属于医用类,而小米手环属于非医用类。

专家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向老龄化、城镇化社会整体过渡中,大健康市场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据悉,2016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50.39%,而中国这一比例仅为24.71%,这一市场空白也为穿戴设备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近几年技术的成熟,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取代目前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血糖仪等产品不是没有可能。特别是在老龄化城市问题突出,人们消费水平提升的趋势下,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促进了可穿戴医疗市场的发展。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还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检测的数据缺乏标准化,没有安全保障,这可能会导致医疗可穿戴设备难以接入医疗系统、产业链过长、医生对接出现断层等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体验,阻碍行业发展,甚至失去部分市场份额。

因此,可穿戴设备要想真正在医疗领域落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强,比如便捷性、交互性、专业性等。与此同时,需要国家相关机构给予明确的监管,以支持医疗可穿戴设备在智能医疗诊断的创新应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