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S有什么功能?ADAS的核心技术详细介绍。你是否需要一个ADAS?

描述

大家对于这个名词应该不会很陌生。我们在许多品牌的高端车型、行车记录仪或者智能云镜的配置中听到关于“ADAS”的介绍。都知道ADAS有着预测和规避风险的强大技能。而ADAS具体运用到行驶中又是让我们免于”灾祸“的呢?

ADAS是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的简称,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是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简单来讲就是紧急情况下在驾驶员主观反应之前作出主动判断和预防措施,来达到预防和辅助的作用。我们可以称它为自动驾驶的简化版——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ADAS不是现在非常红的自动驾驶,可以说这两者的研究重点完全不同。ADAS是辅助驾驶,核心是环境感知,而自动驾驶则是人工智能,体系有很大差别。不过ADAS也可以视作自动驾驶汽车的前提,我们来看一张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局(NHTSA)所发布的汽车自动化阶段图:

据统计,ADAS可以将事故发生率降低70%。有些人不禁会问了”ADAS是怎么知道危险、预防危险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ADAS的实现高级辅助技能的核心部件:传感器。ADAS的传感器用来检测汽车状态,从而来预知危险。主要有摄像头、雷达、超声波、夜视传感器和V2X(即车与车、外界的信息交换)。他们一般安装在车辆的前后保险杠、侧视镜、驾驶杆内部或者挡风玻璃上。正是这些传感器,才能实现ADAS的强大技能。

大家都对后视镜盲点有着深刻的“领悟”,正是这些视角盲点,造成了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而ADAS的盲点侦测系统解决了盲点这一问题,ADAS的盲点侦测技能会运用雷达和传感器,侦测车辆后方的盲点区,当盲点区有车辆或物体接近时,会提醒驾驶员,降低发生意外的几率。

ADAS也造福许多不会停车的菜鸟们。拥有停车辅助系统,大家可以选择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方式。主动式即系统自动控制方向盘,驾驶员需要自行操作油门、刹车、档位切换。从而完成停车。被动式即系统会将车辆周围信息给车主掌握,减少碰撞机会。ADAS还有车道偏离警示系统,顾名思义,车道偏离警示技能就是当汽车偏离车道时,控制器会发出警报信号。这个过程只需要0.5秒钟。可见ADAS的强大。

ADAS的另外一个功能—碰撞预防系统。是由安装在车头上的雷达,侦测车辆和前方车辆的距离和速度,一开始会用警告声提醒车主。如果,车距持续拉近,车辆会自动轻踩刹车,并轻拉安全带2、3次,警告车主。当系统判定无法避免碰撞时,会在启动自动紧急刹车后,同时立刻拉紧安全带来减少车主的伤害。ADAS拥有的适路性车灯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环境、车速以及天气状况,自动调整车灯的照明范围和角度。既能保证车灯照范围更深远,又不会影响其他来往车辆和行人的路线。当在实现不明或者恶劣天气行车,ADAS的夜视技能就上线了!可以根据红外线感知热量的不同来自动识别动物或者大型异物,并通过处理转换为图像,将原本看不清的物体呈现在车主眼前,降低行车危险。

ADAS还根据安装在车辆前部的车距传感器,扫描车辆前方道路得到前车的车距和相对据距离,并在行驶中侦测车速。当和前车的距离越来越小时,会实时对应调整自身车速,与前车保证安全距离。这就是高级版的自动巡航系统,目前已经运用到多款车型。最强大的是,ADAS拥有的驾驶人生理状态监视系统,它可以利用摄影机侦测驾驶员脸部,判断注意力程度,是否打瞌睡的情况。当驾驶者的脸部表情变化减少,甚至出现闭眼的情况时提供适合的警告,防止意外发生。

如果说各种传感器是ASDS的核心的话,那我们罗森伯格(Rosenberger)的连接器HSD:High-Speed Data、FAKRA/HFM:High-speed Fakra Mini等连接器和线束就是其中的一条条神经,来快速准确的传递和接收到的信息。只有拥有一个良好畅通无阻的神经,我们才能更快的接收和传递信息,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才能保证我们的安全。

罗森伯格(Rosenberger)在行业上有着领先的地位,我们有着成熟的布线系统和ADAS方案,同时我们的HFM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在特性阻抗一致都是50Ω,最大承载电流1A,线缆与传统Fakra通用,者意味着在集成度要求高、空间小的区域,可以使用HFM连接器,在分向各功能执行器处使用传统Fakra。即线束一端为HFM,另一端为Fakra。单腔直式线端的公母连接器;4K级摄像头,占用空间减少25%;双腔线端与板端连接器:占用空间减少40%。

不得不说,ADAS这几年火热发展。原来只作为高端豪华车的卖点和“噱头”,现在,在一些中端车型也融入了ADAS技能,其中系统中的某些技能也在入门级乘用车中普遍应用。我们的汽车电子产品中,也会有ADAS某些系统的相关配置。看来,ADAS已经成为了汽车界的“标配”。未来,作为ADAS升级版的无人驾驶会不会更上一筹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