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在2017年开始的物联网系列微分享的第一次分享内容是物联网的三个关键词:融合、智能、生态。今天分享物联网发展趋势,也是以融合为主。主要从技术、应用两个维度分析融合趋势。
从技术维度看物联网发展趋势
以前的分享中,曾经介绍过物联网经历了三波期望值高峰,而根据Garner技术成熟度曲线,一般一个技术经历过一个高峰,进入波谷之后就会进入应用普及阶段。但物联网经历过2009年IBM的智慧地球战略和感知中国的第一轮热;经历过2014年谷歌收购Nest,以及小米生态链的第二轮物联网热;以及正在经历由工业互联网平台,NB-IOT普及、边缘计算带来的第三轮热。
可以看到这三轮热,都是由不同技术来驱动的物联网热:IBM的智慧地球是因为云计算技术突破,带来的数据处理技术引发的,而感知中国以无线传感网技术,特别是RFID技术为主;谷歌收购NEST,小米生态链是WIFI普及后,WIFI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促发的智能家居热以及智能硬件热;工业互联网平台促发的平台技术,2016年NB-IOT标准冻结的通讯技术,2016年底边缘计算联盟成立带来的边缘计算带动了第三轮物联网热。
事实上在2015年底开始的人工智能热,2017年底开始的区块链热,都是与物联网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融合的技术,每一轮相关的技术期望值高,带动了一次物联网热,而当这个技术成熟后,本该开始普及,但受限于另外一个技术瓶颈,当技术可能突破这个瓶颈时,就形成了另外一波物联网热。
2017年下半年,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引发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热,比较过工业互联网的平台与物联网平台架构,其实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一个物联网的平台。
进入2018年,物联网相关的技术都进入可以应用阶段:从感知层、通讯层、平台层、应用层,四个层面的技术,都已经有案例应用。当然技术还需要不断完善,但物联网在各个层面的技术已经可以通过案例来参考,也就是说物联网的业务已经可以在小小范围内跑通。
在技术融合阶段,物联网的主要参与者是技术驱动,而当有案例之后,以商业模式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规划者就能直观的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并根据场景进行商业模式规划,通过市场行为来驱动物联网的应用推广,物联网行业将会进入应用融合阶段。
所以我将物联网的发展阶段分为:技术融合阶段和应用融合阶段两个阶段。在技术融合阶段,是解决技术瓶颈,平台型企业以技术融合能力为核心竞争力。而在技术研发阶段,企业主要是通过融资来获得资金。
应用融合阶段,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策划,通过市场行为来获得收益。所有平台型企业都需要通过融资来获得收益,但在应用融合阶段,物联网将通过打破产业边界,实现产业融合,在产业内通过进一步社会分工来创造产业价值,所以物联网应用已经可以创造价值,在这个阶段,平台一定是有收入的。
一直观察物联网的发展,在发展早期(技术融合),需要关注的是物联网企业是否有收入,有收入的就算好企业;在发展中期(技术融合向应用融合转换),需要关注企业的收入是否抵平运营团队成本(平台运营的成本由收入承担,平台研发的成本由融资来承担),收入能够负担运营团队的就是好企业;在发展后期(应用融合),需要关注的是企业是否盈利,已经实现利润,再融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垄断。
从应用维度看物联网发展趋势
最近更新了IBM的物联网生态图,如图:
将物联网行业服务,物联网行业平台单独提出来,主要原因是用原来的生态图,不能区分技术平台与行业平台的差异。当物联网的应用瓶颈开始体现的时候,这个阶段就是应用融合阶段。
传统的企业应用(软件)是以解决方案的形式提供给企业用户的,所以不同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不同解决方案,部署在不同的服务器上。即便是企业内部也存在信息孤岛,为了解决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是2000-2010年发展的重点;随着企业内部信息孤岛的解决,企业间的信息孤岛成为需要解决的瓶颈,企业间信息调用如果通过接口调用,效率非常低,于是有了平台型服务的趋势,从2010后发展的云计算技术,IaaS,PaaS,SaaS的服务模式,让企业间的信息可以在平台上共享,就非常容易的打通企业上下游之间信息通道,解决企业间信息孤岛问题。
所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PaaS平台)技术取得突破之后,将会形成一波传统企业应用软件的功能,向平台迁移的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企业管理功能在PaaS 平台上实现。当企业上下游通过PaaS平台的打通之后,将会形成一轮产业融合,在融合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的分工。
物联网的发展阶段已经到了应用融合阶段,这个阶段的另外一个表现是传统的企业应用软件企业进入物联网领域,最典型的是SAP,用友进入物联网领域(SAP2016年推出Leonardo,用友推出用友精工平台),将传统的解决方案以云服务的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所以更新了IBM的生态图之后,行业应用显性的提出来,现在很多产业互联网平台,实际上就是行业应用平台。在现在这个阶段,几乎所有的产业互联网平台,都需要通过设备联网来保证过程的可追溯,最差也会有RFID、GPS定位的应用。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