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在德国科隆正式发布了新一代GeForce显卡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8月21日,NVIDIA在德国科隆正式发布了新一代GeForce显卡。

今天凌晨,NVIDIA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在德国科隆的发布会上,正式发布了NVIDIA下一代游戏显卡GeForce RTX20系列,至此据上一代旗舰显卡GTX 1080发布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了。

这次发布的RTX 20系列最大的特点是使用了光线追踪技术,号称是2006年引入CUDA统一着色核心这十二年以来最大的革命。

从第一颗GPU发布以来,GPU技术一直飞速发展,性能提升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摩尔定律曲线,但在渲染技术上,一直是光栅化渲染,光栅化渲染主要是通过计算三角形和多边形来获得画面输出,这使得显卡只能尽可能模拟真实世界,而没办法逼近真实的世界。

光线追踪(Ray Tracing)技术则堪称图形界的“圣杯”,简单地说就是在图形渲染过程中实时跟踪物体和环境的光线,准确进行光线反射和折射、全局照明、物理阴影的绘制,可以带来近乎百分之百真实的渲染画面,尤其是光影效果。

同时黄仁勋还放出了对比图片和视频让我们进行参考。

可以看出没有开启光线追踪技术时,虽然对光影效果有一定程度上的模拟,但模拟出来的光线相当生硬,特别是反光和折射等光线并不是真实状况下的表现。而开启了这个技术时,玻璃球的折射,玻璃盒子和金属球反射的光线都接近了真实状态下的表现,同时在现场的演示视频中,由物体移动造成的反射折射的光影变化也同样逼真。

光线追踪技术很早就被提出了,但以往的CPU根本无法承担这么巨大的计算量,而现在NVIDIA为此新推出了图灵(Turing)架构,支持光线追踪和人工智能技术。

据悉,今年的Turing GPU基于台积电12nm+工艺,完整的TU102核心(Quadro RTX 8000)面积为754mm2,拥有186亿颗晶体管,内建4608颗流处理器、576个Tensor核心、36个几何单元和96个光栅单元。

在支持的游戏上,由于使用了新的技术,游戏需要经过特别优化才能够支持光线追踪,但鉴于英伟达在显卡行业的强大实力,获得游戏厂商的支持想来并不是他们需要担心的事情。事实也是如此,首发时图灵技术就得到了20多款大作的支持,包括即将发布的《战地5》、《古墓丽影:暗影》、《地铁:离去》等等,包括国产的《逆水寒》、《剑侠情缘3》也能支持这个技术。

当然发布会最重要的当然是看到产品的那一刻。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发布的新旗舰在设计上更加简约,对比一下上一代产品,可以很清楚地看见这代旗舰的设计并没有上一代这么狂放和张扬,甚至有人调侃这是英伟达牌煤气灶。

具体参数方面

RTX 2080 Ti砍掉了256个CUDA,阴影单元减为272个,光栅(RoP)减为88个,单浮点性能13.4 TFLOPs(FE版是14.2T),比GTX 1080Ti(11.3T)提升了19%,支持NVLink多卡互联(50GB/s带宽,是SLI金手指的10倍)。

RTX 2080基于TU104核心,阴影单元184个,光栅64个,单浮点性能10.1 TFLOPs,比GTX 1080(8.9 TFLOPs)提升了13%,国行6499元。

RTX 2070同样基于TU104核心,阴影单元144个,光栅64个,单浮点性能7.5 TFLOPs(FE版7.9T),比GTX 1070(6.5T)提升了15%,不支持NVLink多卡互联,10月份上市。

由于加入了光线追踪核心,而目前并没有衡量这个技术的指标,于是英伟达也推出了两个新的衡量性能的维度,一是单位时间内可绘制的光线量,二是RTX执行次数(整体的光绘、阴影处理能力)。

相较于老款产品,官方公布的性能增幅是,以光线追踪能力来看,Turing是Pascal的25倍,是Volta的6倍。

价格上则如下图所示

当然国内在京东上也已经开始了预售

可以看到RTX 2080的价格达到了6499元,而RTX 2080ti的价格已经达到了9999元。一万块的消费级显卡,真是伤不起呀......

在发布价格时,黄仁勋甚至重复说了很多次“NVIDIA RTX family”,以此表示自己对这个系列的信心。

随着NVIDIA官方发布了公版RTX 2080显卡,显卡厂商们也相继公布了自家的新显卡系列,在价格上基本都要比公版更有优势。但底气比较足的华硕,在RTX 2080的价格上甚至只比公版的便宜了一块钱,要9998元。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公众对于新显卡的期待,英伟达的股价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该股周一盘中涨幅超过3%,最终收涨1.23%。今年以来,英伟达股价累计已经上涨了30%。

问题来了,你们觉得以RTX 2080 ti的提升,值不值得用9999元来更新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