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IARC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即将开幕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2018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进入倒计时阶段,比赛将于26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幕。

是不是已经开始期待了呢?

为了让大家对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整个情况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就给大家先做一个详细地介绍~

Part.1大赛简介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始创于1991年,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罗伯特教授倡导,美国无人机系统协会(AUVSI)资助,每年举办一次。赛事至今已历经27年,完成了六代任务,均是从自动到自主控制逐步提高的智能高技术比赛任务。

2012年,由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王英勋教授与Robert C.Michelson教授共同设立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亚太赛区,第六代比赛任务于2013年在亚太赛区由清华大学取得突破,斩获累积4年的4万美元奖金。第六代任务突破后王英勋教授与Robert教授共同设计了第七代比赛任务“空中牧羊犬行动”(空中机器人完全依靠自身的室内导航与控制技术围堵和控制十个地面移动物体到比赛场地的指定区域,并且需躲避四个不同高度的移动障碍物的碰撞),2018年的比赛为第七代比赛任务的第五年比赛。

2018年大赛将结束第七代任务的比赛,同时开启第八代任务的比赛。第八代任务由王英勋教授与Robert教授共同设计,在第八代任务中,将首次进行人与机器的远程非电子手段交互,由4个空中机器人协助人完成由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完成的任务。

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IARC)旨在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实用性且有意义的比赛任务来推进无人机技术的进步。这些任务在提出时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而当其最终被空中机器人完成时,世界将为之受益。

Part.2创始人与合作者简介

Robert C. Michelson

AUVSI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发起人

美国佐治亚州科研协会名誉研究工程师

佐治亚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工程学院教授(已退休)

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会士

北航无人系统研究院院长

北航云南创新研究院院长

中国航空学会理事、GNC分会主任委员

Part.3组织委员会介绍

组织机构

01

主办单位

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

中国航空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自动化学会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中国航空教育学会

02

承办单位

北京圆梦天使通航科技有限公司

03

协办单位

中国航空学会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委员会

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

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中国自动化学会无人飞行器自主控制专业委员会(筹)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北京航空航天学会

北京小飞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组委会

顾 问:林左鸣  刘高倬   Robert C.Michelson

主 任:姚俊臣

副主任:王英勋  赵霜红  段海滨  乔俊飞  肖 洪  胡强

委 员:蔡振东  蔡志浩  戴琪勇  傅恒  贾涛  李志伟  聂荣  彭涛  唐仁林  魏晨  王少萍  徐鸿博  叶楠  于乃功  余有成  周梅婷  朱妮  肇晓兰(排名按姓氏拼音顺序)

01

裁判委员会

总裁判长:曹云峰

裁判员:车军  高庆吉  唐大全  蔡志浩  吴利荣

02

仲裁委员会

主任:张聚恩

委员:Robert C.Michelson 王英勋  段海滨

03

执行委员会

主任:段海滨  胡强

场地组负责人:彭  涛

联络组负责人:蔡振东

竞赛组负责人:蔡志浩

宣传组负责人:朱  妮

保障组负责人:傅  恒

安保组负责人:马  鑫

志愿者负责人:梁凤玉

Part.4裁判委员会介绍

裁判委员会

Referee Committee

仲裁委员会

Arbitration Committee

介绍了大赛的背景,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参赛队伍吧~

本届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不同于去年,2018年将结束第七代任务的比赛,同时开启第八代任务!

今年第七代任务的参赛队伍一共有11支队,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宁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浙江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海军航空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印度斯坦大学-KCG技术学院。此外,挑战今年第八代任务的共有四所学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

