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感基础知识及型号区分,Inductor Introduction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电感基础知识及型号区分,Inductor Introduction

关键字:电感基础知识及型号区分

一、 电感器的定义。

  1.1 电感的定义:
   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及其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
   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呈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磁力线。根据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磁生电来分析,变化的磁力线在线圈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势,此感应电势相当于一个“新电源”。当形成闭合回路时,此感应电势就要产生感应电流。由楞次定律知道感应电流所产生的磁力线总量要力图阻止原来磁力线的变化的。由于原来磁力线变化来源于外加交变电源的变化,故从客观效果看,电感线圈有阻止交流电路中电流变化的特性。电感线圈有与力学中的惯性相类似的特性,在电学上取名为“自感应”,通常在拉开闸刀开关或接通闸刀开关的瞬间,会发生火花,这就是自感现象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势所造成的。
   总之,当电感线圈接到交流电源上时,线圈内部的磁力线将随电流的交变而时刻在变化着,致使线圈不断产生电磁感应。这种因线圈本身电流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 ,称为“自感电动势”。
由此可见,电感量只是一个与线圈的圈数、大小形状和介质有关的一个参量,它是电感线圈惯性的量度而与外加电流无关。
   1.2 电感线圈与变压器
   电感线圈:导线中有电流时,其周围即建立磁场。通常我们把导线绕成线圈,以增强线圈内部的磁场。 电感线圈就是据此把导线(漆包线、纱包或裸导线)一圈靠一圈(导线间彼此互相绝缘)地绕在绝缘管(绝缘体、铁芯或磁芯)上制成的。一般情况,电感线圈只有一个绕组。
变压器:电感线圈中流过变化的电流时,不但在自身两端产生感应电压,而且能使附近的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压,这一现象叫互感。两个彼此不连接但又靠近,相互间存在电磁感应的线圈一般叫变压器。
   1.3 电感的符号与单位
   电感符号:L
   电感单位:亨 (H)、毫亨(mH)、微亨 (uH),1H=103mH=106uH。
   1.4 电感的分类:
   按 电感形式 分类:固定电感、可变电感。
   按导磁体性质分类:空芯线圈、铁氧体线圈、铁芯线圈、铜芯线圈。
   按 工作性质 分类:天线线圈、振荡线圈、扼流线圈、陷波线圈、偏转线圈。
   按 绕线结构 分类:单层线圈、多层线圈、蜂房式线圈。
   按 工作频率 分类:高频线圈、低频线圈。
   按 结构特点 分类:磁芯线圈、可变电感线圈、色码电感线圈、无磁芯线圈等。
二、 电感的主要特性参数
   2.1 电感量L
   电感量L表示线圈本身固有特性,与电流大小无关。除专门的电感线圈(色码电感)外,电感量一般不专门标注在线圈上,而以特定的名称标注。
   2.2 感抗XL
   电感线圈对交流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称感抗XL,单位是欧姆。它与电感量L和交流电频率f的关系为XL=2πfL
   2.3 品质因素Q
   品质因素Q是表示线圈质量的一个物理量,Q为感抗XL与其等效的电阻的比值,即:Q=XL/R。 线圈的Q值愈高,回路的损耗愈小。线圈的Q值与导线的直流电阻,骨架的介质损耗,屏蔽罩或铁芯引起的损耗,高频趋肤效应的影响等因素有关。线圈的Q值通常为几十到几百。采用磁芯线圈,多股粗线圈均可提高线圈的Q值。
   2.4 分布电容
   线圈的匝与匝间、线圈与屏蔽罩间、线圈与底版间存在的电容被称为分布电容。分布电容的存在使线圈的Q值减小,稳定性变差,因而线圈的分布电容越小越好。采用分段绕法可减少分布电容。

