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与京东之争,电商企业加码拼购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拼多多用短短三年时间就成为国内第三大电商,这让阿里和京东这两大电商倍感压力,面对这种挑战这两大近期纷纷推出拼购活动,然而这可能恰恰可能是它们误入拼多多的圈套。

阿里与京东之争

在多年以前,阿里以淘宝起家,通过大量中小商家提供丰富、低价的产品迅速成长,其主要是偏向C2C模式,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就在这个时候京东却迅速崛起,给予阿里巨大的压力。

与当时的淘宝不同的是,京东是以B2C模式起家,其强调销售正品,并提供快捷的送货服务,当时它在一线城市已做到了当天下单隔天送达,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显然京东的这种模式更有优势。

阿里当然看到了B2C模式的巨大发展前景,在2012年将原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商城,天猫商城也以B2C模式为主,以与淘宝做出区隔,其提供100%品质保证的商品以及7天无理由退货的售后服务等优质服务,凭借着淘宝的巨大流量诸多品牌商家纷纷入驻,最终成就了天猫在国内B2C市场获取了近六成的市场份额,奠定了对京东的优势。

目前在线上市场,基本已形成了阿里、京东一大一小的格局,面对这种稳定的格局,当下它们开始往线下市场拓展,阿里推出了“新零售”战略,京东则推出了“无界零售”战略,它们都是希望将自己在线上市场的优势延伸到线下市场。

拼多多的崛起

在京东和阿里在线上市场取得了优势的市场份额之后,它们对商家开始收取昂贵的流量费,阿里更将淘宝的流量引流至天猫,导致中小商家难以承受昂贵的流量成本,在线上市场逐渐败落;阿里和京东的竞争其实还是主要在一二线城市,它们偏向支持大品牌也导致了商品的价格高涨,甚至不少用户觉得电商的商品价格甚至已高于超市。

拼多多则很好的挖掘了三四五线城市的用户群体,并将他们与大量的中小商家联结,致力于为这些用户提供价格低廉的商品,就此从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成功的挖掘了微信的社交流量,凭借着腾讯的支持,通过社交网络迅速挖掘了8亿微信用户的潜力,利用社交信息流,迅速扩张,在短短3年时间就迅速发展壮大。

据研究公司eMarketer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前四大电商分别为阿里、京东、拼多多、苏宁,市场份额分别为58.2%、16.3%、5.2%、1.9%,近期有市调机构更指由于拼多多的崛起手机淘宝的用户数已出现了下降,显示出拼多多分流了部分淘宝的用户。

电商企业加码拼购

阿里已推出了拼购服务,支付宝已与淘宝合作推出了限时拼团服务,借助淘宝的巨大用户量以及丰富的产品,其迅速涵盖了日用、食品、服饰等十多个品类,价格甚至比淘宝更品阿姨,显示出阿里希望凭借自己的规模优势迅速压制拼多多。

京东对标拼多多的产品是京东拼购,据了解其实早在两年前京东拼购就已经上市,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该项业务并没取得什么进展,直到拼多多快速发展起来,京东才在今年出加大力度推动京东拼购的发展,与阿里的淘宝类似,京东同样希望发挥自己的用户和商家规模优势。

除了阿里、京东之外,苏宁也推出了苏宁拼购服务,面对这些企业纷纷跟进,笔者倒是认为它们如此做很可能是东施效颦,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却以自己的劣势去对付拼多多的优势。

阿里的天猫、京东、苏宁已经成功塑造了自己的正品形象以及优质的服务,而且从2012年开始的天猫与京东之争也已证明了B2C模式的成功,拼多多暂时依靠低价固然迅速赢取了市场份额,但是这相比起天猫、京东在B2C市场所占据的优势市场份额还是有限的,如果过于推销低价低质的商品那不是又回到了数年前的竞争局面?

笔者认为阿里和京东应该考虑的是如今流量成本日渐高涨给中小商家带来的压力,适当下调流量价格,以为更多商家提供发展机会,丰富产品种类,自然就能提供价格更实惠而品质更好的商品;如果它们的流量价格依然昂贵却又迫使商家降低商品价格,那反而可能迫使更多商家加入拼多多,为拼多多提供发展机会;事实上拼多多发展到如今的体量也注意到了发展正品的重要性,到了当年淘宝向天猫转型的阶段。

阿里和京东与拼多多之争,前两者更应该发展自己的优势而不用自己的劣势去与拼多多竞争,那样反而是对它们不利的。当然对于商家来说,拼多多的崛起对它们是好事,在此前阿里与京东两强的格局中它们已饱受了流量成本高企之苦,如今有了竞争对它们来说是更有利的局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