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高效应急灯的制作方法

描述

现在向电子爱好者介绍一种小型高效应急灯的制作方法,这种应急灯有别于常见应急灯的结构:振荡变压器用效率高体积小的铁氧体磁罐来绕制,灯管采用2U型5~7W节能灯管。也可以用相同瓦数的H型灯管。电池用二手3800mAh圆柱形镍氢充电电池。总的来说,该灯具有照明时间长、显色性好、体积小、重量轻、制作成本低(30多元)等诸多优点。如果把灯管换成相应瓦数的黑光灯管,还可以在野外诱捕中药用虫(如蝎子)或其他害虫。

电路图见图。以电路图中的电池为界,从右半部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常见的高频振荡电路,工作原理与其它类似电路大同小异。电池的左半部分是充电保护电路部分。我们在使用应急灯的过程中,随着电池能量的消耗,灯的亮度会有所下降,这是我们能够觉察到的,说明电池已经亏电,需要充电了。而在充电过程中,电池什么时候充满,我们是觉察不到的,这就需要有可靠的充满自停装置。电路中,稳压管DW作为充满电的基准电压(8.0V),晶体管VTl的作用是电池充满电以后向可控硅CR输出截止信号。工作过程如下:当电池组E放电到6.0V以下以后,由R2、C1组成的阻容移相触发电路向可控硅CR的G极注入触发信号,可控硅CR导通,充电指示灯LED2亮,开始向电池组E充电,随着充电时间的 延长,电池组E的两端电压逐渐升高到7.2V左右时,而在隔离二极管D的左端的电压已经升高到8.0V左右,稳压管DW击穿,向VTl的基极提供导通信号,VT1导通以后,它的集电极的电压下降到0.3V以下,可控硅CR失去触发信号而截止,充电指示灯LED2熄灭,充电工作结束。

电池

下面着重介绍3个较为特别的部件,首先是电池:在电子市场上出售笔记本电脑用的二手镍氢充电池中,选择容量在3800mAh~4500mAh的最为理想,每节电池的尺寸为巾16×67mm。电压是1.2V,把5节电池以串联的方式焊接好,用胶带包好备用。再买一支5~7W的2U型节能灯泡,把灯管和底座从灯头上小心地掰下来。从电路板上焊下4根灯丝的引线,把同属一端灯丝的两根引线焊在一起,这样就成了有两根引出线的灯管了。如果用H型灯管,则要撬开灯座,焊下灯座里的起辉氖泡不用,也把同一端灯丝的引线焊在一起。买一副带骨架的GU26×16型铁氧体磁罐。首先绕振荡变压器的次级L3:起头为④,用O.12mm的高强度漆包线绕300匝.结尾为(3),用黄腊绸垫三层做绝缘层后绕初级L2:用0.42mm的高强度漆包线和③端焊接好后再按同方向绕15匝,尾端为②,抽头后也按同方向绕18匝为L1,尾端为①。再把磁罐的中心柱上贴一层薄薄的胶带纸,以防磁饱和。把绕好的线圈放入磁罐中,并穿好紧固螺丝备用。

为了缩小应急灯的体积,减轻重量和移动方便,给电池充电用的直流供电部分没有装在灯具里,而采用外置式。考虑到可控硅CR和防倒流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加起来可达1.7V左右,电源变换器采用直流输出电压9V、电流0.75~1A的即可,这样才能给电池基本充满电而又不过充。可控硅CR选用3~5A塑封的,VT2选3 DDl5的塑封管,或基本参数相近的进口大功率晶体管,放大倍数尽可能地大一些。这样容易起振。并用1mm厚的铝板做成42×23mm的散热片紧固在管子上。由于开始充电时的瞬间电流可达1A以上,防倒流二极管D应选用大于1A的。其他零件无特殊要求。

用2mm厚的白色塑料板粘一个边长为92×92mm,高为55mm的外壳,并在距离灯壳底部20mm高的内壁四周粘一圈3mm宽的塑料条,以便安放线路板。焊好相应的各条引线后,先把电池组用双面胶粘好后安放在灯壳里最下部,中间安放线路板,最上面是充电指示灯、开关和灯管的面板。面板要根据灯管的种类开孔,如果采用2U型的节能灯管可在板的中心部位开一个直径40mm的圆孔,把灯管紧紧地嵌进去。如果用H型灯管,则要根据灯管底座的实际尺寸细心开孔.然后用玻璃胶粘牢。

电池

上图为印板图,按上述元件参数及方法制作,不用调试,一装即成。

以后就可以给灯具里的电池充电了,充电的初期,瞬间电流可达1A以上,但很快就下降许多,随着充电时间的延长。会稳定在300~400mA左右,维持较长一段时间后,电池的电量逐渐充满,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充电指示灯LED2的亮度也相应减弱,直至电池充满电,充电指示灯熄灭。在电池充满电的情况下。在十几平方米左右的房间里可以正常点亮4~5小时。正常点亮时,整机电流在700mA左右。在实际使用中,感觉到用H型灯管的平均亮度要高于2U型灯管的亮度。因没有标准的照度计来检测,只用照像用的测光表简单地测了一下,也验证了这一点。在初次使用时,如果灯管有迟延点亮1—2秒的现象,可把灯管的两条引线对调一下即可。曾做过实验:这盏灯在电池组的电压下降到4V时仍能发光,只不过亮度有所降低。当然,电池组过度放电是不允许的。

给这盏灯的外壳底部钻上相应的孔,或装上挂钩,除了可以放在桌子上以外,还可以把灯挂在墙上或吊在天花板上,使用起来还是很方便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