   2.5 允许误差:电感量实际值与标称之差除以标称值所得的百分数。

   2.6 标称电流:指线圈允许通过的电流大小,通常用字母A、B、C、D、E分别表示,标称电流值为50mA 、150mA 、300mA 、700mA 、1600mA 。
三、常用电感线圈
   3.1 单层线圈 
   单层线圈是用绝缘导线一圈挨一圈地绕在纸筒或胶木骨架上。如晶体管收音机中波天线线圈。
   3.2 蜂房式线圈 
   如果所绕制的线圈,其平面不与旋转面平行,而是相交成一定的角度,这种线圈称为蜂房式线圈。而其旋转一周,导线来回弯折的次数,常称为折点数。蜂房式绕法的优点是体积小,分布电容小,而且电感量大。蜂房式线圈都是利用蜂房绕线机来绕制,折点越多,分布电容越小
   3.3 铁氧体磁芯和铁粉芯线圈 
   线圈的电感量大小与有无磁芯有关。在空芯线圈中插入铁氧体磁芯,可增加电感量和提高线圈的品质因素。
   3.4 铜芯线圈 
   铜芯线圈在超短波范围应用较多,利用旋动铜芯在线圈中的位置来改变电感量,这种调整比较方便、耐用。
   3.5 色码电感线圈 
   是一种高频电感线圈,它是在磁芯上绕上一些漆包线后再用环氧树脂或塑料封装而成。它的工作频率为10KHz至200MHz,电感量一般在0.1uH到3300uH之间。色码电感器是具有固定电感量的电感器,其电感量标志方法同电阻一样以色环来标记。其单位为uH。
   3.6 阻流圈(扼流圈) 
   限制交流电通过的线圈称阻流圈,分高频阻流圈和低频阻流圈。
  3.7 偏转线圈 
   偏转线圈是电视机扫描电路输出级的负载,偏转线圈要求:偏转灵敏度高、磁场均匀、Q值高、体积小、价格低。
四、 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
   基本作用:滤波、振荡、延迟、陷波等
   形象说法:“通直流,阻交流”
   细化解说:在电子线路中,电感线圈对交流有限流作用,它与电阻器或电容器能组成高通或低通滤波器、移相电路及谐振电路等;变压器可以进行交流耦合、变压、变流和阻抗变换等。
   由感抗XL=2πfL 知,电感L越大,频率f越高,感抗就越大。该电感器两端电压的大小与电感L成正比,还与电流变化速度△i/△t
   成正比,这关系也可用下式表示: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0">

   电感线圈也是一个储能元件,它以磁的形式储存电能,储存的电能大小可用下式表示:WL=1/2 Li2 。
   可见,线圈电感量越大,流过越大,储存的电能也就越多。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电感的符号
   电感量的标称:直标式、色环标式、无标式
   电感方向性:无方向
   检查电感好坏方法:用电感测量仪测量其电感量;用万用表测量其通断,理想的电感电阻很小,近乎为零。

五、 电感的型号、规格及命名。
   国内外有众多的电感生产厂家,其中名牌厂家有SAMUNG、PHI、TDK、AVX、VISHAY、NEC、KEMET、ROHM等。
   5.1 片状电感
   电感量:10NH~1MH
   材料:铁氧体 绕线型 陶瓷叠层
   精度: J=±5% K=±10% M=±20%
   尺寸: 0402 0603 0805 1008 1206 1210 1812 1008=2.5mm*2.0mm 1210=3.2mm*2.5mm 
   个别示意图:   贴片绕线电感                                       贴片叠层电感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5.2 功率电感
   电感量:1NH~20MH 
   带屏蔽、不带屏蔽
   尺寸:SMD43、SMD54、SMD73、SMD75、SMD104、SMD105;RH73/RH74/RH104R/RH105R/RH124;CD43/54/73/75/104/105;
   个别示意图: 贴片功率电感                                        屏蔽式功率电感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5.3 片状磁珠
   种类:CBG(普通型) 阻抗:5Ω~3KΩ
   CBH(大电流) 阻抗:30Ω~120Ω
   CBY(尖峰型) 阻抗:5Ω~2KΩ
   个别示意图: 贴片磁珠                                               贴片大电流磁珠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规格:0402/0603/0805/1206/1210/1806(贴片磁珠)
   规格:SMB302520/SMB403025/SMB853025(贴片大电流磁珠)
   5.4 插件磁珠
   规格:RH3.5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500){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500;}" border="1">
   
   
  

规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 相关推荐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