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封装
1、中国人只会模仿?
文章称,中国公司长期以来声誉不好:模仿西方的成功产品、品牌和商业模式,稍加修改后在本国市场销售。这种现象以“山寨”这一中文概念而出名。但中国企业不仅仅接受功能模式,它们往往还对其升级改造。对原产品的这种解构和改进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这在古代杰作中已经能够找到。这是他们的创新方式。
模仿、改进或组合带来了一些新的和独有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拷贝。事实上,中国在独立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方面正追赶上来。例如,2017年中国向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排名第二,只小幅落后于美国。它在这个创纪录之年超过了日本,把日本挤到了第三位。在排名前15位的国家中,中国是唯一实现两位数年增长率(13.4%)的国家——而且自2003年以来从未间断地都是两位数增长。
2、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发展水平?
文章表示,涉及中国在长期内是否会成为值得重视的竞争对手这个问题时,有关中国的另一个迷思表达了西方国家的某种傲慢。例如,中国仍然经常被视为一个为了达到西方经济大国水平而必须补很多课的发展中国家。但现在的现实看起来完全是另一个样子。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城市正在推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并拥有让一个德国人只能羡慕的基础设施。“效率飞地”这个概念和“试点城市”这个务实概念也提供了就算不优于但也不弱于西方国家的创新潜力。“效率飞地”是指集合了某些专长的城市,“试点城市”则尝试政策和制度创新。
3、“中国制造”不如“德国制造”?
文章写道,“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这两个标签乍一看似乎形成鲜明对比。可能您也认为前者质量高、误差容忍度低且极其精确,后者则“仓促、廉价、量大”。甚至在中国,“德国制造”品牌也格外受青睐。但中国现在不仅能够做到“更廉价”、而且往往也能做到“更好”。这在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明显。因此,“中国制造”不再是一个警告标识,而是正在变成越来越值得重视且会危及“德国制造”的创新标签。
4、中国人是非常有效率的工蜂?
这里必须进行区分:他们是工蜂,但不一定有效率。尤其在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很多人告诉我,中国人工作到危及健康的程度。部分原因在于这座城市的供应行业工作节奏非常快。这种工作狂的明显表现是,在每天很早和很晚的时候出现上下班高峰——以及在公共场所到处都有人打瞌睡。有时我会觉得他们先工作再思考。
5、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再长久好下去?
作者表示,一提到中国的城市,很多人就会想到摩天大楼、拥挤的街道和雾霾。我在去中国之前也有类似的预期。但实际情况令我感到惊讶。我感觉不到空气污染——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如果仔细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原因和变化程度都很明显:自2007年以来,中国就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国家战略。中国国家领导人说,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中国的情况是,说到做到。下面是几个例子:
·中国是电动汽车销售全球市场领头羊——包括公共交通。
·根据彭博新闻社提供的数据,全球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有近三分之一是在中国。
·2018年,中国植树造林面积与爱尔兰国土面积相当。
·现在环保在官员绩效考核标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地方的GDP增长率。
环保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据彭博新闻社报道,2017年北京平均每日空气污染程度比2015年下降近三分之一,而其他一些大城市的空气污染程度则下降了大约十分之一。
迄今没有迹象表明环保会让国家经济脱轨。2017年,中国GDP增长达到6.9%,是7年来首次提速。此外,中国把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等高科技工业视为在环保方面扮演全球领导角色并制定标准的契机,尤其因为美国目前在这个领域撤离后留下真空。
所以,我只能引用一句古老的格言:百闻不如一见。我推荐大家到中国看看,而且不只是去看拥有长城和兵马俑的历史悠久的中国,尤其还要去看上海、深圳和广州等地的现代化中国。您会大开眼界!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