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018年7月27日报道,德国执政联盟的一位官员称,出于安全考虑,德国政府决定首次禁止一家德国公司出售给中国买家。在8月1日的内阁会议上将正式宣布禁止德国机械工具公司莱费尔德金属旋压公司出售给中国投资者的决定。之前政府进行了大量审查工作,认为这一交易将对公共秩序和安全造成风险。
德国机械工具公司莱费尔德金属旋压公司产品。
德国以国家安全为由 首次对中资收购“说不”
这位官员对《华尔街日报》说,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政府希望该公司的火箭和核技术掌握在德国手里。
另据德国电视一台网站7月26日报道,德国联邦政府显然将首次禁止中国投资者收购德国公司。德国《经济周刊》援引政府圈消息说,那家公司是来自北威州阿伦的机床制造商莱费尔德金属旋压公司。据德新社报道,德国政府作出这个决定的理由是,出售该公司可能会危害德国的公共秩序和安全。
据《经济周刊》报道,莱费尔德金属旋压公司是可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或核工业的高强度材料的技术领导者。据悉该公司拥有大约200名员工。根据该公司自己的说法,它的总部设在阿伦,而且还有两家子公司,一家在美国,另一家在上海。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的确有很多公司,通过海外并购,极大的提升了自己的技术能力和综合实力,具备了世界竞争力。
空客波音和奔驰宝马的铝材供应商
中国的大飞机C919还在路上,中国也还没有像奔驰宝马一样热销的高端车型,但是这不代表中国不能从空客波音,奔驰宝马的产业链上获取利润。
德国乌纳铝业公司成立于1914年,是一家百年德国企业,其主要产品为无缝管、分流挤压管以及其他高附加值铝合金挤压产品,应用于航空和汽车工业等领域,主要客户包括空客、波音、庞巴迪、奔驰、宝马等世界知名厂商。
2017年9月,全球第二大工业铝挤压产品研发制造商中国忠旺13日宣布收购德国高端铝挤压企业乌纳铝业(AluminiumwerkUnna AG)的控股权,这是忠旺集团的首宗海外并购,未披露交易作价。由于乌纳铝业拥有数十家航空公司的认证及质量证书,这无疑是中国忠旺快速打开国际航空市场的“敲门砖”。
按照中国忠旺总裁兼执行董事路长青的说法,“此项并购可大幅提升本集团在无缝管挤压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亦可借助乌纳铝业的产品资质认证和客户开发经验,加快本集团在航空、汽车等领域的业务拓展,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120亿美元海外收入,中航工业的全球出击
中航工业公司,国内军迷想必耳熟能详了,歼-31“鹘鹰”隐身战斗机、FC-1“枭龙”战斗机、歼-10、L-15“猎鹰”高教机、L-7初教机、K-8基础教练机、武直-10、运-8、运-20以及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都是该集团的王牌产品。
中航工业集团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共完成14宗海外并购,总额达149.5亿元人民币(约合23亿美元)。从2009年至今,中航工业已先后并购了奥地利未来先进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FACC)、美国西锐公司、美国大陆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公司、德国Thielert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
其中FACC是有着20年复合材料设计和生产商,拥有空客、波音、庞巴迪等重要客户。被中航工业收购后,FACC顺利成为国产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喷气客机ARJ-21的主零件供应商。
美国西锐(ciruus)公司则是全球领先的小型飞机制造商品,其王牌产SR-22是全球最畅销的轻型飞机,号称“空中宝马”。中航工业收购西锐,开创了中方并购欧美整机制造企业的先河。
海外并购使得集团海外收入激增。2011年,中航工业海外收入为431亿元人民币,2015年这一数字便增至753亿元,增幅近75%。中航工业计划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将并购目标锁定在“发达国家”。
美国家电市场15%
中国三大家电集团之一的海尔集团,尽管多年努力,但是直到2015年在美国家电市场的份额仅有1.1%。可见中国品牌拓展高端市场,是很艰难的。
海尔决定采取收购的战略进行美国市场扩张。2016年1月海尔通过55.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66亿)收购了GE家电业务。2016年6月7日,海尔发表声明称二者已完成交割,通用家电正式成为海尔一员。该笔收购是中国家电业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GE家电在美国市场占据了将近14%的份额。此次并购完成后,海尔一举获得了美国这个世界第二大家电市场15%的市场份额,实现了极速跃升。
这也是海尔继2012年收购新西兰家电明星品牌斐雪派克、2011年收购日本三洋后又一大动作。可以看出海尔打开海外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野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般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都是收购的亏损企业,而海尔收购的GE家电业务,则是盈利的业务。
