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生产线即将搬到中国,我国重型运输机的空白将会被填补

军用/航空电子

370人已加入

描述

在陕西蒲城县建成了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乌克兰安东诺夫设计局的2000名员工及其家属将在这里安居乐业。据俄罗斯《军工信使》周报网站7月25日报道称,这是中航与安东诺夫设计局合作的结果,其主要任务是建立安-225“梦想”超重型运输机的生产测试线。据称这种飞机能把1500名军人运送到中国的任何地方。第二项任务是建立安-124-100“鲁斯兰”运输机的生产线,它将填补中国重型运输机的空白。中国为了满足各军兵种的人员和物资运输,至少需要200架中型和重型运输机。

早就有传说指出,乌克兰和中国的一个公司达成了一项协议,准备在中国生产安-225超级运输机及其所用发动机D-18T,但一些反驳的文章也反复说这是不可能的。如今,由俄罗斯媒体捅出的消息证实,不但这个说法很靠谱,而且规模比预想的还要大。同时,最新的消息显示,乌克兰已经将安东诺夫公司关闭并进行资产清算,除了该公司下属的两个企业并入乌克兰国防工业公司外,其余的似乎都在等米下锅。

或者基于先生产飞机动力的考量,实际上早就有乌克兰向中国转让D-18T发动机的新闻,因为这种发动机动力强劲,安-225使用了6台就能使640吨总重可载重300吨的大飞机飞行到4000公里之外,而安-124只使用了4台就让总重325吨可载重150吨的重型飞机飞到3200公里之外。如果这种发动机真的能在中国生产,那是再好不过了,因为这将大大助力中国自行研发新一代重型运输机的能力。当然,如果不准备研制,那么,改进安-124为中国所用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那样的实际花费也相对较小。但更多的可能是,为了拥有自己的军用大型运输机特别是特种飞机,中国一定会利用这种D-18T发动机做基础,来研发一款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国产大飞机。

尽管中国和乌克兰的航空技术合作最初看起来似乎是两国企业间的合作,但从近期的一些报道来看,可能已经逐步升级到了国家层面,因为乌克兰方面的副总理、外交部长和国家航空航天部部长均已经来华对陕西和四川的一些为承接安-124/安-225和D-18T工程而专门建设的工业园进行了考察,中国的陪同人员也逐步由地方政府升级到了省部级层面,显示这一合作已进入实施阶段。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