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昆虫如何完成面孔识别任务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通常,人们认为,只有人类庞大、复杂的大脑才具备识别面孔的能力。但在《心理学前沿》月刊上发表的新研究显示,西方蜜蜂和普通黄胡蜂等昆虫使用同人类相似的视觉处理机制,这使得它们有能力识别面孔。

据澳大利亚“对话”网站8月13日报道,昆虫的脑包含的脑细胞不到100万个,而人类大脑的脑细胞有860亿个。

报道称,弄清楚什么规模的脑能有效解决复杂任务当然很有趣,但这还有别的现实意义。它会让人们理解大型的脑是如何进化的,并让人们明白如何设计人工智能。

报道指出,人类非常擅长识别熟悉的面孔。想想在火车站遇到朋友的情形——数百个人经过你身边,并且朝不同的方向走开,而对于一张熟悉的面孔,人类只需远远一瞥,就能认出人类的朋友。

报道称,这似乎轻而易举。但人工智能往往难以在复杂环境中识别面孔。

人识别面孔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以“整体处理”过程为基础——将不同的面部特征粘合在一起,以提供有效识别。这是一个复杂的识别过程,该过程是伴随着人们观看面孔的经验发展起来的。一旦人们熟悉了一张脸,这张脸的不同特征——像眼睛、鼻子、嘴和耳朵——会作为一个“格式塔”(一种将所有元素合并起来的单元)来一起得到处理,从而让人们可靠地识别个体。

在不同的动物身上,“整体处理”原则的运用有多普遍?研究人员测试并探究了昆虫如何完成面孔识别任务。

他们使用了经过培训的蜜蜂和黄胡蜂,并通过控制面孔来完成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蜜蜂和黄胡蜂都能识别人脸的黑白图像。

研究发现,它们的脑能通过建立复杂图像的整体表征来学会有效识别。蜂类的脑将各个特征整合在一起,以识别一张特定的人脸。

研究表明,昆虫小小的脑能可靠识别有限数量的面孔。这说明,在人类中间,巨大的大脑的优势或许在于,人类可以记住大量面孔。

不同动物使用“整体处理”来解决一系列复杂视觉问题的证据显示,对于开发能够有效识别面孔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来说,这或许是有用的办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