制药装备
中国整体在制药业上比较落后,但是在制药装备领域,中国楚天通过并购德国企业成为细分领域产量和工厂规模的世界第一。
2017年4月,中国楚天科技、楚天投资和澎湃投资联合并购德国Romaco集团75.1%的股权。后续楚天投资将在双方管理、文化融合平稳过度后,并购剩余24.9%的股权,实现全额并购,并整体注入楚天科技。本项全额并购所涉资金共计约1.5亿欧元,合人民币约11亿元。
唐岳总裁表示,通过本项并购,楚天的行业地位将跃居世界一流,其中产量全球第一、工厂规模全球第一。Romaco是世界医药装备行业的一流企业,拥有1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其原理级发明粉末造粒技术、气流式粉末分装技术和压片技术均为世界第一,它是世界顶级医药包装机械及自动化方案提供商,尤其是在固体类药物领域能提供强大的产品和服务。
楚天是中国最大的制药装备供应商,尤其是在水剂类制药装备领域拥有强大的力量。Romaco是德国以及世界一流的医药装备企业,拥有百年历史。两家公司资源互补,双方在产品线有完全的互补性。楚天做液体制药装备,Romaco做固体制药装备。联合以后,可以兼顾液体和固体制药装备产品。
医疗器械
美国是全球医疗器械的霸主,美国公司几乎拥有全球医疗器械行业一半的收入。
2017年11月,中国本土医疗器械企业威高集团以56亿人民币完成了收购美国爱琅公司(Argon)协议的签订,其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开始逐渐显山露水。
爱琅公司成立于1972年,2016年净收入2.25亿美元,核心产品有穿刺活检产品、血管介入类产品和引流导管。
威高集团借此进入Argon在中国本土二三线城市市场的渠道,以及欧美高端医疗市场。
创建于1988年的威高,从生产一次性注射器的乡镇企业起步,盘子不断做大。目前在威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品能占到85%以上,争取到2020年,这一比例能达到90%以上。心内耗材是目前该公司产品附加值最高的。目前威高集团也是中国净利润最高的医疗器械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威高集团之前通过和美国美敦力公司(全球最大医疗器械公司)五年的合作,成功的学习到了陶瓷髋关节(股骨头)的生产制造技术,目前威高和美敦力是全球仅有的两家能够生产陶瓷髋关节的公司。
”陶瓷髋关节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恒温。以往用钛合金材料,走了一个半小时后,会发现局部温度升高,而陶瓷则没有这个问题。”
最大规模对德国技术公司的收购
2016年8月8日,美的集团发布了对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进行公开要约收购的最终结果,其持股比例达到了94.55%,收购金额高达37.07亿欧元,差不多292亿人民币
库卡集团1889年2月14日成立,1980年在德国法兰克福证交所上市。库卡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库卡机器人板块处于市场领先地位,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15年统计,库卡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因此理论上,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用的机器人制造商现在已经是中国的美的集团了,为什么是理论上的呢,因为库卡目前还是实际上仍然独立运行的。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1-3月,库卡公司实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10万欧元(约合5亿元)、8680万欧元(约合6.3亿元)和2110万欧元(约合1.5亿元)。从营业收入来看,库卡从2009年的9.02亿欧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29.66亿欧元。 2017年第一季度,美的和库卡合并财务报表完成, 美的实现营收597.56亿元,同比增长55.85%;净利润43.53亿,同比增长11.4%。其中库卡实现营收58.1亿元,净利润2.0亿元。 库卡运营健康,极具成长性。目前,库卡50%以上的业务来自汽车工业,而美的希望在不放弃其汽车工业业务的同时,帮助它在其他行业做出多元化拓展。1/3是机器人,2/3是系统集成,可以在不同细分产业提高利润率。 库卡在中国的收入目前一年约5亿欧元。
关于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讲以下几点:
1.获取的不只是技术,还有市场和客户。
很多市场,品牌的建立是长时间的,高难度的事情,通过收购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提升,尤其是在高端市场,消费者信任的都是有积淀的老品牌。
2.海外收购能够获取技术,但是前提是要有强大的本体
典型的如中国化工集团收购意大利倍耐力后,不仅打入了豪车的轮胎供应链,而且目前倍耐力正逐步将20余项世界顶尖的工业胎技术导入中国化工旗下的风神轮胎,借助倍耐力工业胎巴西、意大利两大研发中心的优势,在中国组建全球工业胎研发中心也被提上日程。
3.离中国最远的欧洲成为中国最大的技术来源
确切的说,是通过并购获取技术,欧洲成了最大来源,传说中的远交近攻?
