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电子
为保障健康中国2030国家级大数据平台的落实实施,目前国家正在不宜余力地推进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测评工作。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科科长吴庆斌告诉HC3i,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都在积极开展互联互通标准化建设工作,希望在未来的数据竞争中占据“有利地形”。
“未来国家在医疗方面的投入会以互联互通标准化程度为依据,因此,互联互通标准化程度高的医院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中将会获得更多机会。”吴庆斌说,因为只有实现互联互通才能对接国家大数据平台,不会变成全国医疗资源运转平台中的一个“死结”。
25年来,不断互联互通疏通诊疗链路
自20世纪90年代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化发展史见证了中国医院互联互通发展历程,并用实践证明了每一步互联互通的价值所在。
- 1993年,医院基于DOS开发门诊收费系统。网络版收费系统能够自动出价格,帮助财务人员快速完成收费。
- 2005年,HIS系统落地实现医嘱闭环,诊疗流程能够互联互通。
- 2009年到2012年,电子病历系统落地并覆盖90%病区。自此,病历数据得到沉淀并支持查询,从医生到每一位病人病情都能互联互通。
- 2016年,集成平台落地。40多个应用系统导致的数据孤岛被彻底解决,一个界面访问所有应用,医生到每一个应用工具之间能够互联互联了。
- 2018年,医院通过互联互通四级甲等评测。这一次,不仅院内交互无障碍,在天河区内的三甲医院和社区均可共享电子健康档案,远程影像诊断。
“居民在社区可以拍胸片,片子上传给我院医生阅片再返回社区,如果是病情复杂的病患我们会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并直接预留专家号源给社区。实现以居民健康为中心的分级诊疗效果。”
链路另一端医生太少了,补位健康管理还要靠AI
互联互通标准化不断推进,诊疗链路不断打通,然而奇缺的专家资源并不会因此而增加。
为什么妇产科互联网号源总是“秒杀”?不是用了外挂,真的是需求太多了。“可是,医生会越来越少的。”医患关系紧张,暴力伤医事件频发,以后愿意当医生的人越来越少了。吴庆斌无奈的说,“以后我们老了,谁来给我们看病呢?”
构建分级诊疗网络,天河区医联体通过三甲医院专科医生向下对接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方式,实现对慢病患者的持续管理,能够多解决一部分特定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那么普通人怎么办?
“AI是一种很好的工具,能够缓解医生资源紧缺的问题,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吴庆斌告诉HC3i,医院跟平安健康合作利用AI进行区域内居民健康管理。通过AI模拟医生诊疗过程并给出诊疗建议,比如服用日常药物,或者就近联系医生等,满足常见病咨询需求。
“这是未来的趋势。”吴庆斌说,AI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应对未来医生减少病患增加的局面,AI无疑更有可能满足需求。
站在医疗链路的节点内,医院信息科要“进化”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昨天的规划到明天落地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时时刻刻打破常规,医院信息科自身同样需要“进化”应对新的挑战。“用信息化手段武装自己,又要保障医院业务稳定连续运行,因此,每一次改变、尝新都要谨慎。”吴庆斌说。
例如,医院的采购经费是有限的,要把钢用在刀刃上,需要选择更高性价比的产品。“目前,我院的核心业务都在浪潮的服务器上,正是经过十几年的产品测试和性价比考量后做出的选择。”针对HIS高并发的特性,医院采用浪潮四路服务器支持,利用其超大容量的计算、处理能力支撑HIS运转。“与浪潮合作20年了,多年测试发现浪潮服务器性能堪比小型机,合作至今故障率非常低,因此决定将核心业务跑在上面。”吴庆斌说。
产品在变,信息科也在变。越来越多的需求让信息科疲于应付,需要更科学的服务方式。
- 信息科不能淹没在一个个故障排查中,需要ITIL等高科技武器去提高工作效率;
- 信息科需要按照标准建设团队,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应对未来需求;
- 信息科需要伸缩更加灵活的资源配置方式,云可以更加平滑的投资获得高扩展的资源,
- 等等
链接“明日医疗”,需要源源不断的计算
今年广东省有20多家医院申报互联互通评测,这是迈向健康中国2030的关键一步。
在不断打通诊疗链路的同时,包括AI诊疗、等更多新应用落地都离不开强大的计算支持。为此,各大计算服务提供商都是积极探索发展思路。以浪潮AI服务器为例,强大的计算性能可充分保障医院用户在未来3-5年乃至更长期的计算需求。
吴庆斌说,在强大计算和丰富应用的支撑下,互联互通的医疗健康服务正在不断“逼近”每一位居民,让健康中国2030的美好愿景一笔一划落到现实中。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