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商品溯源是炒概念还是做平台?如何实现区块链溯源与商品共生?

区块链

577人已加入

描述

区块链对于商品来说,是一个现象级的应用场景的入口。因为商品溯源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且溯源技术入门相对简单。继2016年,IBM、沃尔玛、都乐(Dole)、金州食品、味好美、雀巢、联合利华等利用区块链技术减少食品污染之后。我国,2017年,阿里巴巴与普华永道合作,开展食品供应区块链测试项目;京东联合多个国家多个部门,成立品质溯源防伪联盟;天猫也进行全球溯源计划,在奢侈品平台推出区块链正品溯源功能。

小公司炒概念,大公司做平台

在众多资本的追逐下,催生了很多小公司介入区块链领域。很多“伪需求”“热概念”项目,把投资者吹得晕头转向。反观大公司在区块链领域则是稳扎稳打,联合各方势力,各个击破。小公司在区块链领域的分布较为分散,而大公司则是比较聚焦某一行业的细分领域。也就是利用流量优势、数据优势和资金优势加大技术研发,同时利用合作伙伴进行技术测试,完善之后,便可进行市场推广。可见区块链食品溯源的赛道,依然是互联网大公司可靠,且更接近于技术的本质,这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行业规律。

区块链溯源怎么实现?与商品共生?

区块链具有去中心化、机器自治、公开透明、参与者均可记录并无法删改的特点,商品溯源是技术使用的最大优点。那么,如何保证每个商品的数据源都是真实可靠的呢?对于养殖行业来说,数据的真实可靠什么实现?这里以众安科技的“步步鸡”来进行说明:为了数据可以自动上传至区块链系统而不被人为篡改,众安公司在养鸡场大量铺设物联传感设备,并为鸡戴上独特的鸡牌—通过自动收集鸡的位置、运动数据以及养殖场的温度、空气湿度、污染物指标、土壤指标等数据,并实时上传到区块链当中。通过一鸡一牌,拆卸即失效。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食品共生,且终端记录严格限定,使得众多的数据无法通过造假获取。这样数据篡改的可能性几乎为0,商品本身也需要防止“调包”,这样一来,溯源成本则大幅上涨。

食品溯源成本过高,需规模化降低成本

食品溯源的成本过高,与农业的行业背景有关。农业具有投资周期长、投资资金大、投资回报不稳定、规模经济的特点。所以,食品溯源也具有这样的成本门槛。对于商品溯源来说,很多大型企业对食品溯源的动力不足。因为,商品的溯源对于商品的价格和销量并没有太多的提振作用。只有海外商品、高端食品和奢侈品等,溯源需求强烈一些。同时,目前国家对于特殊商品监管较为严格。例如:工业品、化学品、专利技术、数字商品、药品、疫苗、非转基因、绿色有机食品等。

所以,区块链技术在商品领域的溯源应用,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需求一同提升的。国家在溯源管理上起到了政策引导的作用,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企业可承受的上链成本、管理成本等问题。在国家层面来说,区块链应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由核心企业牵头,突破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规则的制定等问题,让用户和技术服务产生互动,且帮助商家和技术服务商获得相应的价格溢价和流量支持。这样才可以让区块链技术在商品溯源领域不断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