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Android多媒体框架实现重力感应

描述

  Android一词的本义指“机器人”,同时也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名称,该平台由操作系统、中间件、用户界面和应用软件组成,号称是首个为移动终端打造的真正开放和完整的移动软件。目前,最新版本为Android 2.4 Gingerbread和Android 3.0 Honeycomb.Android是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是Google公司在2007年11月5日公布的手机操作系统。它采用了软件堆层(software stack,又名软件叠层)的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底层Linux内核只提供基本功能,其他的应用软件则由各公司自行开发,部分程序以Java编写。我们可以通过本文介绍的Android多媒体框架的源码解读,来具体分析一下这方面的基本知识。

  重力感应装置包括感应器、处理器和控制器三个部分。感应器负责侦测存储器的状态,计算存储器的重力加速度值;处理器则对加速度值是否超出安全范围进行判断;而控制器则负责控制将磁头锁定或者释放出安全停泊区。一旦感应器侦测并经处理器判断当前的重力加速度超过安全值之后,控制器就会通过硬件控制磁头停止读写工作,并快速归位,锁定在专有的磁头停泊区。这一系列动作会在200毫秒内完成。当感应装置探测到加速度值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之后,产品才会恢复工作。

  Android多媒体框架的代码在以下目录中:external/opencore/。这个目录是Android多媒体框架的根目录,其中包含的子目录如下所示:

  * android:这里面是一个上层的库,它基于PVPlayer和PVAuthor的SDK实现了一个为Android使用的Player和Author.

  * baselibs:包含数据结构和线程安全等内容的底层库

  * codecs_v2:这是一个内容较多的库,主要包含编解码的实现,以及一个OpenMAX的实现

  * engines:包含PVPlayer和PVAuthor引擎的实现

  * extern_libs_v2:包含了khronos的OpenMAX的头文件

  * fileformats:文件格式的据具体解析(parser)类

  * nodes:编解码和文件解析的各个node类。

  * oscl:操作系统兼容库

  * pvmi: 输入输出控制的抽象接口

  * protocols:主要是与网络相关的RTSP、RTP、HTTP等协议的相关内容

  * pvcommon:pvcommon库文件的Android.mk文件,没有源文件。

  * pvplayer:pvplayer库文件的Android.mk文件,没有源文件。

  * pvauthor:pvauthor库文件的Android.mk文件,没有源文件。

  * tools_v2:编译工具以及一些可注册的模块。

  Splitter的定义与初始化

  以wav的splitter为例,在fileformats目录下有解析wav文件格式的pvwavfileparser.cpp文件,在nodes目录下有pvmf_wavffparser_factory.cpp,pvmf_wavffparser_node.h, pvmf_wavffparser_port.h等文件。

  我们由底往上看,vwavfileparser.cpp中的PV_Wav_Parser类有InitWavParser(),GetPCMData(),RetrieveFileInfo()等解析wav格式的成员函数,此类应该就是最终的解析类。我们搜索PV_Wav_Parser类被用到的地方可知,在PVMFWAVFFParserNode类中有PV_Wav_Parser的一个指针成员变量。

  再搜索可知,PVMFWAVFFParserNode类是通过PVMFWAVFFParserNodeFactory的CreatePVMFWAVFFParserNode()成员函数生成的。而CreatePVMFWAVFFParserNode()函数是在PVPlayerNodeRegistry::PVPlayerNodeRegistry()类构造函数中通过PVPlayerNodeInfo类被注册到Oscl_Vector 的vector中,在这个构造函数中,AMR,mp3等node也是同样被注册的。

  由上可知,Android多媒体框架中对splitter的管理也是与ffmpeg等类似,都是在框架的初始化时注册的,只不过Opencore注册的是每个splitter的factory函数。

  综述一下splitter的定义与初始化过程:

  每个splitter都在fileformats目录下有个对应的子目录,其下有各自的解析类。

  每个splitter都在nodes目录下有关对应的子目录,其下有各自的统一接口的node类和node factory类。

  播放引擎PVPlayerEngine类中有PVPlayerNodeRegistry iPlayerNodeRegistry成员变量。

  在PVPlayerNodeRegistry的构造函数中,将 AMR, AAC, MP3等splitter的输入与输出类型标示和node factory类中的create node与release delete接口通过PVPlayerNodeInfo类push到Oscl_Vector iType成员变量中。

  当前Splitter的匹配过程

  PVMFStatus PVPlayerNodeRegistry::QueryRegistry(PVMFFormatType& aInputType, PVMFFormatType& aOutputType, Oscl_Vector& aUuids)函数的功能是根据输入类型和输出类型,在已注册的node vector中寻找是否有匹配的node,有的话传回其唯一识别标识PVUuid.

  从QueryRegistry这个函数至底向上搜索可得到,在android中splitter的匹配过程如下:

  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cpp之中定义了一个JNINativeMethod(JAVA本地调用方法)类型的数组gMethods,供java代码中调用MultiPlayer类的setDataSource成员函数时找到对应的c++函数

  1.{“setDataSource”, “(Ljava/lang/String;)V”, (void *)

  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_setDataSource},

  2.static void android_media_MediaPlayer_setDataSource

  (JNIEnv *env, jobject thiz, jstring path)

  此函数中先得到当前的MediaPlayer实例,然后调用其setDataSource函数,传入路径

  3.status_t MediaPlayer::setDataSource(const char *url)

  此函数通过调getMediaPlayerService()先得到当前的MediaPlayerService, const sp& service(getMediaPlayerService());

  然后新建一个IMediaPlayer变量, sp player(service-》create(getpid(), this, fd, offset, length));

  在sp MediaPlayerService::create(pid_t pid, const sp& client, const char* url)中

  调status_t MediaPlayerService::Client::setDataSource(const char *url)函数,Client是MediaPlayerService的一个内部类。

  在MediaPlayerService::Client::setDataSource中,调sp MediaPlayerService::Client::createPlayer(player_type playerType)

  生成一个继承自MediaPlayerBase的PVPlayer实例。

  以上就是对Android多媒体框架的源代码的解读。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