典型的如中国化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
再比如中国三大工程机械公司对欧洲机械公司的收购,
2008年6月,中联重科联合其他出资人,以2.71亿欧元成功并购全球混凝土机械行业排行第三的意大利CIFA,改写了世界竞争格局,跃居为世界混凝土龙头企业。
2012年三一重工3.24亿欧元对德国普茨迈斯特的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和前面的意大利CIFA一样,是世界混凝土龙头企业,普茨迈斯特在混凝土设备领域排名世界第一。
徐工2012年对德国老牌混凝土机械生产商施维英52%股权的收购,该德国公司成立于1934年,2011年销售额排名全球工程机械第38位。
可以看出,三巨头都收购的是混凝土设备公司,通过收购中国在这方面已经跃居世界一流水平。
实际上,以德国为例,中国公司对德国技术公司的收购,2002-2012年总计才59家,而2013年为25家,2014年为36家,2015年为39家,2016年上半年就达到了37家。
再以瑞典为例,2017年12月27日,吉利宣布收购沃尔沃集团8.2%股权,成为其第一大持股股东,并拥有15.6%的投票权,交易价格估计为32亿欧元,在此之前吉利已经收购了沃尔沃的轿车业务,这次吉利显然是盯上了沃尔沃的卡车业务。
而美国和日本总体对于中国公司是严防死守的状态,例如美国人否决中国资本收购德国芯片设备企业爱思强,日本人否决中国资本参与竞购东芝的内存芯片。中国公司在美国和日本的收购,更多以获取品牌和市场为主,收购高技术企业非常艰难。
当然,对于美国,中国人有另外方法获取技术,就是通过在美国留学和在美国公司就业的方式,然后回国创办企业。
实际上为什么中国的ICT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这么快,大批的回国人员功不可没,例如阿里的云计算营业额现在进入全球第三,光是阿里云的核心技术人员,就有来自密西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榕,IEEE院士华先胜,亚马逊最高级别华人科学家华盛顿大学计算机客座教授任小枫,微软研发合伙人周靖人,美国普渡大学计算机系和统计系终身教授漆远等等。
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搜狐的创始人张朝阳等都是从美国回来的。
相对于欧洲和美国,离我们最近的日本反而是技术外流最封闭的,对中国警惕性极高,典型的工程机械技术,按道理最近的日本应该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的技术来源,但是中国三巨头却是全部舍近求远,远赴欧洲进行收购,可见从日本很难获取技术转移。不仅如此,通过在日本企业工作学习技术回中国的案例也较少。
但是从2016年开始,日本技术公司也开始逐渐出售,典型的是夏普公司被鸿海全资收购。
2017年11月21日宁波均胜在卢森堡的子公司均胜安全与日本高田公司完成资产购买系列协议签署,收购破产程序中高田公司除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以外的资产,不承担其债权、债务。交易价格为不高于15.88亿美元。
因安全气囊事件影响,日本高田公司去年6月开始积极寻找可以解救其危机的买家,2017年6月高田公司美国子公司在特拉华州申请破产保护,同时位于日本的母公司也向东京地区法院申请了破产保护。
在寻找买家的过程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宁波均胜和瑞典奥托立夫,在这场“决战”中,宁波电子略胜一筹,最终完成了高田公司的收购。这一收购案的完成对于双方来讲,利好明显。
从2011年开始,宁波均胜开始在全球范围进行收购,先后收购了老牌汽车电子公司德国PREH、工业机器人制造公司的德国IMA、德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德国QUIN、汽车安全系统供应商美国KSS、智能车联领域的德国TS以及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美国EVANA。
高田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气囊市场中所占市场份额达到了20%,宁波均胜通过收购,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安全领域公司。同时借此切入日本汽车市场和日系整车厂商的供应链体系,这对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家来说是一个飞跃,因为打入较为封闭的日系汽车供应链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宁波均胜美国子公司KSS能够借助高田美国工厂实现产能的有效扩充并满足新增订单的需求。
相比于美的对东芝白色家电的收购,海信对东芝映像的收购,联想对富士通,NEC笔记本电脑的收购,鸿海和均胜对夏普和高田气囊的收购,更是中国企业在电子和汽车领域的战略性胜利。
4.中国收购海外高技术公司将会越来越难
由于中国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断提高,因此中国看上的公司技术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心资产,他们是不会卖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以前我们在低端,因此中等技术水平的公司我们还是看得上,老外也愿意卖。而现在中国产业升级了,中端技术公司已经逐渐看不上了,想买高端的别人又不卖。
以后,我们将越来越只能依赖自己开发技术,在高端技术上面,只能通过自主开发硬碰硬,通过收购获取高端技术,或许在某些领域某些公司还是有机会,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困难,谁会那么容易的把自己的核心资产卖出去呢?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