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感应延时开关原理分析 浅谈红外感应延时开关功能特性

电子常识

2636人已加入

描述

  本文主要是关于红外感应延时开关的相关介绍,并着重对红外感应延时开关的原理及其功能特性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红外感应开关

  随着科技和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红外感应开关在日常生活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红外感应开关原理广泛运用于走廊、楼道、车库、仓库、地下室、洗手间等场所自动照明、抽风等用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楼宇智能化、物业管理现代化模式。红外感应开关通常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经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触发开关动作。

  

  红外感应开关全称热释电红外感应开关。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总是不断向外发出红外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发射的红外辐射峰值波长越小,发出红外辐射的能量越大。当人进入感应范围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负载。红外感应开关的主要器件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人体有一定的体温,通常在36--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人体发射的9.5um红外线通过菲涅尔镜片增强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触发开关动作。

  特点

  随着社会科技进步,让我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智能化,红外感应开关相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红外感应开关也被称为热释电红外感应开关,在自然界中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会不断释放出红外辐射,物体温度越高其红外辐射峰值波长越小,发出红外辐射能量也就越大。当人体进入到感应范围时,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测到人体温度时红外光谱发生变化,离开后延时自动关闭。

  功能特征

  1.超低功耗设计,可以串联在灯具照明回路,单极性控制)。

  2.起控照度可调节:如逆时针调节,可使开关在光照更强的环境照度下启动;如顺时针调节,可使开关在光照更弱的环境照度下启动。

  3.延时时间可调节:调节范围 约20秒~6分钟。如逆时针调节,则延时时间变短;顺时针调节,则延时时间变长

  性能指标

  工作电压:160~250V(交流)   静态功耗电流:小于0.3mA

  环境工作温度:-20℃~50℃   自动延时时间:20秒~6分钟

  控制负载功率:5~200W    感应距离:6m

  感应角度:140°圆锥角     负载范围:白炽灯//排气扇

  起控照度:5LUX-500LUX(可调)   外观尺寸:86X86X25mm

  安装使用

  1.安装时不得带电接线,严禁负载短路,控制日光灯、节能灯的产品,第一次加电使用,可能需要30~60秒内部电压建立时间,开关才可正常工作。

  2.由于日光灯、节能灯启动电流较大,推荐一只开关控制2个以下负载。

  3.不要把产品安装在有热气流通过的地方,如果控制负载为发热应大于1米。

  4.无零线无应急控制的2线产品不必考虑接线极性,有应急控制或有零线产品必须按图接线(无应急控制产品 EM 端不接线)。

  5.调节光控照度、延时时间旋钮时,应当用力适度,用力过大会对产品造成损坏。

  红外感应延时开关原理分析

  红外感应延时开关原理: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泥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触发开关动作。当有人进入开关感应范围时,专用传感器探测到人体红外光谱的变化,开关自动接通负载,人不离开感应范围,开关将持续接通;人离开后或在感应区域内无动作,开关延时(时间可调TIME 5-120秒)自动关闭负载。

  红外感应延时开关有几种安装方式

  人体是一特定波长红外线的发射体,由红外传感器检测到这种红外线的变化并予以放大选频处理后,可以推动适当的负载,此乃人体红外自动开关。这一检测技术较之超声、哑声、微波方式更为灵敏与准确。它要求PIR热释电人体红外传感器的信号放大处理电路有很高的灵敏度并要能准确鉴别生物体与非生物体的运动,使误动作率降到最低。且体积小,自耗电微少。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专用单片集成电路构成的这种开关能成为人到灯亮、人走灯灭。

  结语

  关于红外感应延时开关的相关介绍就到这了,如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相关阅读推荐:触摸延时开关接线图解

相关阅读推荐:红外感应开关是什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