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打响5G专利费第一枪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截至8月23日,三大运营商已确定在19个城市启用5G网络。其中,中国移动试点5座城市(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中国电信试点6座城市(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兰州);中国联通试点16座城市(北京、雄安、沈阳、天津、青岛、南京、上海、杭州、福州、深圳、郑州、成都、重庆、武汉、贵阳、广州)。

说到5G,不得不提5G专利费。全球的5G通信技术中涵盖了多家企业的技术专利,近来各家电信专利持有人陆续也开始公布5G设备的专利费标准。

爱立信打响5G专利费第一枪

早在2017年3月,瑞典电信巨头爱立信便公开其5G专利许可费。爱立信也成为通信专利巨头中,首个公开5G专利许可费的公司。

爱立信首席知识产权官(CIPO)古斯塔沃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对于高端手持设备,爱立信的5G专利许可费设定为5美元每部,而对低端手持设备,许可费可以最低至每部2.5美元”。

不同于以往以整机售价为基础的许可费率模式,对于5G专利费,爱立信设定了固定的专利许可费。古斯塔沃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公开设定合理的版税价格,以给其他专利的持有人和企业提供参考”。

爱立信此举,或是想要重新制定5G游戏规则。

“高通税”了解一下

高通的专利费,向来被业界称为“高通税”。

按照规定,部分使用了高通芯片的企业可支付较少的专利费,使用其他芯片的企业则需支付更高的专利费,这也成为高通芯片广受欢迎的原因。尽管在进入4G时代后,中欧合作推出了LTE标准,企图绕开高通的专利,但这依然于事无补。

2017年11月,高通公司披露了其未来3GPP 5G NR标准中使用专利发明的框架。

高通计划对每部单模5G手机按照批发价的2.275%收取许可费,对多模5G手机按照批发价的3.25%收取许可费,如果还需要同时使用标准专利,那这个比例就会提高到4%和5%。此外,高通还表示,智能手机5G许可费整机封顶价格为400美元。

举例来说,国内手机厂商每卖出一部售价3000元的手机,就要向高通付97.5-150元。照此算法,未来高通每年收到的专利费就有上亿元,其中大部分都将来自中国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高通曾因为收费方式“不妥”,收到不少罚单。

良心企业诺基亚,每部手机3欧元封顶

8月22日,全球电信设备巨头诺基亚公司日前公布了对5G设备的专利费标准。

据报道,诺基亚公司宣布,针对5G NR(5G NR为5G通信技术的一个分支)设备,诺基亚收取5G相关专利费的上限为3欧元,根据目前汇率相当于3.46美元。

由此看出,诺基亚的统一费率明显低于对手爱立信公司、高通公司公布的5G专利许可费率。

举例说,如果一部低端5G多模智能手机的销售价格为200美元,则高通公司将收取6.5美元的专利费。根据高通公司的政策,多模式手机收取的专利费,最高不超过16.25美元。

对此,诺基亚公司负责专利事务的高管Ilkka Rahnasto表示,“诺基亚的技术创新以及公司对开放标准的支持,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并为5G NR网络打下了基础”。

该高管表示,诺基亚5G专利费的公布是一个重要事件,将帮助行业公司推出支持5G NR技术的手机,第一批手机将会在2019年问世。

华为否认按手机价格4%收取专利费,表示不敲诈

早在今年6月,华为轮值CEO徐直军称,“华为将尽一切努力降低相关5G专利的许可费率”。

在华为尚未正式公布5G专利收费标准之时,关于其5G专利费的消息便已广泛传出。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只要厂商使用华为的5G专利,华为将统一收取4%的专利费”。

8月10日,华为公司否认了该5G专利收费标准的传言,并表示“从未公布过收费计划”。

根据这一收费标准,假如一部手机的价格为2000元,则需要向华为缴纳80元。而高通的专利收费标准为5%,2000元的手机需要收取100元专利费。

对此,华为否认了这一收费标准,并称“任何单一权利人按4%收费都是过高的、不合理的。”

华为方面表示,“过高的专利收费必将损害行业健康发展。业界存在利用其它商业交易捆绑知识产权许可的商业模式,华为反对这样的做法”。

5G时代,真的来了

任何的技术的研发都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出于对知识产权的尊重,收取专利费是国际公认的标准,这一点无可厚非。而且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我们看到技术的迭代也变得越来越快,从2G时代到即将来临的5G时代,技术的变迁可以说是日新月异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知识产权,毕竟没有技术研发的投入和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也不可能使用到更快速的移动网络,也难以搭建更多的应用场景机会。

从2G到4G,其实我们已经经历了通信产业革命的黄金时代,进入到5G时代,面临着更加高速和完善的运行基础,对于整个产业和社会的发展无疑都是大有裨益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