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协作机器人市场不尽人意?协作机器人的未来在哪里?

机器人

531人已加入

描述

2018慕尼黑自动化展完美落幕,优傲新款协作机器人曝光、ABB单臂YuMi再次亮相。前段时间的汉诺威展,库卡也推出了全新的协作机器人。这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对于协作机器人非常看好,而且各有侧重。但在国内市场,协作机器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不少企业均表示今年的生意一般,市场以及销量远没有预期那么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协作机器人的未来又在哪里?

优傲旗舰版本e-Series协作式机器人:加入力传感器,更高的精度和灵敏度,满足更多应用场景的需求;应用的部署和编程更简单;17项安全功能进一步简化操作。

ABB YuMi单臂机器人:负载仅500g,体积小巧,轻松安装到各种场景;传其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率进行状态监控与诊断,检测机器异常行为。

通过这些新品,总结出外企在协作机器人领域的侧重点:

1、进一步加强易用性,简化操作;

2、更多传感器加入,强调控制精度与力度控制;

3、呈现小型化、轻量化趋势;

4、加强与工业互联网数据的连通性;

5、强化安全。(优傲表现尤其明显)

抛开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加强易用性、加强工业互联外,我们有三个问题(发展方向)需要讨论:

■小负载协作机器人是未来吗?

ABB的单臂YuMi的500g负载,让人开始思考,协作机器人的负载到底多少合适。是行业不需要大负载,来通过负载降低成本,还是说这是协作机器人的又一细分领域。

节卡机器人销售总监吴寅认为“协作机器人更多还是替代人力所能及的工作,包括我们现在的产品。目前大家对负载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协作机器人的负载控制在16kg以内是比较好的选择。一些客户对节卡12kg负载的产品便有些担忧,因为不少零件是10kg出头,但加上夹爪,可能会超过承重。像这种超轻量负载的产品,更多是细分市场,与目前协作机器人市场不冲突。具体做什么产品与各公司的侧重点与发展方向有很大关系。”

艾利特CTO孙恺博士则说“这是不同的产品策略问题。ABB收购Gomtec以后,3公斤到5公斤的应该会由Gomtec的机器来承担。低负载对夹具要求很高,需要厂商有足够的研发实力。我们也在研发新型号,负载会继续降低,重量、价格也会降低。目前主力产品还是5kg负载。”

■内置更多传感器的意义有多大?

优傲新品加入力传感器,无疑会让产品更加易用,但成本势必上升。在机器人行业都在降价的大环境下,加入更多传感器的协作机器人价格却有所上涨,还会有人买吗?

吴寅认为,很多客户对协作机器人的精度是有一定要求的,目前协作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对力的判断不是特别精准,也算是细分市场。我们也在开发一些新设备,内置视觉等功能。还是进一步降低协作机器人的使用难度。

艾利特CTO孙恺博士认为协作机器人也分应用环境,总有一些高端应用需要更高性能。成本和性能的不同结合点,正是这个方向发展良好的一种体现。当然单一传感器应用,成本会有一定提升,所以需要更新、更加便宜的方案,也就是艾利特正在研发用低成本传感器的那种形式。这对企业的算法有很高要求了。

■进一步强调安全真的有必要?

就目前的使用表现来看,协作机器人在安全性方面,已有不错的保证。优傲进一步强化它的安全性,为了什么?

孙恺认为与传统机器人相比,协作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上边加大力度非常有意义。我们始终坚持在视觉和智能领域投入,便是为了让协作机器人变得更安全、更智能,这个很重要。”

吴寅也很认同这一观点“无论是加传感器还是通过更多的安全认证,都是为了一个目标——让产品更好用。每家公司都在向这个方向努力,具体怎么做,就看每个公司的做法了。”

可以看出在目前协作机器人已经比较安全智能的情况下,大家依旧希望产品能够更安全,对企业、对客户都有利无弊。

通过上面的三个问题以及业内专家的观点,可以看出目前协作机器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细分领域较多。那协作机器人今年在国内的表现为什么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抢眼,未来又何去何从?

吴寅认为,今年国内协作机器人市场,还算比较稳定,之所以没国外那么火,客观原因在于成本,欧美的人力成本比较高,比如在美国,协作机器人回本可能一年就可以做到。协作机器人可以应用在很多工艺段,但不少国内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会比较犹豫。另一方面则是认知问题,国外企业主会接受部分的自动化,真正的人与机器人的协同作业。国内更多的希望做到无人工厂,单纯用机器去替代人。

孙恺称“还是因为没有一款足够惊艳、可量产的产品。目前在智能化方面做得都还不够。但我们相信明年会有更多国内企业加入,良性竞争是一个方向发展壮大的重要过程。”

谈到未来协作机器人发展方向,大家都很看好。吴寅认为“虽然短时间内,协作不会有质变发生,两三年还不足以把所有的点铺开。但我们相信协作的应用场景比传统工业机器人更广阔,我们也在做一些与民用相关的领域,比如零售等。”

孙恺说“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将来是必不可少的,协作在制造业以外的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szlichi 2021-08-05
0 回复 举报
我现在在做协作机器人 六轴力传感器  末端夹具 很看好未来协作的市场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