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本文主要是关于音乐传真A1000 DIY设计的介绍,希望通过本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音乐传真(Musical Fidelity)是英国著名Hi-Fi器材制造商,成立于1982年。其设计思路独特,拥有诸多专利,其控制CD转盘Jitter(时基误差)功力非同寻常。
其产品包括:
前后级/合并放大器
黑胶转盘
DAC解码器
CD/SACD/DVD-A播放器
代表性产品:2002年,为了纪年建厂20周年而推出的Tri-Vista SACD转盘,同时具有令人惊讶的24/192升频系统,可将CD音质提升至接近SACD水平。同时内部使用了前苏联军用电子管5703,5703原被用于战斗机上的通讯设备,抗干扰能力极强,甚至核弹爆炸时产生的电磁波都不会对其造成干扰。
本文主要设计的是音乐传真的A1000系列产品
以前笔者仿A1000的安装成功,让笔者对分立元件DIY功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在与几位烧友的交流中,不免产生了与原机作对照的念头。
可惜二手原机1.5万左右的价格,还是让当时业余玩音响的笔者,望而却步。于是只能打上二手A1原机的主意。
好在A1原机,也是一台备受赞誉的经典机型,二手价在2500左右,还算是比较容易接受。几经寻觅和等待后,终于把音乐传真A1原机请回了家。这其实是笔者拥有的第一台进口HiFi功放了。
虽然事前已知这机子重量不大,但实际到手比预想的还要小和轻,大概7、8公斤左右吧。还算不错的。著名的散热顶盖,“红灯照”指示灯和半圆形开关,独特的造型还是比较讨人喜欢。
开机一试,声音的确是不错。中频非常饱满,音色温暖,带着点“帝国斜阳”般的金色美感。20W纯甲类的实际推力也不容小觑,将世霸小克雷蒙纳也能推出些气势。而A1“铁板烧”的名号果然不虚,开机不到10分钟,迅速窜到40度左右。以至于让笔者有些心虚,中途关机试了两次。咨询正常后,就放心烤机了。半小时后,顶部散热片已达60多度;天热时,顶部已非常烫手,估计应该到70度左右!说实在,挺佩服这机子的质量,能在如此高温中挺过那么多年头。但并不认同如此设计,实在是让人揪心。
手头上的A1000机子,正好都出掉了。虽然新宠——仿ksa50已完工,和A1也作了一下对照,但线路出处、功率风格均有别,并不好用来直接对比。于是笔者又开工制作了一台仿A1。老刘那边的A1,向来很热销,不过之前觉得功率小些,并不很感冒;但现在既然A1原机已在,兴趣自然就上来了。
经历了上一年的几次制作,笔者手工水平也有上升,于是这次选择了一款漂亮的铝制机箱。计算好各种配料和尺寸,充分利用空间,当时就是如此想法。材料到齐后,也模拟了一下,正好能放置,计算准确。
铝制机箱,除尺寸较小好放置、外观漂亮外,另有一好处,就是机箱整体和散热片,结合比较紧密。故散热情况就好多了,30度以下,主要由散热片本身承担;30度以上,会逐渐扩散到机箱整体,这样整机铝板,都可协助散热。不过空间比铁铝的,会小不少,也会带来走线方面的麻烦。当然,这是后话了,以后会继续讨论。
为图美观,这次散热片和角铝的固定,决定不打穿散热片,这下就得用丝攻了,又是个需要足够耐心的手艺活…
经各种努力,固定得还不错。
之后就是各种繁琐的打孔、排线、连接、上螺丝了,在此省略一千字……
总算是完成了,还算看得下去。加上机盖,就比较养眼。
之后真正的要务,就是和A1原机的对比了。两台机子排在一起,是不是发觉原机比较小?
没错,这台复制A1,尽管是甲类20W,笔者还是动用了足300W环牛,40000uf的水塘。而且为保证良好的散热,两侧散片各1.26公斤,整个机箱则为4.5公斤。再加上3.5公斤的环牛,还有板子、各类配件,整机轻松突破10公斤。于是,A1原机在外形上,就显得瘦弱些了。
更大的机箱和散热,的确是有好处。这台仿A1,印象中散热片温度在45度左右,天热时应该也不会突破55度。这样使用起来,是可以让人很安心。
音效对比,采用了两种方式:
一种是两台机子分别使用一个声道,各接一只音箱。音源部分,采用笔者特制的一个切换开关,用同样的音源声道,进行切换对比。
对比的结果,可能会让经常争执厂机、DIY机的烧友,都不大如意:1、两机的音效声底风格,比较近似,说明同样线路结构下,确有相似的音效表现。声底扎实,音色均比较温暖明亮,同样的中频优势。2、两机的听感体验,则的确有别:A1原机,中频更为浓郁,声音密度更高;A1仿机,高频解析更优,清晰度更佳。
客观而论,两台A1均为音效平衡的合格功放。A1原机,更为醇厚浓郁,人声更为出彩;A1仿机,则清新爽朗一些,声场、层次更为明晰。不论原机还是仿机,都足以良好驱动大多数5寸、6.5寸的书架箱,实为工薪佳选。
既然线路结构一致,差别由何而来?之后查阅资料并咨询仿板作者,得知A1原机,当时用的是向晶体管厂商定制的功率管;而A1仿机,则是采用种类参数相近的功率管,相应调整。各级功率管,作为功放的核心,如果参数指标、音效特性有别,则最终功放制品的声音自然有别。
这其实早就是行业规则。各批量产品的厂商,几乎不大可能全盘采用市售版元件。必在关键位置上,向晶体管厂家批量定制不同于市售版的元件,一来为防仿制,二来为元件的进一步优化,以达到设计目标。当然,这种定制,必然是代价不菲。数量要求很多,品质和价格也往往高于普通市售元件。基本上也仅有正规厂商能够承担如此资金和囤积。
所以即使您能够拆机,把原机的线路完全仿制,但仍不免缺少这种特别定制元件。只能以类别、参数指标相近的市售版元件代替。最终的结果,就是音效很像,但并不完全一致。
遇有仿家技术高明,能够投入多年时间精力,根据采用的替代元件,进行相应的适应性调整。甚至参考原机线路,并结合自身对技术、音乐的理解,不断调整改进,由此形成一种新的风格特点,这诚然是非常好的做法。
事实上,功放线路自诞生以来,应该说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不断优化改进。改进到与原线路有一些“明显区别”,甚至能够有一些外人所不知的“独门绝活”,那都可以申请专利,自成一派,开创品牌了。洋佬应该说都是如此做法。
国内仿机,一直都有习俗。近些年由于网购的方便,更是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笔者多年来,接触、制作的仿板、仿机,也不下二、三十种。但客观而论,能够把握原机设计,并采用替代元件,调校到指标合格、音效平衡,就已经相当不易;至于平衡耐听后,还能形成一些好听的自有风格,就更是廖廖无几。毕竟这东西,真正吃透并加以调整改进,所需耗费的时间精力,远超外行人所想像……
关于音乐传真A1000 DIY设计介绍就到这了,本文仅供参考,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指正。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