北航空中机器人驭远-X

哈尔滨工业大学HITCSC团队

厦门大学白鹭队

中国民航大学Civil Drone队

浙江大学ZMART队

中山大学空中机器人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阳而生队

海军航空大学智鹰队

宁夏大学Eagle eye队

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队

印度斯坦大学-KCG技术学院队

北航空中机器人驭远-X

北航空中机器人驭远-X为北航自动化学院最新组建的一支富有创造力的无人机控制队伍,队员主要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博士生、硕士生以及本科生。队伍在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老师的指导下,按照队员的专长及研究领域分工,尽可能地让每位同学都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工程能力并实践各自的专业知识。本次比赛,他们借鉴前人经验,实践最新方法,做了充足的准备,力争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哈尔滨工业大学HITCSC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HITCSC团队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在姚郁、贺风华等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经过四年的技术积累在深度学习、信息融合、室内定位、路径规划、无人机控制等方面培养了成熟的技术力量。团队形成了以研究生为核心,以本科生为基础,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的合作模式。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团队今年将同时参加IARC第七代和第八代任务,期望取得优异的成绩。

厦门大学白鹭队

“是谁来自东南沿海,却囿于天空与爱”-----厦门大学白鹭队。这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朝气蓬勃,壮志待酬,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比赛。他们刻苦钻研,积极调试,不言苦,不放弃,“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给自己打个气”。白鹭振翅高飞,飞机整装待发,希望他们可以在本次比赛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中国民航大学Civil Drone队

中国民航大学无人机参赛队成员全部来自中国民航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多次参加各类空中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团队指导:牛国臣老师和王续乔老师;学生队员:徐海洋,莫宇帅,禹鹏飞,张金宁,王瑞雪,谈政,张硕,赵志华,翁博文,杨一帆,朱通,方榕。他们面对困难,敢于挑战;他们披荆斩棘,善于创新;他们集思广益,勇于承担。他们愿同各参赛队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为本次大赛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

浙江大学ZMART队

ZMART是来自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的参赛队伍。ZMART组建于2012年,以“让飞行器更聪明,让飞行器更能干”为团队研究使命,主要研究重点为:飞行动力学与控制、视觉感知与导航、多机协同飞行。ZMART于2015年获得IARC(亚太赛区)“最佳系统设计奖”;2016年和2017年均获得IARC(亚太赛区)“第一名”。

中山大学空中机器人队

中山大学空中机器人队,是一支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队伍。团队成立于2015年12月,现由13位来自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组成。团队内共分为策略、定位、导航、图像四个技术小组。2017年,中大空队首次参加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获得了“系统控制”一等奖和技术答辩第四名的成绩,。其飞行器还有幸登上IARC官网主页。中大空队坚持探索、不断创新,在飞行控制、视觉跟踪、室内定位等方面研究深入。相信在今年的比赛中,他们也一定能再创佳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阳而生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代表队共14人,指导老师甄子洋。为兼顾轻便性与实用性,自主开发组装了无人机。利用机载的飞控模块、视觉采集与处理模块与雷达避障模块,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飞,寻找地面机器人,并且达到在避障和不出界情况下跟踪、降落并驱赶目标的目的。飞控部分采用柔化PID和光流积分的方法实现寻找小车和边界检测的功能。视觉导航部分,创造性采用双摄像头策略,兼顾高定位精度和开阔的寻找视野。雷达避障依靠最近和次近障碍物获得避障方向以及避障角度实现避障功能。

南航向阳而生队14年荣获最佳创新设计奖和最佳系统集成奖,15年获最佳导航系统奖,16年获最佳创新设计奖,17年获年度第三名。

海军航空大学智鹰队

海军航空大学的前身是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该校参赛队经验丰富,技术全面,自2013年起多次参加本项赛事,曾获得最佳系统控制奖,最佳决策奖等奖项,并于2015年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智鹰队在海翼队和无人机俱乐部的基础上建立。今年,智鹰队在目标识别、视觉导航、任务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探索,力争取得新的突破。

宁夏大学Eagle eye队

Eagle eye队来自于宁夏大学物理与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宁夏大学位于宁夏银川,素有塞上江南的美称。三名队员分别是孙柏,葛聪乐,周长乐,都是研究生一年级,指导老师为张虹波老师。本次比赛是宁夏大学队第二次参加IARC比赛,基于以往的经验,取得了新的突破,希望在本次比赛中,继往开来,更进一步。

