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报告概要:市场发展概况与2018年展望

vr|ar|虚拟现实

169人已加入

描述

报告主要内容有:报告概要、融资趋势、年度投资重点、资本市场概况、项目退出、2018年展望。报告作者是VRVCA 投资项目及研究部负责人Simon Ho,除了VRVCA的职位外,他同时亦在VIVE X担任投资人,负责基金的VR/AR早期投资及项目投后管理。

报告概要

总体融资趋势:VR/AR投资在2015-2017年间增长近3倍

在行业“资本寒冬”论调盛行的情况下,2017年VR/AR全球投资额创下了近3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比2016年融资额上升12%,与2015年相比更增长近3倍。

投资轮次方面,行业资金和融资事件主要集中在中后期和种子/天使轮;A轮占总体项目和融资比例逐渐降低,导致这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在行业初期阶段,VR/AR初创公司在行业方向不明及缺乏数据的情况下需要更长时间验证企业和产品价值;早期与中后期间的过渡资本不足;以及种子/天使轮平均融资额上升等。

行业领域方面,由于平均交易规模较大,工具及底层技术(40%)和硬件类项目(35%)仍然占了总投资额的大多数。从融资项目数来看,企业/垂直行业的融资项目在过去两年翻了5倍,成为投资人最活跃关注的领域;而在游戏和娱乐等内容行业,投资者态度则变得更为谨慎,投资集中于各类别的头部工作室。

地域方面,美国仍是主要的VR/AR投资地点(约45%),中国紧随其后(约25%)并产生了许多独有的投资机会(例如线下体验店、上游供应链、教育等);除了作为主要投资目的地之外,亚洲也是全球VR/AR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年度投资重点:头部项目持续获得巨额融资, A轮对大部分团队而言是主要门槛

年内发生了多宗巨额交易(如 Magic Leap, Improbable, Niantic 等),这些项目占到了VR/AR行业总投资额的35%,头部效应明显;企业/垂直行业也产生了不少获得高度关注的投资项目。

由于硬件出货量低于预期,投资者的关注重点从早期的硬件和内容(较依赖消费者渗透率)转向具长期投资价值并能跨内容和平台应用的工具与底层技术,以及能够快速验证产品价值并产生收入的企业/垂直行业领域。

为成功获得融资,部分初创企业选择调整其公司定位(比如从VR延展到AR/MR,从专注于C端或者开发者转向面对B端),并尝试其他另类的融资渠道(例如众筹、ICO等)。

对于VR/AR初创企业,我们建议公司在种子/天使轮时尽量控制估值并多融一些钱(支撑18个月或以上),设定非常具体和明确的指标作为公司价值的验证门槛,无论愿景多大、技术应用可能性有多广,尽量先聚焦在少数几个细分垂直进行商业化,以及在适当时选择新的更适合自己产品形态和目标客户群体的设备平台(如一体机,移动AR等)。

资本市场概况:传统风投出手更为谨慎,新资本仍不断流入

在2017年,行业最活跃的15名投资者共投资了约150个项目;全球最活跃的机构包括:Vive X、Presence Capital、The Venture Reality Fund、Tokyo VR startups、精准资本、Colopl Next等;中国国内的活跃投资机构则包括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松禾资本、鼎翔投资、UCCVR等。

主流的传统风投基金(如红杉、IDG、启明、经纬等)在过去曾对行业进行一些早期的布局,而从目前来看这些投资项目并未获得重大的成功,因此在短期内这些投资人对VR/AR行业将持续关注但出手会相对谨慎;而专注VR/AR的风投基金(如Vive X、UCCVR等)则依然积极投资VR/AR领域的项目,但由于已经在行业关键的节点进行过不少投资,因而在寻找新标的时面临着避免跟现有投资组合业务重叠的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行业意识到VR/AR技术在业务上的应用价值,具产业背景的投资者在2017年成为投资的主要力量;这些投资者比起普通财务投资人往往更了解相关初创的价值,投后也可以提供更多战略和产业资源;而一些平常不涉足风投业务,专注于晚期私募股权交易或者二级市场的巨型基金(例如淡马锡、富达、中投等)因为看到VR/AR行业孕育出高估值独角兽的可能性(如Magic Leap、Improbable等)也开始在这领域进行投资布局。

与传统母基金之类的LP不同,许多VR/AR专项基金背后的投资者来自产业(如科技、游戏、文娱媒体等)或者政府背景;来自这些背景的资金持续流入成立新基金,并有着较长投资周期、对VR/AR有更专门深入了解、以及对部分投资标的有着明显倾向偏好等特点。

