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8月22日,在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上,科大讯飞发布了“城市超脑计划”。
科大讯飞“城市超脑计划”希望构建以AI引擎为驱动、虚拟数字城市为框架的产业生态,通过多层次的协同创新、共创共享,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在会现场,科大讯飞展示了“交通超脑”、“建筑超脑”等技术应用场景。陈涛说,就算把各方面的“超脑”集合在一起,也未必能成一个城市的“超脑系统”,因为各行各业的行业智慧系统本身缺少关联,缺少相互感知和互操作性,因此,有可能他们的工作目标有矛盾,是相互抵触的。
比如说,一方面强调对土地资源的节约化使用,同时又期待着更多的公共空间、更宽的马路、更多的停车场,本身就相互矛盾,如何在此过程中取得科学的平衡,这需要以人为本,在多个智慧行业应用中取得平衡。而科大讯飞的“城市超脑”,首先要从各个行业里学习行业规范,在满足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试图建立起对整体城市的认知系统。
“城市超脑”当然不是一两天就能建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大讯飞轮值总裁陈涛预计,“城市超脑”计划的实施,可能还要花3-5年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所以,陈涛提醒说,“‘数字孪生城市’”并不是那么好干的,过度追捧只会‘捧杀’数字孪生城市。”
科大讯飞“城市超脑计划”,对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陈涛把它归纳为五个步骤:建立“时空记忆”,数据贯穿,发现问题,更新知识和持续成长。
其中,建立时空记忆,就是把规划模型与实际的城市数据打通。比如,针对城市内涝问题,一座城市是否要重建地下排污水管道,除了根据建筑规范去建立模型,得出理论数据之外,还要结合实际数据,找到两者之间的差距以及差距背后的原因,才能做出更科学的决策。
而数据贯穿,比如交通、安防、小区的摄像头统一管理,保存车、人、物流动的信息;发现问题,比如有的马路有调头空间,有的没有,这与交通无关,与市政有关;更新知识,指很多决策往往由权威部门、主政者敲定,“城市超脑”将来可以用数据模型提醒,某些规划决策可能会带来堵车等问题。
陈涛相信,人工智能是解决发展不平等、不充分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比如,远程医疗,北京顶级专家可以连线到贵州的一个山区。但是,这些顶级专家一天只能工作12小时,无法满足大量需求。如果用人工智能医生学习顶尖专家的知识,以后的社区医生与人工智能医生合作,也将可以达到三甲医院医生的水平,降低误诊率,提高诊疗的效率和经济性。
所以,医疗、教育、交通、建筑等,是科大讯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做加法”的重点领域,将构成各种“行业超脑”。陈涛透露,未来“城市超脑”和各“行业超脑”将协同运作,“城市超脑”综合性地理解城市知识和关联,并用系统性的方式来展示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至于这一计划将在哪里率先落地,由于涉及审批问题,科大讯飞未透露具体城市。但在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现场,记者看到科大讯飞所在地合肥有关于“智慧合肥”的展示,包括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教育、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