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民专访: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人才是否缺乏?他们需要何种知识结构?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7 月 28 日 -29 两天,第四届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18)在罗湖召开,由罗湖区人民政府与中国人工智能会学联合主办的本次大会,有两院院士李德毅、谭铁牛等 50 余位国内高校、企业的人工智能行业大咖聚集,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罗湖区区委书记贺海涛,罗湖区区委副书记、代区长罗育德出席,1000 余国内外人工智能行业从业人士参加,一场场高端对话和头脑风暴上演。

在讲座和对话的空隙,记者采访到了三位中国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的专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韩银和, 英特尔高级首席工程师、大数据技术全球 CTO 戴金权,还有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类语言技术研究所所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民。三位分别从人工智能发展方向、当前中国和世界前沿的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等方面,谈论了当前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状况。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人类语言技术研究所所长、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张民。

张民:国内人工智能人才非常缺乏

记者:随着国家的大力推动和相关政策提出,国内各个高校都在建立人工智能学院,对于高校的人工智能教育您怎么看?

张民:我所在苏州大学也建立了人工智能学研究院,去年 11 月建立的,主要招研究生、进行面向产业需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不仅仅是一场科技的创新 , 最终更会演变成社会发展的变革。世界各个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欧盟各国、日本等,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我国政府已经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面,国务院、教育部、科技部和各国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竞争最核心的是人才的竞争,包括顶尖人才和大规模的人工智能从业人员。目前,全世界都面临人工智能人才的紧缺问题,这一问题制约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远不能满足产业的强劲需求。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要务,高校当然要跟上这波浪潮,要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专业体系建设,进行本科人才培养。

记者:就您主要的研究领域,自然语言处理和应用来说,在人工智能方面是怎么落地的?

张民:什么是人工智能?从人工智能学科内涵来讲,脑认知机理是人工智能的认知基础,而知识工程是研究如何用计算机来表达、学习和运用知识,人工智能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体现为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目前来说,感知智能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认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语音识别、图像人脸识别已经应用广泛。在这方面我们国家跟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差距并不大,大部分研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而我研究的自然语言处理和理解,被誉为人工智能皇冠上的明珠,是认知智能的最核心问题,。自然语言处理主要研究两个核心问题,一个是自然语言的分析和理解,一个是自然语言的生成。它的应用包括机器翻译、对话、问答,信息检索、信息抽取、情感分析,以及自然语言处理在行业上的应用。

我们的研究成果之一,搭建的苏州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平台,目前已经被包括阿里巴巴、科沃斯机器人有限公司、狗尾草智能等多家公司和政府部门授权使用。

记者: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人才是否缺乏?他们需要何种知识结构?

张民:目前国内的人工智能人才相当缺乏,特别是顶尖人才。他们的知识机构构成主要是计算机、数学、信息科学、自动控制等。现今,自然语言处理人才更缺,大公司和初创公司特别需要这方面人才。近两年,我们的硕士研究生都能拿到包括阿里巴巴、百度、美团、爱奇艺、腾讯、科大讯飞等这些大企业的 offer。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