在全球范围内,亚洲资本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且投资的方式也变得更主动和活跃;从早期以LP形式参与欧美基金积累行业知识资源和项目渠道,到直接进行跨境项目投资,甚至有专门从事海外投资的基金成立(如Colopl Next、精准资本、丹华资本等)。

项目退出:人才/技术收购在短期内仍为主要退出形式

行业仍处于初期阶段,退出渠道和案例非常有限;大多数退出的金额低于1亿美元,早期投资者回报在20倍以下。

由于许多科技巨头正在积极布局VR/AR并需为其关键产品的技术/人才进行储备,因此我们预计人才/技术收购(如苹果收购眼球追踪公司SMI、谷歌收购游戏公司Owlchemy Labs)在短期几年内仍会是初创项目主要的退出形式;此外一些中型的战略并购也会持续发生(如宏碁战略收购大视场头显厂商StarVR控股权、微软收购VR社交应用Altspace等)。

2018年展望:资本市场及生态持续增长,伴随着新的投资机会

大多数接受访谈的投资者认为相较于17年,18年VR/AR的总投资额将增加或保持在相似水平:

1、苹果、谷歌、Facebook、微软等科技巨头将继续在行业加大投资并宣布新的VR/AR产品计划;《玩家一号》的上映以及其他大众媒体的传播预计也会在更多消费者和投资者间继续引起对VR/AR的兴趣。

2、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增长将取决于移动AR的普及速度、年内是否还会再有类似Magic Leap级别的巨型融资事件发生、以及VR一体机和AR眼镜的市场销售反应。

展望2018年,一些潜在的新兴投资机会包括:

1、移动AR:社交、游戏、零售等方面的应用;ARCloud之类的底层技术;3D建模等

2、AR眼镜:上游供应商(如光学器件、摄像头模组等);工业级企业解决方案等

3、VR一体机:轻量级内容(轻交互、适合碎片化及高频使用);底层技术(inside-out定位追踪、压缩/流媒体技术、计算机视觉等);硬件设备碎片化的解决方案(如协助跨设备开发的中间件、跨硬件使用的平台)

4、PCVR设备升级:优质的线下体验店及解决方案;对硬件设备用户体验高度敏感的企业/垂直解决方案

5、5G:云计算;流媒体内容和技术;LBS应用

融资趋势

VR/AR投资在过去两年间增长超过250%,并在17年达到近30亿美元的新高。投资额逐年稳步增长;在巨额融资项目带动下,17年第二和第四季度融资额出现飙升。投资轮次两级分化: 早期和中后期资金都较为充裕,A轮占比正逐渐下降。

主要由于VR/AR需要更长的价值验证周期,过渡资本不足,以及种子/天使轮 “A轮化”。工具,底层技术以及硬件类项目吸引了大多数资金;企业/垂直领域项目正快速增长。

从地域来说: 美国仍然是主要的VR/AR投资目的地,中国则紧随其后。中国在全球VR/AR行业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许多独有的投资机会。

年度投资重点

随着行业的发展,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领域也在一直变化。硬件和内容: 基于VR能在C端快速普及渗透的期待。工具和底层技术: “在淘金中卖水”。

企业及垂直应用: 更快速的验证产品价值,较好的变现和存活能力。部分初创企业以调整其公司定位或尝试另类融资渠道的方式来获得融资。

资本市场概况

在2017年,VR/AR排名前15位的活跃VC投资公司完成了约150笔交易。

巨型基金: 倾向以银团形式集体投资后期、融资额巨大的股权项目。传统主流风投: 对AR,以及行业与其他前沿科技的融汇更感兴趣。VR/AR风投: 在现有投资组合业务范围外寻找新目标。产业投资: 积极寻找具战略协同的初创公司。

与传统母基金之类的LP不同,许多VR/AR专项基金背后的资金来自产业或者政府背景。更多专门投VR/AR的新基金正在持续成立,部分具有特定目标领域。亚洲资本越来越重要,投资的方式也变得更主动和活跃。

项目退出

并购目前为行业主要的退出渠道,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战略收购、人才/技术收购、合并。在未来2-3年内退出渠道仍然非常有限,人才/技术收购将继续成为主要的退出形式。

2018年展望

大多数投资者预计2018年的总投资将进一步增加或维持在跟17年相似的水平。在未来12个月内新的投资机会的兴起,如移动AR、AR眼镜、VR一体机、5G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