印度理工学院克勒格布尔分校队

他们是一群热情的学生,他们在印度理工学院Kharagpur工作,致力于建造自动驾驶飞行器。

团队主要由本科生组成,内部分为3个子团队 - 硬件,控制和软件。这三个团队在为促进空中机器人技术的进步而开展的各种项目上绝对和谐地合作着。

他们参与IARC的主要目的是为自己提供动力,以激发他们保持进步的热情。

ARK的长期目标是开发一种灵活的空中机器人框架,可以很容易地用于控制飞行器。

2016年,他们首次参加了IARC的比赛,2017年,他们获得了最佳创新设计奖。今年,他们希望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积累经验后,获得佳绩。

印度斯坦大学-KCG技术学院队

团队Reon是一群热衷于航空工程的学生,他们正在致力于开发一种对社会有用的本土空中机器人。他们从2013开始参加IARC比赛。除了建造和操控无人机外,该小组正在开展其他的教育活动,如在青年学生中教授和开展空中机器人的认知计划。

通过参加这些年的比赛,他们获得了很多的奖项,他们正在尽最大努力成为国际空中机器人竞赛中的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接下来介绍的是参加任务八的队伍,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一共四支队伍。

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两所大学任务七和任务八都报名参加了。

今年也是任务八开启的第一年,接下来也给大家介绍一下任务八的背景——

星际飞船“方舟一号”正在前往比邻星系中 的一个I类行星的途中,距地球约0.89秒差距(2.9光年)。此时,一个反应器发生故障,因此不得不进行一个关键组件的更换。飞船上有5000名处于休眠模式的移民,作为随舰工程师,您被中央计算机从休眠舱中唤醒,但您只有8分钟时间来取回所需的关键更换部件,否则反应堆将彻底停止工作, 所有生命支持系统将失效。 反应堆受到空中机器人哨兵的保护,这些机器人哨兵不具备敌我识别能力,因此会攻击您。进入反应堆控制室时,你可以激活携带的四台空中机器人助手,帮助你定位所需的替换部件,并可以应对可能会杀死您的哨兵机器人的攻击。您必须找到必要的组件,在不被杀死的情况下将它取回,并在8分钟内更换出现故障的组件。 您的空中机器人助手将只接受您的非电子命令(手势,语音命令等)。哨兵机器人会对您进行攻击,但是您的空中机器人助手有能力保护您,或在接近您并得到相关命令的时候对您进行治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驭远-Y队

北航驭远-Y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挑战此次大赛第八代任务的队伍,队员包括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的硕士生及博士生。北航驭远-Y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认真研读任务要求,明确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根据队员兴趣及专长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在个人实践专业知识、锻炼工程能力的同时共同研究任务难点、解决任务需求,力求有所突破,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哈尔滨工业大学HITCSC团队

哈尔滨工业大学HITCSC团队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在姚郁、贺风华等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经过四年的技术积累在深度学习、信息融合、室内定位、路径规划、无人机控制等方面培养了成熟的技术力量。团队形成了以研究生为核心,以本科生为基础,以老带新,共同进步的合作模式。秉承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团队今年将同时参加IARC第七代和第八代任务,期望取得优异的成绩。

清华大学紫蜂队

清华紫蜂队来自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主要由本科生组成。近一年来,IARC进入了第八届任务,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他们在无人机协同编队、视觉控制和自主避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对于本科生来说,这些工作具有极大挑战性。然而,挑战也是机遇,秉承“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他们始终相信,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必能勇往直前,创造辉煌!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队

“Unmesh Mashruwala创新中心”是印度理工学院孟买分校的一个技术团队,2017年由Raj Mashruwala教授成立。创新中心创办的初衷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共同思考和创造的校内集聚场所。

该团队始于兴趣项目,创新中心在不断地扩充人员并向前发展,开始接手并进行一些复杂课题的研究。现如今,团队已经拥有超过50位学生,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年级和院系。

他们正在研究自动系统,研究范围也包括自动驾驶汽车。

他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来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也坚信掌握自动系统对未来至关重要。

到此,大赛背景与15支参赛队已经全部介绍完毕,在这里,提前祝愿各参赛队在本周六日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8月26日上午8:30,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开幕式,敬请光临!可点击阅读全文免费获得大赛入场券

来源:国际空中机器人大赛

点击“阅读原文”免费获得大赛入场券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